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Netflix對白「換男友跟Taylor Swift一樣快」引熱議,這是「哏」還是性別歧視?

拿名人情史作為肥皂劇的橋段,你認為是事實陳述?是幽默?還是性別歧視?

2019年12月12日,Taylor Swift 出席 Billboard Women in Music 活動。

2019年12月12日,Taylor Swift 出席 Billboard Women in Music 活動。攝:Mike Blake/Reuters/達志影像

端小二2021-03-05 發起

拿名人情史作為肥皂劇的橋段,你認為是事實陳述?是幽默?還是性別歧視?

如何同樣一件事發生在「男性名人」身上,會掀起何種風波?眾人會如何議論?

你怎麼看戲劇裏的「政治正確」?對創作會是一種扼殺嗎?

三月,是美國的全國婦女歷史月(Women's History Month),在這個月裏,為了彰顯女性在各領域的貢獻和爭取平權的努力,各地都會熱情響應,以提醒眾人這段走來不易的性平之路。廠商自然也不會錯過這段以「女力」做為號召的大好時機,例如知名串流龍頭 Netflix 曾在2020年與聯合國婦女署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因為女力無窮」的精選片單,大受好評。但今年三月才正開始,Netflix 便一腳踩了性別爭議的大地雷。

「You go through men faster than Taylor Swift.(妳換男人比泰勒絲還快!)」這句出自 Netflix 新劇《母女姐妹花 Ginny & Georgia》的台詞,惹惱了台詞裏中槍的泰勒絲本人,也掀起了網絡上的狂潮熱議。

就在播出不到一周,選在婦女月的第一天,Taylor直接發推特點名,「Hey Ginny & Georgia, 2010 called and it wants its lazy, deeply sexist joke back. How about we stop degrading hard-working women by defining this horse shit as FuNnY. (嘿《母女姐妹花》,把那懶惰、嚴重性別歧視的笑話扔在2010年吧!不如停止用這種無聊的笑話貶低努力工作的女性。)」

她還引用自己曾在Netflix上架的紀錄片《泰勒絲:美國小姐 Miss Americana》--那是一部關於Taylor擁抱自己的作曲家和表演者身分,透過聲音的力量來表達自我的 #女性身分 的紀錄片--然而,這對Taylor來說特別諷刺。Taylor在推文末補道,「Also, @netflix after Miss Americana this outfit doesn’t look cute on you 💔 Happy Women’s History Month I guess.(還有,netflix,看來『美國小姐』這身裝束根本不適合你,祝你們婦女月快樂囉!)」推文一出,即刻讓評論蜂擁而入,而這部上架不到一周的肥皂劇也上了熱搜。甚至,BBC也跟進發布了相關報導。

「RESPECT TAYLOR SWIFT」

Taylor的推文,又再引發了關於性別權利、性騷擾的議題。有網民認為,劇中台詞的劇情脈絡,是具有母女說教、調侃的語氣,暗示著女性教導女性應該潔身自愛,「這真是一個羞辱,尤其『going through』女性,就是一種性別歧視」,還有人認為這就是一種對Taylor的性騷擾,「自嘲情史沒有什麼問題,但沒有一個人喜歡他人調侃自己的情史」、「當事者覺得不舒服,還要被檢討沒有幽默感或是講事實沒什麼,這世界也真是夠不友善了。」

在Taylor的推特版面,大批網民留下了「#RESPECT TAYLOR SWIFT」,也一度讓這則標語上了熱搜。除此之外,眾多網民也湧進 Netflix 的官方 Instagram下留言表示「很失望」、「不論今天幾月幾號,但絕不會是2010年!」,並且同樣用「RESPECT TAYLOR SWIFT」洗版。甚至,還有網民翻出《母女姐妹花》中飾演主角的安東妮亞・金特里(Antonia Gentry)的官方 Instagram,瘋狂用留言洗版,當中不少是謾罵。對此,有網民撰文為女主角抱不平,認為他就只是一個虛擬的角色,人們不應該對她的「台詞」而對她有所攻擊,「這些攻擊她的人根本不是女權人士,而是網絡上的呆頭鵝」。

是事實陳述,還是性別歧視?

也有網民認為這不過就是肥皂劇裏的設計哏,不用太介意。如同在《美國小姐》裏不諱言談到 Taylor 交過數任男友,並把這些交往過程轉化為創作的能量,這些就是真實,「我很愛你的音樂,真的!但是這些評論也是事實,妳真的和這麼多人交往過!妳是認真工作的人,但是妳的職業生涯不也來自這些閱歷嗎?因為『分手』而創作的音樂?」、「我愛妳, Taylor,但是這些笑話實在是太貼切了。 」、「但 Taylor 換畫速度確實很快,事實陳述都算歧視嗎」。

也有人對大家所謂的笑哏不買單,「這是厭女,而不是真實」,同時,《母女姐妹花》中的母女爭執也應證了「女人永遠都係對女人最刻薄嘅人」。也有人覺得這句對白只是針對 Taylor,並無泛指所有女性都換畫頻繁,「最多就是 Taylor 覺得這個比喻不是事實,去抹黑它,怎麼又會扯到歧視女性呢?」

也有網民好奇,如果這件事發生在男性身上會如何?

「李奧納多換女友也蠻快的,怎們沒人拍影集」,有人對此揶揄道「同樣的情況,男性就會被稱為『風流』及『有市場』」、「整蠱專家入面周星馳食了謊言豆沙包後話袁木好誠實,李鵬是最偉大領袖,如若佢兩位都覺得不舒服,難道周星馳歧視男性?」。有人質疑「感情史被拿來開玩笑的確讓人不舒服,但是這和性別歧視有關係嗎」、「拿個最近的例子,雞排事件就是如此,事後其實蠻多護航者把問題說成大家惡意攻擊女性」、「只要當事人涉及女性,就很容易把問題變成性別歧視」。

在美劇裏,我們不乏看到調侃權貴名流的感情軼事橋段,為何來到Taylor就掀起這麼大的風波?對此,有網民就「創作」本身引發討論。

「政治正確」下的自我審查,將會扼殺創作?

BBC在3月1日也發布了一則關於 #石黑一雄 的報導,他在訪問中直言「我非常擔心年輕一代作家正因『恐懼』自我審查。」他說,「『恐懼氣氛』正阻止一些人寫他們想要的東西。他們可能擔心網上匿名的私刑暴徒會讓他們的生活變得很痛苦。」他擔心不太成熟的作家會通過避免從某些視角寫作或避免寫他們直接經歷之外的人物來自我審查。這段話,讓部分網民對照此次的Taylor熱議上。

有網民指出,「這股所謂『政治正確』力量,正形成一種全新保守勢力,扼殺創作。」、「虛構故事裡的角色對白,是否都應該跟一般言論,負上完全一樣的政治正確責任?戲劇反映現實 vs. 流行文化加強成見,這個問題很難辯得清楚,因為根本沒有一條客觀的線,創作人的真正表達意圖往往存乎一心,而且要整個作品去看。最後還是多數變成訴諸感覺的對罵。」即使作者無心,也有可能因為社會主流的政治正確,導致創作礙手礙腳,甚至會有太多人踩在道德制高點來批評創作。如此一來,便可能成為一股扼殺創作的風氣。

對此,有網民反駁道,「虛構故事不能完全避開現實考量,因為現實嘅觀眾先係完成電影的最後拼圖。你當然可以完全政治不正確,不用付上政治正確責任,但基本責任,或曰後果,是要付的。創作者不能以『虛構』,甚至『表現真實』作擋箭牌。」並且表明,創作應仍要對社會負責。

另外,有趣的是,一位自稱《母女姐妹花》編劇的網民轉發 Taylor 的推文,並附上「Taylor,我不會對我的創作道歉。我確認過了,這是在美國,而不是蘇聯。我不會為任何在劇中的台詞低頭,希望妳能理解。」推文一出,許多網民趕到緊張,「難道編劇要直接和 Taylor 槓上了嗎?」後來,有眼尖的網民發現,「這不就是上次在《艾蜜莉在巴黎》瘋狂惡作劇的 Abby 嘛!」雖然 Abby 很快地出來澄清,但仍然有網民對她這次的惡作劇不太買單,「Jokes is supposed to be funny, that isn’t funny.」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邱芷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