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香港全民檢測在爭議下展開,缺乏完善配套與支持的計劃能有效控制疫情嗎?

借防疫為名收集市民DNA、無禁足限制成效成疑,面對種種質疑與批評,當局該如何消弭外界的疑慮?

2020年9月1日,香港立法會建制派議員陳克勤在立法會內接受檢測。

2020年9月1日,香港立法會建制派議員陳克勤在立法會內接受檢測。攝:陳焯煇/端傳媒

端小二2020-09-01 發起

有專家及醫護界人士質疑檢測成效不大、浪費資源,政府則反駁專家所言是政治計算、故意抹黑,你如何看?

借防疫為名收集市民DNA、無禁足限制成效成疑,面對種種質疑與批評,當局該如何消弭外界的疑慮?

目前香港疫情趨向穩定,你認為政府推出全民檢測還能夠取得預期的效果嗎?

你有參與檢測嗎?

為期7天的香港「普及社區檢測計劃」(簡稱全民檢測)於9月1日開始。網上預約系統早於上週六(8月29日)開始接受登記,截至31日傍晚6時,累計約有553000名市民成功登記。在計劃展開的首日,全港141個社區檢測中心近7成預約額滿。

據官網資料顯示,計劃的目的是透過普及檢測掌握社區感染情況,盡早識別隱性患者,達致「早識別、早隔離、早治療」,切斷社區的傳播鏈。除了部分不適合檢測的人士,如鼻腔或咽喉曾接受手術者,以及6歲以下兒童外,所有無病徵的香港居民皆可自願參與。

公務員事務局長聶德權昨日(8月31日)出席香港電台節目時表示,沒有為計劃訂下目標參與人數,當局的原則是「應檢盡檢」,認為越多市民參與計劃,越能夠盡可能找出社區的隱形患者。

社會質疑與政府回應

早前多個專家及醫護界人士對全民檢測計劃表示有所保留,認為成效不大。

政府專家顧問、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認為,除非確診個案幾何級數上升,令政府要實行居家令,否則全民檢測操作上有難度。他亦表示,即使為全港750萬人做一次檢測,只能證明當日的結果是陰性,不能保證市民未來不受感染。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亦表示,內地展開大規模檢測時,是配以封閉小區式限制外出等措施,並待小區確診「清零」才解封,但香港要做到這一步有難度。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認為,目前防疫工作上仍有漏洞,對全民檢測計劃在防疫角色上抱有很大疑問。他又形容病毒檢測「無針對性就是浪費子彈」,表示自己不會參與,但不反對市民參加。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早前亦表示,對全民檢測的安排、資源運用、成效有保留,故不會報名協助全民檢測,也不會參與。她現時疫情已慢慢緩和,質疑全民檢測對疫情控制的成效。

馬仲儀又指出,每人都要有責任感,如有病徵或屬高危群組就應接受檢測,而一旦自己工作時在無保護的情況下接觸確診病人,也會願意接受醫院安排的檢測。另外,她也提及政府對高危群組的檢測工作做得太慢,出現走漏個案情況,認為如果中央想協助香港,可在相關方面提供協助。

此外,外界一直有聲音指出檢測可取得檢驗者的DNA資料,質疑政府借防疫為名,收集全港市民DNA再直送內地。對此,前香港眾志秘書黃之鋒亦表示,負責檢測計劃之一的香港公司「華大基因」過往有採集新疆人DNA,以供中國政府監控的前科,故受美國政府制裁。他質疑,港府聘用國際信用差劣的中資公司,令香港人擔心接受檢測或危及私隱,亦可能會出現大量假確診個案。

面對公眾檢測意欲低下,特首林鄭月娥回應時直指,此問題應由自從推出檢測計劃後,不斷抹黑計劃、找藉口叫市民不要參加計劃的所謂專家、醫生及一般人來回答,並反問「為什麼他們要有這樣的心腸,去阻止市民參與這個計劃呢?」她亦批評他們的目的是政治計算,抹黑中央,破壞香港與中央的關係。

8月30日,醫管局員工陣線聯同部分民主派人士召開記者會,呼籲杯葛「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工會指出,全民檢測原意是要找出隱形病人,但認為若沒有居家令和封關配合,病毒依然會傳播。工會又質疑政府推行全民檢測有政治原因,同時批評如果政府肯及早封關,並配合科學和實證為本的防疫策略,相信現在香港已可以作息如常。

對此,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則斥責有人刻意散播嚇人及失實信息,意圖抹黑檢測計劃及誤導公眾,污衊內地援港抗疫舉措,甚至煽動市民杯葛計劃。張建宗且批評相關人士的行徑罔顧市民健康及抗疫人員付出,指社會應予譴責,呼籲市民認清客觀事實,不要誤信謠言。

除此之外,市民在網上預約系統登記時,須填上姓名、身份證編號以及可接收本地短訊的電話號碼。不過在系統開放後,有市民曾以粗口填成姓名欄亦獲成功登記,引發外界對預約系統不夠嚴謹、有機會被濫用的批評。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認為,只憑身份證編號可登記預約的情況不理想,或會出現身份資料被盗用的情況。他建議增設身份核對機制,或以身份證編號等資料建立個帳戶以登記預約。

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做法

全民檢測計劃於今日正式展開,雖然香港各界就有關檢測的成效及做法仍素有爭議,但縱觀全球,不少國家在疫情爆發之初已採取大規模隔離和檢測措施,以管控疫情發展。

今年5月中,疫情爆發初始地武漢曾展開大規模集中核酸檢測。據湖北省政府在記者會上公布,武漢的集中核酸檢測從5月14日到6月1日進行,共有近990萬人受檢,篩查出無症狀感染者300人。這項大規模檢測共花費約9億元人民幣。

對此,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金冬雁認為,武漢檢測了將近1000萬人,才找出300個無傳染性的病毒攜帶者,而香港高危人群如出租車司機的陽性比率是0.03%,普通人群的比率必然低於這個數字。他預計,香港政府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實施大規模檢測,最終或只能找到兩位數的感染者,浪費納稅人的金錢,指出這個代價是很大,形容「是把錢丟到大海裏去」。

南韓在疫情初爆發時,亦經已採取大規模隔離和檢測措施。數據顯示,2月29日,南韓曾創下新增病例909例的峰值,但至3月23日,病例回復低位。不過,南韓並沒有採取封鎖整個城市或停工措施,而是對病毒活躍傳播的地區或群組做針對性檢測。

南韓政府的防疫對策,主要是一方面頒布「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規定,並宣布對違反者嚴懲不貸,另一方面則注重對患者的跟蹤、檢測和治療。南韓還首創「得來速」(drive-thru)檢測法:市民駕駛到公共停車場,毋須下車,由身穿保護衣的醫護人員負責採樣,之後再將樣本集體運到實驗室;當地又推出「電話亭」負壓檢疫站,市民站在猶如「電話亭」的設備內,讓工作人員透過洞口伸手採樣。據3月份的數字顯示,南韓的檢測量已逾30萬次。

除此之外,德國自爆發疫情以來,一直提倡所有與患者有接觸和有輕微症狀的人,都要接受檢測,加上其醫療資源比較豐富,令到疫情控制成效比其他國家好。4月,德國更展開大規模病毒抗體檢測,每天篩檢約12萬人。研究人員會在警察陪同下,前往被隨機選中的3000戶居民家裏採集血液樣本,以了解有多少人已染疫,並期望深入了解病毒在整個社會的滲透程度、實際致命程度以及人體免疫力有否增強等。這些大規模檢測有助於德國疫情擴散速度放緩,且死亡人數維持較低水平。

不過,世衛緊急項目主管瑞安(Mike Ryan)則表示,如果群組感染情況持續,方有安排無徵狀或輕微病徵人士驗毒的必要,因此強調大規模檢驗浪費金錢和不切實際。

目前香港疫情趨向穩定,你認為政府推出全民檢測還能夠取得預期的效果嗎?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陳麗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