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異性戀演員主演同性戀電影引爭議,影視行業如何為同性戀群體提供平等機會?

有人認為,反對異性戀演員出演同性戀角色是過度追求政治正確的做法,你認同嗎?

維果·莫天森(Viggo Mortensen) 在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親情解鎖》(Falling)中出演一名男同性戀者。

維果·莫天森(Viggo Mortensen) 在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親情解鎖》(Falling)中出演一名男同性戀者。網上圖片

端小二2021-09-19 發起

你認為演員本身的性傾向和所演繹角色之間有怎樣的關聯?相似的生命體驗和立場在詮釋角色時有多重要?

有人認為,反對異性戀演員出演同性戀角色是過度追求政治正確的做法,你認同嗎?

你是否認同應該淡化性傾向在影視作品中的位置,例如不再強調「同性愛情電影」,只作為「愛情電影」欣賞?

早前,講述一方罹患阿茲海默症的老年男同性戀伴侶故事的電影《永遠的我們》(Supernova, 2020)選角引發爭議,因兩位主演哥連·費夫(Colin Firth,又譯柯林·佛斯)和史丹利·特治(Stanley Tucci,又譯史丹利·圖奇)都不是同性戀者。

批評者認為,有許多同性戀演員和導演沒有機會在銀幕上演繹自己群體的故事,但觀眾和製作方卻選擇了異性戀演員,因為由同性戀者導演或出演的同性戀影視作品得不到足夠的關注。

費夫和特治在訪問中曾表示,觀影的同性戀人群對電影評價良好,導演哈利·麥昆(Harry Macqueen)更稱來自酷兒群體的支持是現象級的。然而,三人依然承認銀幕上的同性戀形象缺乏來自該群體內部的表達。

銀幕上的LGBTQ+

「我不認為我們應該為一個異性戀者講述酷兒故事,並獲得奧斯卡獎的世界買單,尤其是我們酷兒連試鏡這些角色的機會都沒有。」公開出櫃的男演員羅賓德哈蘇(Robin de Jesús)曾這樣。他出演了同性戀題材的電影《男孩夜派對》(The Boys in the Band)。這部Netflix製作的電影在2020年上映,故事基於同名舞台劇改編,主演全部選用公開出櫃的男同性戀演員。

獲得包括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等70餘獎項的同性戀愛情電影《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正是異性戀者講述同性戀故事的作品,導演李安和兩位男主演都是異性戀者。

羅賓德哈蘇補充,作為同性戀者,他也想出演異性戀角色。他期望LGBTQ+群體可以在銀幕上出演自己群體故事的最終目標是實現流動性,即不同性向的演員能夠實現機會平等。

2020年版《男孩夜派對》的導演喬·曼特洛(Joe Mantello)表示,全部採用已出櫃同性戀主演的做法改變了故事的敘事方法,演員之間的情誼和親密感減少了故事的殘酷性,他們之間自然的化學反應也改變了演繹方式。

講述女同性戀故事的經典法國電影《接近無限溫暖的藍》(La vie d'Adèle – Chapitres 1 & 2,又譯《阿黛爾的生活》)的導演是一位男性,導演和兩位女主演都憑藉本片贏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因為導演的性別和電影中的性愛畫面,這部電影曾被批評展現的是男人的性幻想,而非講述女同性戀者的故事。

同性戀演員機會平等問題

羅賓德哈蘇提到的同性戀演員機會不平等問題,是演藝圈長年累月的問題。同樣出演了《男孩夜派對》的著名演員馬修·波莫(Matt Bomer)曾與DC電影《超人—強戰回歸》主角機會擦肩而過,正因為片方不喜歡他的同性戀身份。儘管當時的他並沒有公開出櫃,據作家傑姬·柯林斯(Jackie Collins)透露,波莫的經紀人告訴他,不喜歡波莫的知情人告訴了片方他的同性戀身份,片方得知後決定不選用他。

隨著LGBTQ+平權思想普及,影視圈內部開始反思過往的傳統。

以出演漫威角色黑寡婦為眾人熟知的施嘉莉·祖安遜(Scarlett Johansson)曾計劃投資並出演主角為跨性別男性的傳記電影《Rub & Tug》。這一計劃收到了眾多質疑,跨性別女演員傑米·克萊頓(Jamie Clayton)在推特直斥 「跨性別演員除了跨性別角色什麼都接不到,現實情況如此,我們根本得不到機會。你們敢讓跨性別演員出演非跨性別角色嗎?」

祖安遜最終選擇了道歉並退出該電影項目。

網友討論

有網友認為,異性戀班底製作的同性愛情電影可能會局限於異性戀視角,使描繪的同性戀群體淪為客體。有網友提出,「當一部同志電影的工作人員是異性戀為主的話,呈現出來的就會是符合異性戀想像的『同志電影』,同志們只是被代言、消費,而不是讓大眾更瞭解這個群體。」

另有人將同性戀演員的境遇與台灣原住民族群演員類比,認為「對於同志族群來說,他們的生命經驗有太多時間在扮演異性戀,會對演出機會憤憤不平是可以理解的」。她認為「一個群體的故事能不能被他者詮釋,是群體本身才能決定的事情。」

持相反意見者則認為,演員的生命體驗和出演角色並非必然掛鉤,因為演員的工作就是詮釋有不同經歷的角色。有網友:「但演員就是必須『演出』不符自己生命經驗的角色才叫演出,因此應該努力的方向並非爭執誰該演誰,而是『提昇整個產業的友善程度』。」而有網友則舉出了張國榮的例子,認為張國榮成功演繹了同性戀角色被評價為本色出演是不公平的,因為這種評價否認了他本身的演技和努力。不少網友認為,應該淡化性傾向在角色和演員身上的標籤。

你是否讚同應該多讓LGBTQ+人士在銀幕上出演自己群體的角色?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王瑜婕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