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你是「歷史無陽」還是「小陽人」?大陸染疫者康復後求職屢受歧視,你如何看?

你曾經受到或見外界對康復者的歧視嗎?你的感覺如何?

2022年4月25日,中國首都北京,一名穿保護衣的工作人員站在朝陽區的一個核酸檢測站前。

2022年4月25日,中國首都北京,一名穿保護衣的工作人員站在朝陽區的一個核酸檢測站前。攝: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端小二2022-07-14 發起

你認為大陸歧視康復者的情況是如何造成?

你曾經受到或見外界對康復者的歧視嗎?你的感覺如何?

你認同使用「小陽人」、「歷史無陽」等代稱用語,是隱性歧視和矮化確診者的行為嗎?

近日,大陸發生了多宗歧視COVID19康復者的事件。

網上流傳了一篇名為《我躲在上海虹橋的衞生間,不知道去哪》的文章。一名化名「阿芬」的COVID19康復者在求職時,因不少公司要求應徵者「歷史無陽」(從未確診)而屢屢失敗,無可奈何露宿於火車站洗手間。事件引發大陸一眾網民熱烈討論有關對COVID19康復者的不公平對待問題。

「復陽」管控措施

事件中的阿芬不是遭受就業歧視的單一例子,大陸不少的招聘廣告上都標上了「歷史無陽」這個新詞,令許多康復者都遇上了就業困難。

為何大陸公司怕用康復者呢?大陸公司所擔心的是康復者會有機會「復陽」。據財新網報導,上海政府要求「復陽」人士的密切接觸者接受「2+5」管控措施,即需要被集中隔離2天和自我健康監測5天,而同公司的所有員工均會被視作密切接觸者。所以普遍僱主擔心康復者一旦「復陽」,會影響整間公司營運,不敢聘請。

康復者歧視不止在職場

上海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尹欣在7月11日作出回應,要求各界「一視同仁地」對待康復者,不能為他們貼上標籤,令他們活在不該有的陰影下。除了阿芬因為「陽過」被拒絕聘請,在廣州的佛山大劇院因亦禁康復者入場而引起爭議。

8日,佛山大劇院在其微信公眾號中發布了入場須知的公告,當中列出「已治癒出院的確診病例和已解除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尚在隨訪或醫學觀察期内的人員」不得入場。公告隨即引來罵聲,佛山大劇院後在11日作出道歉,表示表述不準確,並更正為「尚在居家健康監測期内的已治癒的確診病例」。

根據《第一財經》的報導,佛山大劇院的公眾早在7個月前已有這項涉嫌歧視的規定。而且除了佛山大劇院以外,在浙江有13家博物館均要求入場人士「歷史無陽」。預約入場人士需要填寫健康承諾書表明,「不是已解除隔離的無症狀感染者」和「不是已治癒的新冠確診病例」。

傳染病歧視一直存在

除了疫情所帶來對「陽過」市民的歧視之外,大陸還有對愛滋病及乙型肝炎帶原者的歧視情況。這些病患者一直都在大陸的就業市場上不受歡迎,即使工作能力、條件足夠,一驗出是帶原者即會成為僱主拒絕聘請的理由。

據《中國新聞網》整理,在《傳染病防治法》第十六條規定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就業促進法》第三十條也規定了「用人單位招用人員,不得以是傳染病病原攜帶者為由拒絕錄用」。

疫情下的大陸新用語

阿芬被拒絕聘請事件中,除了阿芬的經歷令人驚訝以外,「歷史無陽」一詞都引起了一眾網民的關注,紛紛表示第一次聽到這個新詞彙。

在疫情至今,大陸網絡間出現了不少與疫情相關的用語,例如稱確診者為「小陽人」或「羊」,防疫工作人員因身穿白色防護衣被稱為「大白」。還有近日爭議事件中,人們把康復者為「陽過」,從未感染過的為「歷史無陽」。這些代稱用語都被中國官媒批評為隱性歧視和矮化確診者,是疏遠確診者的行為。

你還有聽過甚麼有關疫情的用語嗎?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符芷琳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