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政治致敬還是浪費稅金,日政府為安倍晉三舉行國葬惹爭議,你怎麼看?

你如何看待「國葬」制度,什麼時候該舉行國葬?

2022年9月27日,日本武道館舉行國葬期間,前首相安倍晉三的遺孀安倍昭惠帶著丈夫的骨灰盒。

2022年9月27日,日本武道館舉行國葬期間,前首相安倍晉三的遺孀安倍昭惠帶著丈夫的骨灰盒。攝:Takashi Aoyama/Pool via Reuters/達志影像

端小二2022-09-30 發起

贊成與反對為安倍晉三舉行國葬的兩方觀點,你認為哪一方更有道理?

你如何看待岸田文雄所主張的「弔唁外交」以及國葬的政治目的?

你如何看待「國葬」制度,什麼時候該舉行國葬?國葬是否是一種強制哀悼?

9月27日,日本政府為遇刺身亡的前首相安倍晉三在東京的武道館舉行國葬。

據共同社報導,日本國內外共計約4300人出席葬禮。國葬由現任首相岸田文雄擔任葬禮委員長,三權之長、國會議員、都道府縣知事及各界代表出席。海外方面,出席者包括美國副總統哈里斯(Kamala Harris)、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等人。

日本國內對國葬的態度較為分裂。日本立憲民主黨領導人泉健太早先已發聲明抵制葬禮,共產黨等政黨也表示放棄出席。共同社和《朝日新聞》等多家媒體在國葬前的民調顯示,反對國葬民眾佔比超過50%,岸田文雄本人也因堅持為安倍舉行國葬而民調下降

國葬爭議

根據積極推動國葬的日本現任首相岸田文雄,為安倍舉行國葬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安倍是日本憲政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首相,在外交和經濟方面提升了日本的國際形象,具有卓越的政治成就。此外,安倍晉三在為民主選舉進行街頭演講時被刺殺,日本應表達「決不向反對民主的暴力低頭」的決心。同時,岸田也表示,葬禮活動為日本提供「弔唁外交」的機會,將在葬禮後連續3天與多名政要會面舉行「馬拉松會談」。

在法律依據上,岸田文雄援引《內閣府設置法》,表示儘管日本並沒有「國葬儀」的法規,但「國家儀式」的管理屬於內閣的決策權範圍。反對國葬的人則認為,日本現行法律並沒有國葬相關的條文與規定,舉行國葬缺乏法律依據,只是岸田內閣單方面的「粗暴」決定。

另一方面,在日圓疲軟,物價上漲的經濟環境中,高達16億日圓(約1100萬美元)、全額使用國民繳納的稅金的喪葬費用亦引發損害公共利益的指責。這一數額比起2020年為中曾根康弘舉行的「內閣與自民黨聯合葬禮」不到兩億日圓的花銷,高出七倍不止。

儘管政府表示,國葬並非要強制任何人紀念安倍。但大多數縣政府採取降半旗進行默哀,可能會給公立學校帶來壓力。會場周圍的居民亦會受到交通管制和安全檢查的影響。

安倍本人複雜的政治遺產是國葬引起爭議的另一個原因。反對者認為,在安倍與統一教的關係並未查清之時舉行國葬,有認可安倍與統一教關係之嫌疑,亦有可能助長統一教的不合法行為。上智大學政治學教授中野浩一表示,葬禮是為粉飾安倍的政治遺產,掩蓋他與統一教有關的醜聞。

中央大學的歷史學家宮間純一指出,嫌疑人山上徹也是因為特定政治人物與特定宗教團體的關係才犯下命案,並非針對民主體制的襲擊。如要維護民主體制,更應該審慎審議舉行國葬的決定。

同時,岸田文雄所主張的「弔唁外交」並未達到期待的效果,願意參加弔唁的外國政要少於預期。更有消息指出,日本政府內部擔憂安倍的國葬與於本月19日舉行的英國女王國葬相比起來「相形見絀」。

「國葬」在日本的歷史

1926年,日本天皇頒布《國葬令》。在當時,國葬是天皇為表彰那些對國家有特殊貢獻的人而舉行的儀式,具有強制屬性,獲得國葬的人包括首任內閣總理伊藤博文和指揮珍珠港襲擊的山本五十六。

歷史學家宮間純一回顧歷史,提醒人們,「歷史上國葬往往不是為了死者的利益,而可能被其他政治目的所利用」,國葬與民主精神相牴觸,應該立法以確保國葬不被濫用。

日本二戰戰敗之後,《國葬令》隨著新憲法的誕生而失效。1967年,前首相吉田茂的葬禮是日本在安倍之前最後一次為政治領導人舉行國葬。吉田茂帶領日本從二戰戰敗的陰影中重生,在他任期內,美國結束了對日本的佔領,日本恢復了與盟國的關係。

《朝日新聞》指出,1975年,執政黨也想為前首相佐藤榮作舉辦國葬,但卻並未能像8年前一樣贏得在野黨的支持。因為在野黨的反對,執政黨放棄了國葬的計劃。

你如何看待「國葬」制度,國葬是否是一種強制哀悼?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