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港府要求參選東奧運動員簽署文件,承諾不能將政治信息帶到賽場上,你如何看?

歷史上,奧運會經常成為各種族及各國運動員作政治表態的場所,奧運會真能保持政治中立嗎?

2020年3月24日日本東京,戴著口罩的人們在奧運五環旁拍照。

2020年3月24日日本東京,戴著口罩的人們在奧運五環旁拍照。攝:Carl Court/Getty Images

端小二2021-06-18 發起

延遲一年的東京奧運即將開幕,有建制派議員倡議禁止香港運動員在賽場表達政見、作出「反政府的行為」,你如何看?

國際奧委會表示將處分借賽場作政治表態的運動員,這是把「政治與體育應該分開」還是對侵犯人權行徑的漠視?

歷史上,奧運會經常成為各種族及各國運動員作政治表態的場所,奧運會真能保持政治中立嗎?

原定於2020年舉辦的日本東京奧運因應疫情一再延期,事隔一年,終於在7月23日開幕,舉辦至8月8日。目前,香港運動員共在10個大項賽事中取得40個參賽資格,包括游泳、空手道、場地單車、風帆、體操、劍擊等。

港府早前出資購入奧運轉播權,交由電視台作直播或轉播。18日,立法會議員何君堯在民政事務委員會,擔憂有運動員利用國際轉播的機會宣揚一些的政治理念,以及作出「反政府的行為」,詢問政府會否要求參賽運動員事前簽署承諾書,防止他們在賽場上作出政治表達行為。

民政事務局體育專員楊德強回應,政府已規定運動員出賽前需簽署文件,內容包括不能「將政治信息帶到體育賽場上」。

在2019年11月的劍擊新賽季中,香港女子花劍隊出戰世界盃埃及站時,三名成員高舉「五大訴求,缺一不可」手勢,為2019年區議會選舉民主派議員和市民打氣,此舉引來建制派議員抨擊。民建聯梁志祥在民政事務委員會上重提事件,指出這是「反政府」的行為;新民黨容海恩亦關注政府有沒有在事後處分相關運動員。

但香港學者李峻嶸認為,在西方國家,運動員進行政治表述十分常見,如果東京奧運成功舉辦,開幕誓詞會加入尊重多元等字眼,而這個明顯是回應過去幾年「Black Lives Matter」中,運動員對反種族主義的政治宣傳。

奧委會指引稱「政治與體育應該分開」

體育專員楊德強指出,國際奧委會不斷強調「政治與體育應該分開」,稱運動員若違反《​奧林匹克憲章》精神和奧委會指引,將會受到停賽等處分。而民政局長徐英偉認為,香港運動員非常專業,會「專注於運動上的參與和表現」。

近來各國政治風波不斷,國際奧委會於2021年4月21日決定,根據第50條規定,任何運動員不得在賽場上作出政治或宗教意味的表態,包括近年「Black Lives Matter」的示威中,「單膝下跪」這個諷刺美國白人警察勒死黑人平民的舉動。

國際奧委會表示運動員需遵守《奧林匹克憲章》﹙Olympic Charter﹚,該憲章是國際奧委會為奧林匹克運動發展而制訂的總章程,旨在實踐「奧林匹克精神」,鼓勵健康、平等、和諧的運動競技,因此希望看到各國運動員共聚一堂,「展示奧林匹克精神的高峰」,不受任何政治風波所干擾,亦不贊同各國運動員出於政治原因抵制奧運會。

美國奧委會則持相反的態度。自國際奧委會表態後,它隨即發公開聲明,指不會懲罰任何在東京奧運會中進行抗議行動的運動員,尊重運動員和平自由地表達意見,甚至支持運動員主導的委員會向國際奧委會提出修改憲章。

奧運會中的政治風波

歷史上,運動員經常借奧運作政治表態,例如抵制運動等,當中更有一些來自大國博弈。例如1980年,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形國家,包括加拿大、西德、日本,聯合抵制俄羅斯奧運會,抗議蘇聯入侵阿富汗。另有一些來自運動員自發的政治表態,為種族、宗教等維權。

1968年,兩名美國非裔運動員於該年的奧運會頒獎禮中作反對種族歧視的政治表態。他們登上頒獎台後,在大會播放美國國歌時,舉起戴上黑手套的拳頭,示意美國應包容不同膚色的人種。儘管奧委會強調種族平等,但現任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Thomas Bach)點名批評這種政治表態的手法。

美國太平洋大學專門研究奧運歷史與政治的朱爾斯‧博伊科夫教授(Jules Boykoff)接受BBC中文訪問時,指責奧委會不支持運動員在比賽場上作政治表態是「偽善」的行為。他認為國際奧委會為了確保奧運會繼續進行,寧願漠視侵犯人權的暴行。

他更進一步批評國際奧委會不斷以政治中立為由,反對抵制奧運的聲音,違反《奧林匹克憲章》中「很多關於平等和反歧視的強大觀念」,諷刺「國際奧委會為了方便做事,而忽略自己的憲章」。

歷史上,奧運會經常成為各種族及各國運動員作政治表態的場所,奧運會真能保持政治中立嗎?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林詩雅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