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面對反覆的疫情,已重啟的經濟與公共衞生防控之間該如何平衡?

香港近日再度爆發疫情,有論者認為收緊措施將使經濟無法正常運轉,但有專家認為當務之急是防止疫情失控,你如何看?

2020年7月10日,戴上口罩的市民在沙田新城市廣場。

2020年7月10日,戴上口罩的市民在沙田新城市廣場。攝:林振東/端傳媒

端小二2020-07-10 發起

你如何看待各國目前處理疫情的手法?

在疫情放緩放寬措施的同時,各國政府該如何降低社區疫情再次爆發的風險?

香港近日再度爆發疫情,有論者認為收緊措施將使經濟無法正常運轉,但有專家認為當務之急是防止疫情失控,你如何看?

昨日(7月9日),2019冠狀病毒全球確診人數突破1200萬人,接近55萬人死亡;香港近日本土確診個案急增,迎來第三波本地爆發,美國、日本等地單日新增個案仍持續高企。疫情為公共衛生帶來了極大的威脅,各國不得不犧牲經濟發展,向疫情「低頭」,實施一連串管控措施,包括封鎖邊境和限制社交距離等。

社會停擺的後果是各國經濟一瀉千里。早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疫情將引發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IMF還測算,今明兩年全球經濟損失將達到9萬億美元,規模相當於日德兩國經濟總量之和。

BBC援引美國官方數據顯示,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以每年4.8%的速度萎縮。4月17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公布季度GDP數據,較上年同期下降6.8%,錄得自1992年首次單季經濟負增長。除此之外,美國勞工統計局5月8日公布的數據也顯示,美國4月份的失業率飆升至14.7%。疫情為世界經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不過,以近日迎來第三波本地爆發的香港為例,有經濟學家認為不應因個案短暫回升而收緊防疫措施,另有意見認為則應盡快收緊有關措施防止疫情再次失控。疫情下,你如何看待公共衛生及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關係?

各國迫不及待重啟經濟

在經濟快速衰退的壓力下,一些國家乘着確診案例增長曲線趨緩,就已開始醞釀解封計畫、迫不及待放寬限制,務求重啟經濟。

今年4月中旬,美國總統特朗普,美國已經度過了疫情最高點,新增確診案例數呈下降趨勢,又指單日新增案例少於2萬例。然而,即使案例仍未完全消失,美國政府依然堅持逐步重開美國經濟:聯邦政府發布疫情下重開經濟的指引,而各州州長將決定何時允許商戶開門營業。

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4月7日首次宣布全國實施緊急狀態。但在5月中下旬,即東京首都圈及北海道的緊急狀態實施了49日後,安倍稱全國新增確診人數由高峰期700多宗降至僅數十宗,鑒於疫情緩和,宣布全國所有地區緊急狀態解除。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則曾指出,如果香港連續28天沒有本地感染個案,代表疫情受控。在近幾個月以來,雖然偶爾出現零星感染,但香港已曾數度連續20多日沒有出現本地確診個案,故此香港政府於6月16日宣布由7月3日開始,放寬群組聚集人數由最初的8人到50人。

重啟經濟,疫情捲土重來

不幸的是,隨着世界各地的防疫措施逐步解封,部份國家又再出現新一波的感染病例。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表示,隨着限制措施的放鬆,歐洲每周確診病例數錄得幾個月來的首次增加。據該組織數據,在6月中下旬,有30個歐洲、中東和中亞國家累積新增病例增加,其中包括亞美尼亞、瑞典、摩爾多瓦和烏克蘭等11個國家更有非常顯著的疫情回潮跡象。

據路透社7月8日的統計數字顯示,全美國的確診個案單日新增58559宗,創美國爆發疫情以來最高單日新增個案紀錄。當中,美國疫情重災區如佛羅里達州、加利福尼亞州和德克薩斯州等,近日單日新增個案均增加近1萬宗。

日本方面,在5月底解除緊急狀態不久後,近兩周單日確診人數持續上升。日本東京都今日再新增243宗確診個案,連續兩日錄得超過200宗新個案,亦是疫情爆發至今的首次。

香港本周則陸續爆發本地社區群組感染。7月7日,香港新增9宗本地確診個案;其後確診個案逐日遞增,今日更新增32宗本地個案,當中有9宗個案源頭不明。港府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直言這是「第三波爆發」。

遏制疫情VS經濟重啟

在疫情仍未遏止的當下,目前各國面對的難題固然是公共衛生與經濟發展之間的「搏鬥」。

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西(Anthony Fauci)曾表示,如果美國過急重開經濟,可能會導致「不必要的苦難與死亡」,並且會在實際上放慢美國回歸常態的腳步。但美國「 Save Our Country」聯盟領導人之一斯蒂芬·摩爾(Stephen Moore)卻表示,如果繼續停止經濟活動一到兩個月,美國將進入大蕭條,民眾生計將被摧毀,所以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讓經濟恢復運轉。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認為,港府之前放寬限聚措施之後,確診個案回升屬於正常情況,但指出未必需要立即轉為收緊防疫,否則經濟永遠無可能正常運轉。他又認為如果情況再惡化港府才需要重新收緊防疫措施,現階段應觀望一下。而政府專家顧問、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則認為,香港出現第三波疫情的其中一原因是政府在父親節前,放寬食肆防疫措施,故容易造成飛沫傳播,使得現時確診個案陸續浮現,建議當局要馬上收緊食肆防疫措施。

你認為在疫情下,公共衛生與經濟發展應該如何平衡?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吳莉莉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