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南韓女議員穿休閒裙裝出席國會引爭議,你認為此舉是不循禮儀還是破舊立新?

女議員衣着被其他男議員嘲諷為「不正式」,你認為衣裝應否與工作及其表現掛鉤嗎?

圖:柳浩貞 Facebook

端小二2020-08-13 發起

你習慣穿怎樣的正裝?你認為哪些場合需要穿着正裝?

女議員衣着被其他男議員嘲諷為「不正式」,你認為衣裝應否與工作及其表現掛鉤嗎?

有論者指出南韓嚴重的性別歧視以及父權文化根基,是引發深化女議員行為的背後原因,你認同嗎?

8月4日,在南韓國會全體會議上, 正義黨女議員柳浩貞因身穿紅色斑紋連身短裙、配以運動鞋出席會議,被其他議員嘲諷衣着不正式、「像酒吧小姐」,隨後着裝更引發網友熱議。

同黨派以及部分執政黨成員紛紛聲援柳浩貞。正義黨發表聲明稱,對「穿裙子在2020年還能成為一個討論話題」表示遺憾。黨代表沈相奵在臉書發文,以「今天早上我也想穿連身裙」對柳浩貞表示支持。她指連身裙是許多人喜愛的通勤服飾,認為每個國會議員「用個性開展工作」認獲得支持。另外,沈相奵還配上一張2019年歐盟議會的照片,以彰顯圖中的議員服裝的多元。

執政黨共同民主黨議員安敏錫同樣認為,國會要隨時代一起進步,打破着裝的陳舊規則。同黨議員李元旭亦指責批評者是打擊年輕議員的罪魁禍首。前青瓦台總統發言人高旼廷在臉書發文,感謝柳浩貞「打破國會過度嚴厲和專制」的慣例。

不過,有評論並不同意眾議員將國會工作和普通工作相提並論,其認為國會是莊嚴神聖的地方,承載着納稅人的心血,應嚴肅對待。在政治類的臉書群組內,亦有不斷傳出「你是去國會度假嗎?」的斥責。另有人將矛頭指向柳浩貞和正義黨的工作能力:「如果你政績出色,穿游泳衣上班我都沒話說。」

其實柳浩貞的着裝並非首次引起爭議。自今年4月當選國會議員後,柳浩貞就曾穿過西裝短褲、黑色連體褲等參加會議。在紅裙引發爭議的兩天後,她又身穿襯衫配牛仔褲到國會上班。

柳浩貞現年28歲,是南韓第21屆議會最年輕的國會議員。她回應着裝爭議時表示,現時每次全體會議上,大多數議員均為男性,都穿著西裝和打著領帶出席,但她認為國會的威嚴並不建立在西裝之上,所以「想打破這項傳統」。柳浩貞還自比為「立法勞動者」,認為議員以及眾人應該身着舒適的衣服辦公。

南韓正義黨女議員柳浩貞穿著紅色連衣裙出席國會會議。
南韓正義黨女議員柳浩貞穿著紅色連衣裙出席國會會議。網上圖片

議會上的破例者

根據韓國國會《國會法》第25條規定,「議員必須保持議員的品位」,但並未就議員的着裝作出明確指示。在2003年,「改革國民黨」議會代表柳時敏曾身穿白色褲子與T恤參與國會宣誓就職,最後在「穿著不得體」的聲浪中被迫妥協,只能待繫上領帶在翌天再次宣誓。有評論指出,這兩場相隔17年的衣着風波,能看出南韓朝野態度的轉變——這一次雖有頗多爭執,但也多了討論空間與支持的聲音。

回看香港政界,香港《立法會議事規則》第42條(a)規定,「在立法會會議進行中,議員進出立法會會場,在衣飾及舉止上須保持莊重」,但並未標明何謂「莊重」。而議員的着裝先河則由1995年梁耀忠只穿恤衫出席議會開啟。

2004年,「長毛」梁國雄當選立法會議員後,則經常身穿印有哲古華拉(古巴革命領導人)肖像的T恤進入立法會開會,引發時任主席范徐麗泰不滿。但其後,立法會舉行特別閉門會議商討,決定廢除有關「穿無領T恤就是不莊重」的指引,委員會亦一致認為議員只要衣着整齊乾淨便可。

2012年,時任台灣文化部部長的龍應台曾穿運動鞋出席立法院備詢,被立委批評不尊重國會。不過她指出,備詢要持續站立5到8小時,認為穿高跟鞋站得太累,並希望外界不要把焦點放在鞋子上。

女性又成「原罪」?

柳浩貞的着裝除了引發是否「得體」的爭論外,性別攻擊也是此次事件的另一個焦點。網絡上出現的一眾如「把國會變成性交易營業的場所」、「接下來她就會穿比基尼來」、「像收取酒精飲料費的小姐」等「厭女」評論層出不窮。故有評論認為,倘若事件主角換成是一名年輕男議員穿「出格」的衣服,則未必會有如此多的批評。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一則評論就以「她做錯了什麼?她穿了一條裙子」為題,批評此次爭議背後南韓嚴重的性別歧視以及父權文化根基。報導指出,在南韓第21屆議會中,女性議員比例佔19%,創歷史新高,但仍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英國《衛報》則寫道,柳浩貞的紅色裙子與男性的深色西裝形成了鮮明對比,讓她同時遭到讚揚和批評。近年來,南韓有越來越多聲音反對社會對女性外表的過度要求,指出柳正是為之努力的一員。

有部分南韓職業女性則表達對柳浩貞的共鳴。她們表示,自己也和柳浩貞一樣,曾無數次遭人以着裝和妝容評價,並指責職場上的性別歧視風氣。據2016年一份調查顯示, 南韓前500大企業的主管層級職位中,女性只佔其中的2.7%,另有近7成企業的高階職位僅由男性擔任。

韓國流行文化學者、香港中文大學全球研究課程助理講師鍾樂偉認為,此次爭議跟早年前韓國MBC電視台女主播林賢珠戴眼鏡報導新聞的熱話類似,「她們都是以自身出發,同樣希望能透過破格行為,以挑戰主流男性社會以『有色眼鏡』視女性工作者。」他指出,女性的一切行動都為了凸顯當中不合理與不公平之處,從而帶動社會反思。

西裝的權威

此次爭議中,被默認的「正裝」——西裝的源頭可追溯到17世紀的歐洲宮廷。有評論認為,以西裝為代表服飾的國家,通常都有完善的工業社會和社會保障制度,並在全球化的產業鏈中佔領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西裝蘊含着的權力象徵,以及對西方文明的崇拜。

在中國社會,最本土的「正裝」即是中山裝。1912年中華民國政府通令將中山裝定為禮服,一度成為中國內地及台灣地區最流行的服裝。 但文革結束後,中國領導人開始陸續改穿西裝,並強調西裝的「本土製造」。

除東西國界之分外,從性別的權力的角度來看,西裝從一開始就隨父權制社會被賦予陽剛的氣質。故而在1960至1980年,女性曾流行起「權利穿搭(powering dressing)」——汲取男性正裝的特點,以褲子代替裙子、以清寡代替鮮豔、以厚墊偽裝寬肩,讓女性看起來「更嚴肅」、「更有野心」和「更有能力」。

不過近年來,女性領導人呈現出更多元的着裝,女政客的服裝也不再「去女性化」,如英國前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ry May)對亮色的偏愛、烏克蘭前總理季莫申科(Yulia Tymoshenko)的金色盤髮等均展現女性獨有的力量。

你習慣穿怎樣的正裝?你認為哪些場合需要穿着正裝?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殷木子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