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花木蘭》片末鳴謝與「再教育營」有關的新疆當局再掀抵制,你如何看?

當藝術與政治相互扣連影響,你覺得應該用怎樣的角度看待這部電影?

2020年3月9日,電影《花木蘭》的首映禮在美國洛杉磯舉行,女主角劉亦菲到場。

2020年3月9日,電影《花木蘭》的首映禮在美國洛杉磯舉行,女主角劉亦菲到場。攝:Mario Anzuoni /Reuters/達志影像

端小二2020-09-10 發起

從女主角發表政治言論到電影片尾再掀杯葛,你如何評價由真人復刻的經典電影《花木蘭》?

當藝術與政治相互扣連影響,你覺得應該用怎樣的角度看待這部電影?

強調孝道體現的經典故事變成強調女性力量、華人面演員但說着英語,你如何看《花木蘭》帶給觀眾的衝擊?

原在3月份上映、耗資2億美元的迪士尼年度真人版電影《花木蘭》(Mulan),近日終因中國電影院陸續 重開而重新上映。不過,自電影宣傳片釋出以來,電影的內容呈現以及對照動畫版所作出的修改等問題上,一直引發網友爭議。

除此之外,電影女主角劉亦菲去年在香港發生反修例運動期間,更因曾在微博發表支持香港警方以武力鎮壓示威的論,成為網友發起「#BoycottMulan」(杯葛《花木蘭》電影)抗議運動的導火線。

近日,電影在網絡串流平台及部份戲院上映後,有網友發現製片商於片尾特別鳴謝被指與新疆「再教育營」有關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宣傳部及吐魯番公安局,再引發新一波抵制浪潮。

《花木蘭》目前上映的反響

據外界估計電影《花木蘭》耗資兩億美元,是迪士尼真人版電影製作成本最高的一部。電影原本計劃在今年3月在各國上映,但受疫情影響延遲,部份地區改為線上串流。9月4日,電影開始在美國串流平台 Disney+ 公映,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地區均可觀看,而在該平台上,已付費訂戶的用戶須額外付29.99美元收看。

有應用程式分析公司表示,Disney+下載次數因受到《花木蘭》上映刺激增長。根據 Sensor Tower 數據顯示, 與9月第一週比較,Disney+ 在數日內下載數量增加68%,達89萬次;消費者在該應用程式上的花費增加逾兩倍,達1200萬美元。

而9月4日在實體戲院上映《花木蘭》的台灣,至今已經累積超過3300萬新台幣(約870萬港幣)票房,成為當地首周「新片」冠軍。根據美國電影網站統計,《花木蘭》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也處於票房首位。

女主演的言論爭議

去年6月,香港因逃犯條例引發反修例運動,當中因警方屢被指在衝突現場中對示威者使用過度武力,激發市民反警暴的聲音。

同期在內地社交網站微博上,劉亦菲轉載了內地人民日報的貼文,當中寫著「我支持香港警察,你們可以打我了」以及「What a shame for Hong Kong」的字句。當時,迪士尼已公布電影《花木蘭》女主角由劉擔任,轉載的言論迅即引發大量反對聲音。並掀起一波抵制浪潮,呼籲大眾捍衛人權,抵制電影及相關藝人。

Twitter 上有網民評論,指出劉身為美國公民,應該更能接觸未經審查的訊息,卻對爭取民主的示威者缺乏同情及理解。 在電影在串流平台上映翌日(4日),前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在Twitter上發帖,以「#BoycottMulan」的標籤,呼籲「熱愛自由的人抵制《花木蘭》」。

抵制活動獲得因中泰網絡輿論戰而香港組成「奶茶聯盟」的泰國青年響應,「#BoycottMulan」的標籤更在 Twitter 以泰文被轉發。人權組織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World UyghurCongress)、拯救維吾爾人(Save Uighur)等組織也在 Twitter 上響應活動。

迪士尼動畫內容及角色的政治操控

《花木蘭》的故事原型是參照宋代的經典民歌《木蘭辭》,改編自中國民間傳說女子代父從軍的故事。乘着迪士尼推出復刻電影,有評論就故事原著背景經改編後的呈現方式,以討論其「漢化」的爭議。

論述中提及花木蘭的種族定位。據說《木蘭辭》的歷史年份是由北魏到唐朝之間,推斷木蘭人物原型可能是當時的鮮卑人。而傳說流傳的時候,是鮮卑人逐漸放棄草原遊牧文化轉為農耕文化,遺忘自己的蠻族根源,故通過書寫花木蘭,「留下一個自身煙滅和改宗的隱喻。」

電影的另一個爭議在於故事人物的改動。1998年的動畫版電影中,與木蘭有感情線的男主角,是木蘭的上級將軍李翔;2020迪士尼真人版電影中,李翔的形象則被分到了兩個新角色,分別是木蘭的師父唐將軍和同級士兵陳宏輝。製作人 Jason Reed 為改動解釋,透露「在如今好萊塢的 Me Too 風潮下,讓一個指揮官同時擔任戀人的角色,會讓人很不舒服,我們認為這樣的內容不合適。」此改動在網上被質疑人物「矯枉過正」,認為迪士尼有太多政治顧慮。

另外有網友提到電影中最後展現出的價值,並非《木蘭辭》中強調孝道的體現。其指出在電影中,由劉亦菲曾說:「我的使命,就是戰鬥!」但這句話所帶出的是強調女性的力量,被指很明顯和「孝道」有偏差。

對於電影對中國故事的設置方面,「文化挪用」一詞也在爭議聲中被網友提到枱面來討論。在訴說中國故事的《花木蘭》中,大多數重點演員都是華人面孔,但說着的語言卻是英語,在電影的開場已為華語觀眾迎來違和感。

再者有評論指出,電影中木蘭居住的地方為中國福建土樓、片中宮女及木蘭的妝扮也被指不合當時代的特色,以致有人點評電影時稱:「(電影)對於中國人來說也充滿了異域風情。」

文化挪用(英語:Cultural Appropriation),是指較強勢的個體或文化群體對於相對弱勢的個體或文化群體時,在不理解、誤解、惡意或有害的詮釋弱勢文化;或取笑、歧視、不尊重弱勢文化;或直接採用、侵佔、剝削、抄襲或複製(宣稱擁有)弱勢文化的現象。

新疆少數族裔的人權爭議

據《花木蘭》導演卡羅(Niki Caro)在社交網站上載的照片中顯示,電影其中一個主要拍攝地是新疆烏魯木齊。近日電影上映,被網友發現製片商在片尾名單中鳴謝多個政府部門,包括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宣傳部、吐魯番公安局等,被外界質疑迪士尼與新疆當局有往來合作。

《華盛頓郵報》的社評總結《花木蘭》爭議,文中強調,迪士尼選擇在新疆進行拍攝,與「反人類組織」合作,等同變相將其行為正常化。

人權組織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World UyghurCongress)對此發文批評迪士尼感謝吐魯番公共安全局,指「這是一個參與了東突厥斯坦集中營的機構」。作家吳志麗在 Twitter 上載電影鳴謝名單截圖,帖文上標註「#BoycottMulan」標籤,並寫道「你知道的,文化滅絕正在那裏發生」。

國際新疆問題權威學者鄭國恩(Adrian Zenz)博士表示,相關機構是近年新疆「再教育營」的負責單位。今年6月,鄭曾發表研究報告,披露中共欲控制維吾爾族穆斯林人口,在新疆強迫婦女節育和絶育,但指控遭中國官方否認。

據BBC了解,「再教育營」裏有約百萬名維吾爾族穆斯林等少數族裔宗教人士,被中國以教育及反極端主義培訓的名義關押。營內的保安措施嚴密,被質疑是運作集中營。有被洩漏的文件援引曾在再營中「接受培訓」的「學員」透露,營內的少數族裔是被強迫關押,接受懲罰和「洗腦」式思想調整。但中國官方其後駁斥相關文件是被偽造,且堅稱「再教育營」是民眾自願參與。

2018年,美國國務院人權報告曾詳列營中被拘留人士遭嚴刑拷打虐待、性侵、強迫勞動、高壓監控等手段對待;穆斯林教徒遭剝奪宗教權利,被強迫吃豬肉、喝酒及沒收古蘭經。 國際組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中國總監李察遜(Sophie Richardson)指出,新疆大規模法外關押維族穆斯林、以及被強硬對待的手段受全球關注。

《花木蘭》片尾鳴謝新疆當局再掀新一波抵制,你如何看?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黎愷盈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