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中國長征火箭失控墜印度洋被批不負責任, 中方反擊媒體雙重標準,你如何看?

墜落殘骸問題在各國都有發生過,你認為中國這次被批是媒體誇大其詞,製造恐慌嗎?

2021年4月29日,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在文昌太空發射場升空。

2021年4月29日,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在文昌太空發射場升空。攝:Costfoto/Barcroft Media via Getty Images

端小二2021-05-16 發起

墜落殘骸問題在各國都有發生過,你認為中國這次被批是媒體誇大其詞,製造恐慌嗎?

如果墜落殘骸是太空探索後不可避免的「遺產」,各國應如何制定標準以保證人身安全, 以及限制太空垃圾的產生?

你認為近來的太空探索活動,例如 SpaceX 的火箭發射, 屬於負責任的行為嗎?

4月29日,中國「長征五號遙二火箭」於海南島升空,核心艙「天和號」在飛行492秒後脫離火箭主體結構進入原本預定的軌道,而火箭卻失控偏離軌道。5月9日,中國載人航天官網證實火箭墜落在馬爾地夫附近的印度洋海域,並特別強調:火箭在通過大氣層時絕大多數器材都已燒毀。但由於落入區域距離馬爾地夫陸地僅42公里,具性命威脅,因此引來各國關切、譴責中國不負責任。

為什麼會墜落?

有報導, 「長征五號遙二火箭」僅用來進行低軌道任務, 發射距離不需要太遠, 因此沒有選用三節火箭設計,而是以兩節火箭加上助推火箭完成。在有三節火箭的情況下, 第一段火箭因為不需要飛太遠, 在脫離主題後會掉在大氣層且很快就燃燒完。 但在長征五號B型火箭因只有兩節,其火箭核心須燃燒時間較長,因此到達了更高的軌道。 不過由於到達了更高的軌道, 就無法準確預估其落下的地點。

另外, 因為火箭被帶到空氣稀薄的近地軌道,不會馬上燃燒,因此繞行地球。科學網站 Phys.org 的報導也稱,中國太空計畫地面工程師無法控制長征火箭墜地的曲線,但那不是因為出現技術問題,而是因為原本在設計上就是如此。

根據美國軍方用來追蹤太空物件的地面雷達顯示,這個長約 30 米、重量近21公噸的火箭殘骸曾以每 90 分鐘繞地球一圈,每秒移動速度超過 7 公里。在其降落以前, 太空觀察員麥克道威爾(Jonathan McDowell)預計其它會在北半球的移動路徑經過紐約、馬德里與北京,南半球則是智利南部與紐西蘭。殘骸可能掉落上述內的任何地方,掉落範圍涵蓋海洋以及人口稠密地區。歐洲太空總署太空安全計劃辦公室負責人克拉格(Holger Krag)表示,依照合理的經驗法則,掉落物的重量應為原始重量的20%至40%。

各方回應

美國太空總署(NASA)局長尼爾森(Bill Nelson)9日特別發布聲明:「從事太空活動的國家必須將重回地球的太空物體對人類與財產造成的風險降到最低,並使這些作業的透明度最大化。顯然中國對於他們的太空垃圾並沒有達到負責任的標準。」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於10日回應,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殘骸截至目前沒有對地面造成危害的報告,並指控美國的火箭殘骸掉落時,媒體紛紛用「流星劃過點亮夜空」等浪漫詞彙來描繪,但對中方就是完全不一樣的調門,「反對在這個問題上持雙重標準」。

天文學家麥道威(Jonathan McDowell)表示,他期望中國能夠加強火箭主體以執行受控的脫離軌道作業,「我認為按照目前標準而言,火箭不受控重返大氣層是無法容忍的」。他說,「自1990年以來,沒有任何超過10噸的殘骸蓄意留在軌道且不受控重返大氣層」,而長征五號B遙二火箭主體淨重大約是21公噸。

各國太空探索活動亦曾發生過類似意外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 各國歷來在進行太空探索活動時, 都發生過類似意外。墜落殘骸是長期以來一直困擾太空飛行的問題。今年3月,SpaceX 獵鷹9號(Falcon 9)發射的一級火箭墜落,照亮了西雅圖夜空;後來其殘骸墜落在華盛頓州的一處農場,原因是讓第二級火箭安全著陸的引擎未能按計劃點火。

美國在其首個太空站返回地球的過程中也遇到過困難。1979年,運行於1973年和1974年的天空實驗室(Skylab)太空站在 NASA 科學家試圖引導其降落時解體。這個77噸重的太空站大部分在印度洋上空解體,但碎片還是散落在了澳洲西部。儘管無人受傷,美國政府當時曾向澳洲作出了道歉。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儘管進行太空任務很難保證不製造太空垃圾,但總要盡力而為。而這次中國之所以引來爭議,就是因為沒有盡力而為引起的。儘管過去其他國家也有發生過類似的事件,但認為「後來人有後來人的優勢」。現在發展太空科技比前便宜,科技也較好。有了科技以後對相關的倫理也不能不屑一顧 。

你曾擔心自己所生活的地區被太空殘骸砸中嗎?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張清雯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