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立法會初選論壇:屢見矛盾的本土及泛民主派,該如何在質疑中共同達至目標?

民主派初選以本土派及泛民主派二分,你認為兩派必然存在對立嗎?

2020年6月19日中環,公民黨於中環宣布參加民主派「35+初選」。

2020年6月19日中環,公民黨於中環宣布參加民主派「35+初選」。攝:陳焯煇/端傳媒

端小二2020-07-07 發起

民主派初選以本土派及泛民主派二分,你認為兩派必然存在對立嗎?

現任或前任立法會議員就政府提出的議案投下贊成或棄權票,被指欠缺抗爭意志,你如何看?

傳統泛民主派相繼反駁被稱為「妥協派」的有關說法,你如何看其成為「抗爭派」的可能?

香港立法會選舉將於9月6日舉行,為擺脫過往「得票多議席少」的困局,民主派將於7月11及12日舉行初選,選出在各區地區直選及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俗稱超級區議會)勝算最大的候選人,代表民主派出戰9月的選舉。

參與民主派初選的各區候選人主要分為泛民主派及本土派,雖然兩派的政治立場大致相同,仍在日前(5日)圓滿結束的初選論壇中擦出不少火花。當中,以公民黨及民主黨為首的傳統泛民主派成為論壇中的主要攻擊對象,被本土派以「妥協派」稱呼,亦被批評為欠缺足夠的抗爭意志,而本土派候選人的抗爭意志則較少受到質疑。

投票意向不一及著重法治的公民黨

在各區初選論壇中,雖然各現任立法會議員均被質詢過去的工作表現,但當中公民黨及民主黨的候選人往往受到激烈的批評,甚至被其他本土派候選人圍攻,如參選新界西的公民黨郭家麒。

就公民黨而言,屬下議員過去曾出現「一黨三投」(在同一議案同時投下支持、反對及棄權票),成為其被抨擊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港島區論壇中,公民黨成員鄭達鴻就曾因其黨眾成員,在任命張舉能為終審法院首席法官的議案中「一黨兩投」被嘉賓質疑。就此,鄭達鴻解釋指公民黨投下棄權票的原因在於對制度的尊重,而郭榮鏗則是與大律師公會等組織溝通後,才決定投下支持票,他又強調公民黨「一黨兩投」並不代表黨內鬆散。

此外,在新界東論壇中,公民黨黨魁楊岳橋亦被質疑多次在關鍵議案表決時缺席投票,楊則就此致歉,並指自己已痛定思痛,在過去兩年亦已有所進步。

除投票意向之外,對法治的取態亦是公民黨與本土派產生分歧的因素之一。本土派強調反對所有政府提出的議案,但傳統泛民主派議員的投票紀錄卻非如此。以張舉能任命議案為例,本土派認為應投下反對票,但公民黨則以保護法治為由分別投下支持及棄權票。公民黨成員譚文豪在九龍東論壇中亦曾就此作出解釋,指大部分公民黨成員投棄權票的原因,在於避免打開干預司法制度的缺口,為建制派提供藉口反對任命開明的法官。

另外就公民黨被指著重法治,與本土派提出的行動相牴而言,公民黨黨魁楊岳橋在2016年立法會新界東補選的造勢大會中,一句「若有人想攻擊法治,over my dead body」在市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楊日前在接受立場新聞訪問時,便就此作出回應,直指當時自己因情緒高漲而失言,但仍強調不認為法治已死,指自己作為律師,希望為被控的抗爭者在制度內努力。

被批欠抗爭意志的民主黨

民主黨作為論壇中另一主要攻擊對象,其投票意向亦多次受到質疑,如林卓廷因在張舉能任命議案中投棄權票,而在論壇中受到質詢。就此,林則回應指立法會議案並非只是「yes or no」這麼簡單,又指民主黨在9成多議案中的表態均非常清晰。

然而,有別於公民黨,過去的投票紀錄並非民主黨受質疑的主要原因。相反,過往對反修例運動的貢獻、及是否具備足夠的抗爭意志,成為大部分民主黨候選人被批評的重點,如九龍西的黃碧雲便成為其他候選人的共同攻擊對象。

在候選人互相質詢的環節中,黃被要求就曾與去年七一衝擊立法會的抗爭者「割席」及稱本土政黨青年新政為「共青年新政」作出回應。黃先自己是因為「非常擔心會出事」才發表相關言論,後來亦就「共青年新政」的言論道歉。

除了往績欠佳外,拒絕簽署「抗爭聲明書」亦是令民主黨被批欠缺抗爭意志的原因之一。為了避免參選人被大規模取消參選參格,民主派初選發起人之一的戴耀廷教授表示,不會要求參選人作出任何政治承諾,但隨後大部份參選人均簽署了由三位本土派素人發起的「抗爭派立場聲明書」,內容包括運用立法會權力迫使政府落實五大訴求等,而民主黨正是少數拒絕簽署的政黨之一。

因此,在各區論壇中,不少民主黨候選人均被質疑是否願意透過否決財政預算案等手段爭取落實五大訴求。民主黨主席胡志偉在九龍東論壇中表示,當政府法案損害港人利益時,民主黨一定會投下反對票,亦指民主黨已簽署民主派協調機制中要求的承諾,因此會否決財政預算案。

另在立場新聞的專訪中,胡志偉曾就民主黨遭大眾批評作出回應。胡強調民主黨在自己的領導下是「向前衝的」,與過去的民主黨有很大的出入,他又指出民眾對民主黨的指責,主要在於對民主黨根深蒂固的不信任。

傳統泛民主派相繼反駁其被稱為「妥協派」的有關說法,那麼你如何看其成為「抗爭派」的可能?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曾卓衡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