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100天後吃的豬:日本Youtuber記錄小豬百天日常後吃掉,你如何看食農教育?

「或許很殘酷,但也會被感謝的心意所驅使」,你有飼養動物的經驗嗎?你會接受這種 「食農教育」嗎?

日本 YouTuber 開設小豬頻道「100 天後吃的豬」。

日本 YouTuber 開設小豬頻道「100 天後吃的豬」。圖:網上圖片

端小二2021-06-25 發起

在日本,曾有老師與學生共同養育寵物一段時間後再宰殺來吃,你如何看這種教育方式?

有觀念認為這是一種讓人了解生命和食物的方式、教人感恩食物以及準備食物的人,你如何看?

「或許很殘酷,但也會被感謝的心意所驅使」,你飼養動物的經驗嗎?你會接受這種 「食農教育」嗎?

5月底,一名日本 YouTuber 開設了頻道「100天後吃的豬」,以紀錄迷你豬「五花肉」的日常生活。頻道介紹中還有著五花肉君的「個豬檔案」:生日是2021年2月27日,性格是喜歡吃吃喝喝、愛撒嬌;而頻道則是記錄它可以被吃之前的日常生活。

從頻道名稱大家就會知道,被養的第100日就是五花肉君被吃掉的日子。

截止至6月24日,該頻道有超過6萬的訂閱者,五花肉君已經被主人養了30天。這個頻道每天都會上傳一則3分鐘左右的日常影片,當中可以看到五花肉君的起居飲食,當中還包括:玩水、散步等;另外還有它和主人之間的親密互動。

經營五花肉君頻道的 YouTuber 是一位普通的上班族。他表示頻道是由 YouTube 小型拍攝計畫出資贊助,由他來飼養並操刀紀錄。此拍攝計畫聽起來商業目的大過教育目的,他想透過這個實驗來看看網路回響,是帶有公關性質的實驗。

網友留言

頻道下除了許多網友留言「生薑豚燒超好吃!」與各式好吃的豬肉料理外,許多留言表示小豬太可愛了,100天後無法看著牠被屠宰。有網友稱,「有種說不出的悲傷, 因為已經知道了結局。」、「我敢肯定100天後我會哭。」也有意見認為這就是平時人們吃肉、養豬業的日常,應正面看待,更從養豬業出發:豬在被吃之前感到開心是一件好事, 希望政府也能改變日本畜牧的方式。

儘管網友們觀點各自,但大多數留言者支持該頻道持續下去。有網友還提議100天後再把吃不吃的決定權交給觀眾、希望該頻道更新到100天, 讓這成為下一代食糧教育的素材。

還有人說該頻道「讓我重新思考『いただきます』。」這是日本人吃飯前會說的習慣用語,通常中文會翻譯成:「我要開動了。」但其實這句話本身在日文的含義不全然是「我要開動了」,它真正的意思是「為了我生命的延續,我從動植物身上獲取他們的性命」,講這句話是為了要感謝準備食物的人、感謝食物,讓人類繼續活下去。

和學生一起養動物再宰殺來吃?

這個頻道的內容令不少人想起日本的食育教育。 過去在日本,曾有幾次透過飼養動物最後宰殺的「教學實驗」都引發全國辯論。

最有名的一場實驗是在1990年大阪,由時任國小老師黑田恭史所進行的養豬實驗——讓六年級學生飼養小豬,最後在畢業當天將小豬送去屠宰場。這個教案不僅有紀錄片並有出版紀錄著作,甚至在2008年改編為電影《和豬豬一起上課的日子》(ブタがいた教室)。電影在第21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成為競賽片,獲得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

在《和豬豬一起上課的日子》中,新任的老師帶來一隻名叫「小P」的小豬,並不避諱說出自己的偏好:「我們來養這隻小隻,畢業前把牠吃掉。」起初同學們都贊成這個計畫,班上26名學生輪流照顧小豬,沒有人對將來吃掉小豬一事有疑惑。但隨著與小豬相處的日子越來越長,學生們慢慢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同學們對於該不該吃小豬也產生了不同的看法。老師雖然站在吃掉小豬的這一方,但也仍盡最大的努力去幫反對小豬吃掉的孩子,詢問讓小豬活下來的可能方法。

據日本節目《情熱大陸》採訪,日本一名高中老師真鍋公士於2013年進行了類似的教育。他在課堂中將受精的雞蛋交給40位學生,讓學生們取代了母雞的工作,並為雞命名。真鍋說,「或許很殘酷,但當要將雞吃掉的時候,自然會被感謝的心意所驅使。」

在40個雞蛋中,有無法孵化的小雞,也有在孵化的過程中沒有受到幫助就無法破殼而出,但同時更有自己拼命想要活下去的小雞。「有些生命很想、很想被生下來,但是還是無法生存下來。」老師同時也告訴學生,像這些身體衰弱的小雞如果是生在養雞場的話,一定會被捨棄的雞,因為比起其他的雞,要飼養這種雞必須花費好幾倍的心力。

等雞成長到的一定的程度,學生們可以選擇將雞送到工廠委由業者來解體,也可以由自己來解體。學生們必須自己做決斷。真鍋說,「這種決斷或許是有著『與其讓別人來解體,不如自己來,交給別人固然很輕鬆,但是,自己拼命養大的雞,還是照顧他到最後吧,因為這是自己的雞阿』的這種心情吧。」

真鍋當時也透露自己的矛盾,覺得或許不需要給予孩子們這種不舒服的回憶,但仍然相信學生的韌性,認為雖然在過程中會感覺到不舒服,但藉由讓學生們觀看這個過程,在每個關頭和學生反覆進行對話,卻能夠使他們獲得很多的東西。

什麼是食育?

「食育」也就是「飲食的教育」,在日本明治時期就有這樣的概念,日本文部省更將之列為「德、智、體、群、美」五育之後的第六育。為了由上而下貫徹食育,日本政府於2005年通過《食育基本法》,是全世界第一個將食育立法的國家。

日本農林水產省消費安全局消費者行政食育課課長日名子解釋,在當時社會環境背景下,日本政府想要解決國人營養偏差、肥胖增加、文明病、過度瘦身,以及地方豐富飲食文化慢慢消失等問題,於是《食育基本法》被制訂出來,基本措施為推動家庭學校地區食育、發展食育運動、生產者和消費者交流、飲食文化傳承等。

而在《食育基本法》裏也明確定義「食育是人類生存的根本,以及智育、德育、體育的基礎,夠過各式各樣經驗學到食物相關的知識和選擇食物的能力,並培育出能實踐健全飲食生活的人。」

至於實際推動食育狀況,日名子以文部科學省(日本中央政府的日本行政機構之一,負責統籌日本國內教育、科學技術、學術、文化、及體育等事)舉例來說,設立學校營養教師角色,並與各科老師配合,將食育融入各科課程中,像是體育科、家政科、特別活動等,同時營養教師也可以再供餐時間進行飲食指導,以及製作學校供餐的營養菜單。在公立中小學的營養教就師從2005年僅4位成長到現在有5765位。

除了營養教師,日本也希望各學校能夠有自己的廚房可以供餐提供熱食,並且使用在地食材、「地產地消」。此外,學校也會舉辦農村體驗活動,並由學生自己種植、收成、調理農作物,讓學生有完整的食育體驗。

你認為學校應該推動食農教育嗎?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張清雯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