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員工稱「同學」、失業成「畢業」,你如何看大陸企業的裁員替代詞?

這樣「美化」會否消解「裁員」的意義,從而模糊公司對員工的賠償和權益保護?

2021年11月9日,中國北京,雙十一購物節期間,員工在京東物流中心對產品進行分類。

2021年11月9日,中國北京,雙十一購物節期間,員工在京東物流中心對產品進行分類。攝:Tingshu Wang/Reuters/達志影像

端小二2022-03-31 發起

你能接受以「畢業」美化「裁員」嗎?

美化和包裝的用意為何?僅是保護公司聲譽的舉動嗎?

這樣「美化」是否會消解「裁員」的意義,從而模糊公司對員工的賠償和權益保護?

據南華早報報導,近日京東和嗶哩嗶哩等中國科技公司以「畢業須知」的形式發放了裁員通知。在網絡流傳的圖片中,公司「恭喜」被裁員的員工們「順利畢業」,並就人力資源等問題進行了說明。這一使用「畢業」一詞取代「裁員」的舉動,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了爭議。

這不是第一次公司美化和包裝「裁員」。據紐約時報報導,2016年美國軟件公司HubSpot就在郵件中,恭喜被裁員的員工「畢業」。而此前中國公司中,「裁員」這一過程經常被描述為「結構優化」或者「結構調整」。

馬雲曾表示阿里巴巴裁員是每年向外輸送1000個人才。而京東的「畢業須知」其實一直都存在,並不是這次裁員潮才出現的。

很少有中國科技公司將「大規模裁員」稱為「裁員」,因為這通常會引起當局的勞工干預,並被視為市場疲軟的跡象。

據界面新聞報導,對於未能被提前30天通知的被裁員工,京東給出了「N+1」的賠償方案。目前仍有部分員工處於與公司協商階段。在「公司是否應該繳納社保至4月」、「加班、調休、未休年假按何種比例進行工資折算」、「承諾股票尚未行權」等問題上尚未與公司達成一致。

据36氪報導,近日京東開始了各業務線的裁員。京喜事業群的裁員比例或在10-15%,而V事業群(涵蓋運動戶外、圖書、寵物、全球購等業務)旗下的圖書等多項不太盈利的業務均有裁撤,比例多在15%-20%上下。

為什麼出現大規模互聯網裁員潮

過去20年間,中國互聯網企業發展迅速。年輕人爭相為了高薪與職業發展進入「大廠」。但根據Business Insider報導, 近幾個月來包括京東、阿里巴巴、騰訊和快手在內的幾家中國主要科技公司已經裁員數千人。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預測稱,阿里巴巴最終可能裁減其總員工人數的15%以上,即約39000名員工。

這與2020年中國開始的「反壟斷風暴」息息相關。中國反壟斷法於2008年8月1日起施行。在2020年,據BBC報導,12月1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明確提出了「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3天後,市場監管總局就向阿里巴巴、騰訊等開出三張反壟斷罰單。12月24日央行等宣布再次約談螞蟻集團,而市場監管總局宣布對阿里巴巴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根據路透社報導,監管打壓、疫情和中美摩擦,導致大多數互聯網公司的銷售增長急劇放緩並導致公司股價暴跌。讓新融資和業務擴張變得更加艱難,所以迫使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公司想方設法削減運營成本。

這樣「美化」是否會消解「裁員」的意義,模糊對員工的賠償和權益保護?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鄭沐音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