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輕傷不下火線」:北京醫護人員染疫後,你如何看醫院要求輕症者帶病上班?

對一線醫療工作者而言,他們秉持「殘酷」精神,因為其他人「病得更重」,你認同嗎?

2022年12月9日,中國北京,穿保護衣的醫護人員將一名發燒的病人台上救護車。

2022年12月9日,中國北京,穿保護衣的醫護人員將一名發燒的病人台上救護車。攝:Thomas Peter/Reuters/達志影像

端小二2022-12-19 發起

你認為感染後,公司應該批准員工請假嗎?醫護人員在上班過程中感染算工傷嗎?

在你看來,醫生染疫後堅持工作,是否犧牲了他們休息的權利?

有論者指出對一線醫療工作者而言,他們秉持「殘酷」精神,因為其他人「病得更重」,你認同嗎?

隨著12月7日中國大陸發布「新十條」防疫措施,放寬疫情防控政策後,全國各地出現大規模感染現象。北京多家醫院患者激增,發熱門診排長隊,等候時間超6小時。四川成都一核酸檢測點高峰期有近200人排隊做核酸,只為求「心安」。此外,醫護人員出現大面積感染,而因為人手不夠,他們中的很多輕症患者,不得不帶「陽」上崗,堅持一線工作。

然而,有醫生坦言,因為工作性質原因,感染的風險本就高過其他人員。而近日患者激增,導致他們休息過少,抵抗力下降,形成惡性循環。14日,網傳「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一醫學生帶病上崗,在一線工作時猝死」,儘管醫院最開始回應消息不實,該學生仍在搶救中。之後稍晚時間,還是宣布了該學生猝死的消息

此類悲劇事件進一步引發了網友對醫護人員染疫後,是否應該帶病繼續工作的探討。

醫療資源的巨大挑戰

12日,北京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會上新聞發言人李昂,11日全市發熱門診就診患者達2.2萬,是一週前的16倍。120急救電話呼入量大幅增加,9日達高峰,24小時呼入量有3.1萬人次,是常態的6倍。疫情大規模蔓延,感染人數激增下,北京的醫療資源擠兌,正承受著強大衝擊。

「輕傷不下火線」現時變成了北京醫護人員工作的核心。社交平台上流傳一張北京海淀醫院藥房貼出的告示,圖中寫到:「全體藥師帶病上崗,請寬容對待」。

據中新社轄下《中國慈善家》報導,有醫生稱所在科室已有70%的工作人員感染,自己也未能幸免,渾身酸痛,但還是不得不堅持上崗。另一化名張弛的受訪者,是北京某三家醫院主任醫生。作為新冠救治定點醫院,院方明確告訴醫生,即使核酸或者抗原陽性,若無症狀或「扛得住」,可以考慮上班。因為若染疫醫護人員不堅守崗位,醫院許多科室都會被迫停診。

張弛認為,防疫政策放寬後,社會面和醫護人員大量感染是必然。作為掌握相關知識的醫生,他們並不擔心感染。主要焦慮是來源於不知疫情會如何發展下去。同時,因為許多同事超負荷工作,晚上只能睡兩到三個小時,「身體吃不消」。

「帶病上崗」,犧牲是否必要?

北京並不是唯一一個醫療資源承受重壓、醫護人員必須帶病工作的城市。14日,一則「華西研一學生在崗猝死」的消息在互聯網上引起軒然大波。網絡傳言和學生群體中流傳的聊天截圖指,這名猝死的陳姓學生23歲,是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院的碩士研究生。在陽性發燒三天後,他仍然上崗工作,參與了九個小時的手術。其後被要求繼續加班,請假未果。當天晚上在寢室樓下心臟驟停,被送往醫院搶救。

消息引發網友關注及熱議後,華西醫院最開始回應指網傳消息不實,陳姓學生仍在搶救中。發布的通報中稱,其「每日健康打卡報告正常」,因為「自感不適」前往急診科就診,拿完藥後在寢室突發疾病,隨後被緊急送入急診科。然而,15日凌晨,華西醫院再發通報,宣布該名醫學生因「心源性猝死」,已於12月14日22時08分去世。

一條年輕的、本應有光明前景的生命的離世,不僅讓公眾惋惜,更引發了大家對於醫護工作者是否同普通人一樣,究竟應不應該堅持帶病工作的思考。

「殘酷的精神」

疫情之下,中國醫護工作者面臨的困境並非特例。據《衛報》報導,早在2020年,美國多家醫院向醫務工作者施壓,要求他們即使感染,依舊需要上崗工作。當時,美國新澤西州最大的醫療保健工作者工會HPAE對將近1200名受訪者進行調查。調查發現,有約三分之一染疫醫務人員稱,自己還未等完全康復,就已重回崗位。

斯坦福大學急診醫學系主任安德拉·布洛姆卡恩斯(Andra Blomkalns)曾對此表示,這種情況對醫學界尤其是一線醫療工作者而言,他們秉持著一種「殘酷」的精神,即使生病也要堅持工作,因為其他人「病得更重」。

防疫政策放開後,醫務工作者是否只有「輕傷不下火線」一條路可走?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金悦琦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