圓桌

牛津數學系畢業女生被造謠成「學術媛」,你如何看社交網絡上污名化女性的現象?

女性遭受莫須有的抹黑和網暴之後,需要自證嗎?自證是否有意義?

從牛津大學數學建模與科學計算碩士畢業的朱雯琪。

從牛津大學數學建模與科學計算碩士畢業的朱雯琪。網上圖片

端小二2022-12-27 發起

你或者你周圍的女性曾經歷過網絡暴力嗎?

在你看來,相比男性,優秀的女性是不是更容易遭受污名化?

你認為女性遭受莫須有的抹黑和網暴之後,需要自證嗎?自證是否有意義?

12月20日,網名為「katekate朱朱」的牛津大學數學系博士生朱雯琪在微博上發布了一則短片,名為「那個因為『牛津年級第一畢業』被罵上熱搜的女孩,現在怎麼樣了?」。影片中,她分享了遭受網絡暴力大半年來,自己的學術與個人生活——給學生上課、參與學術會議;穿男裝參加牛津晚宴等等,並配文「那些殺不死你的,終究讓你變得更強大。」

今年3月14日,朱雯琪曾發布畢業紀念短片,自己從數學建模專業畢業,還將繼續在牛津大學攻讀數學博士,感嘆「華人女性在數院真的是少數又少數群體」。然而,一石激起千層浪,短片引發巨大關注,許多網友質疑她「學歷造假」,更有博主直指「牛津沒有數學建模這個專業」,認為這些經歷是她編撰的。

大多數不友好聲音都是源於朱雯琪的性別、外貌以及社交帳號風格:女性,妝容精緻,衣著光鮮。她亦會分享出席俱樂部、酒會及社交場合的照片。正因為她不符合大眾心裡對「學霸」的刻板印象,她被造謠成「學術媛」和「賣內衣的微商」。

28歲的朱雯琪無疑是優秀的女性。她曾經因為成績不好主動從公立小學退學,在家接受了兩年的自學,自此培養了對數學的興趣。12歲考入深圳國際交流學院。15歲時即被牛津大學數學系錄取,成為該校最年輕的華裔女生。在高盛、摩根大通等公司從事金融工作幾年後,重回牛津校園繼續學業。然而,正是這樣的履歷,卻引來了源源不斷的非議。

四面八方的質疑

一開始,朱雯琪錄製這則短片的初衷,是為了給不能親身到海外參與她畢業典禮的家人看的,沒想到上傳之後,首先被生活中金融圈的朋友轉發,然後吸引了不少金融圈博主的關注。

她在接受《三聯生活週刊》採訪中,罵她的博主以男性為主,而深層原因是「金融圈是一個男性主導的行業,如果你又做金融又學數學,看起來又比較有錢,你就好像在參與『雄競』,會讓他們不舒服。」

初期的這些惡評並沒有影響朱雯琪的情緒,她認為表達就會面對被人評價和貼標籤的狀況。真正讓她開始在意的是,她此前因為申請博士關注的一位教育博主也轉發了針對她的質疑,牛津沒有數學建模系,且評論她的帳號是「微商風」。在她私信了牛津官網上關於她的介紹後,該博主依舊沒有刪除這篇帖子。

之後,又有一位擁有近三百萬粉絲的數學博主給她出了一道本科生的數學題,在她發送完解題思路後,該博主回覆她「OK,應該是真的」。後來,她了解到這位博主確實是某高校的博士。不過,即使她做出這道題,這場風波卻仍未終止。甚至還有人以問題名義,向她套取科研靈感。她認為,這些行為並不算是學術討論,亦有評論告訴她,這是一種男性對女性的「服從性測試」。不過,因為她很熱愛數學,所以並不在意這些,都會耐心解答。

對朱雯琪的爭議從微博蔓延到了其餘網絡平台:答題軟件知乎上有人發布「怎麼評價牛津女孩年紀第一的事件?」而最高讚的回答是來自於一位科研話題答主,該答主稱:「這個人不行,她氣質和學術不搭。她這個風格,在科研圈是會社死的⋯⋯」

朱雯琪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她沒有在這些負評中看到指出「事實性的錯誤」,連自己都會懷疑,這些究竟是不是刻板印象?

當性別網暴照進現實

這場「賽博狂歡」甚至演變到了線下的騷擾。據朱雯琪敘述,她的朋友也會因為她的爭議而被人肉,會有陌生網友去私信她們。同時,自己的郵箱、地址、手機號都被曝光。她會收到很多陌生的騷擾電話。有一次回家,甚至發現自家車庫開著門。因為她居住的房子沒有保安和門衛,自己隨後就去買了報警器。

朱雯琪曾在微博上曬出過自己在自家宅院運動的照片,或許隱私洩露和許多躲在網線後偷窺她生活細節的人不無關係。目前,她已經將微博設置為半年可見,隱藏了過去的微博。

近年來,針對女性的網絡暴力屢見不鮮,這些惡意不止於網絡,會進一步演變成現實生活的騷擾與威脅,損害女性權益。脫口秀女演員楊笠曾經因為表演「普信男」的段子,引發了內地互聯網上男性用戶對她的圍剿。他們指責其「挑起性別對立」,嘲諷楊笠外形,給她取黑稱、建「黑超話」。

《界面新聞》報導指,2020年,有人向國家廣電總局舉報楊笠,稱其是「性別爛錢收割者」,指責其侮辱男性。2021年,楊笠本應推廣一則英特爾代言,因為大批男性社群的抵制,指責其「女性根本不懂電子產品」,英特爾隨即撤掉了楊笠這則推廣。楊笠對此回應道:「做這個工作我學到了很多,其中有一條就是,有時候有些聲音可能比較大,但未必代表人很多。互聯網是一個虛擬的世界,我們要相信的是我們周圍的人。」

不僅如此,脫口秀演員要線下演出的工作性質,成了網絡暴力進一步發酵的導火索。楊笠曾在節目中表示,自「脫口秀大會」第三季2020年大火後,自己後來一年多的線下演出不超過十場,她害怕到現場「被罵甚至被打」。

《界面新聞》指出,楊笠所面臨的困境也是女性表達者的共同命運。過去,單口喜劇的演員和觀眾都以男性為主導,女性表演者想要登上舞台,往往靠著毫無底線的扮醜及自嘲。但楊笠卻是單刀直入地冒犯男性,用最生猛粗暴的性別對調方式,來解構性別刻板印象。這種冒犯讓很多男性感到不熟悉和尷尬,進而被視為一種威脅。

跳不出的自證陷阱

近年來,對女性污名化的言論和稱號層出不窮。而女性面對突如其來的惡評時,往往會急於陷入網友預設的自證困境之中。

公眾號「女孩別怕」曾刊文指出,陷入自證情結的人們,容易將自己放置在他人制定的標準中,進行自我價值衡量。哪怕對方的標準,本就是一個錯誤。而其實,並非只有女性才會陷入自證困境。只是女性的自證是弱勢自證,男性的往往是強勢自證。這種差別,背後是社會對男性與女性的差別期待,造成了性別間權力不平等。

朱雯琪曾在採訪中表示,當她面對質疑,發現那是「不可能完成」的自證。即使她將網友出的題做對了,別人硬說她是錯的,該怎麼辦?即使完成了這道題,還有諸多對她穿衣、言論的批評,而這種爭議很難結束,「自證有一個很長的清單,你不可能把它完成。」

此後,她還在另一平台小紅書上發布了一篇「我有點不理解為什麼性取向的也要自證」的帖子,起源是有網友指責她「裝姬」(意為明明是直女,卻稱自己是女同性戀者)。她的這篇回應貼公開了自己的感情經歷,稱自己「有過男朋友,也有過女朋友」,並表示性向和學歷不同,是不應該自證,也無法自證的。作為女性用戶居多的小紅書,大多數的評論表示對她理解,有很多人勸她不必自證和消耗時間回應這些。

不止「學媛」,還有「病媛」、「佛媛」等詞,均用來污名化女性。有博主將自己做手術的照片發布上網,卻被網友稱為「病媛」,扣上「造假」、「帶貨」等等帽子。該博主為了自證確實患病並做過手術,曬出了自己的住院紀錄、化驗單等等證據,以澄清莫須有的謠言。然而,即使許多被造謠者擺出足夠證據澄清,也很難消解他們在謠言傳播過程中經受的惡意。

在你看來,網絡暴力是否與性別相關?當遭遇網絡暴力時,應該自證嗎?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金悦琦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