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弗洛伊德事件再度燃燒,各地曾涉種族歧視言行的名人雕像遭破壞,你如何看?

有犯罪紀錄的警暴受害者,與言行涉種族歧視的名人,誰為「英雄」?「英雄」該如何被定義?

全球示威者發起「推倒種族主義者雕像」的運動,2020年6月7日,英國示威者將17世紀奴隸販運者愛德華·科斯頓(Edward Colston)雕像拉倒然後投進一個港口。

全球示威者發起「推倒種族主義者雕像」的運動,2020年6月7日,英國示威者將17世紀奴隸販運者愛德華·科斯頓(Edward Colston)雕像拉倒然後投進一個港口。攝:Giulia Spadafora/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端小二2020-06-16 發起

「弗洛伊德之死」牽動社會對種族議題的關注被封為「英雄」,但另有人以其背景不純以推翻「英雄」之說,你如何看?

有犯罪紀錄的警暴受害者,與言行涉種族歧視的名人,誰為「英雄」?「英雄」該如何被定義?

以現今社會的普世價值觀評價歷史人物合理嗎? 我們該如何看待歷史帶給我們的意義?

6月10日,美國非裔男子弗洛依德(George Floyd)的葬禮及追悼會於家鄉休斯頓舉行,超過500名嘉賓出席,當中包括不少政治人物及社會名人。追悼會中,不少嘉賓的發言內容與追求種族正義相關,同時向弗洛依德致敬。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更形容,弗洛伊德的死是「美國歷史的重要拐點之一」。

上月底,弗洛伊德(George Floyd)於明尼蘇達州遭白人警察以膝壓頸後死亡。在幾天內迅即引發了全美大規模的反種族歧視抗議。事件於6月更進一步蔓延至全球多國,聲討種族歧視、壓迫等聲浪越發高漲。當中,部分曾被視為人民英雄的歷史人物被指控為種族主義者,他們的雕像相繼遭到塗鴉、推倒及焚燒等不同程度的破壞。

然而在弗洛伊德被封為「烈士」、「歷史的重要拐點」之際,保守派人士歐文斯(Candace Owens)就弗洛依德的死亡發表意見,認為弗洛依德前科累累,不應被塑造為英雄。有關論點及連串「偉人」雕像拆除、毀壞一事,則掀起社會對「英雄」的定義的討論。

弗洛依德在人民心中的英雄形象

弗洛依德作為在警暴下死亡的受害者,引發社會對種族議題的關注。

綜合媒體報導,在弗洛依德的葬禮上,一眾嘉賓在發言時均表示弗洛依德犯下的罪就是「生為黑人」(crime was that he was born black),指出弗洛依德為種族主義下的受害者,並直指美國法制上對種族的不公。如弗洛依德的姪女在發言期間指控美國現存法制的不足,認為現存法制的設計使黑人處於劣勢。

據CBS新聞網報導,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拜登曾在葬禮舉行前一天拜訪弗洛依德的家屬。在會面過程中,弗洛依德的女兒認為他的父親將改變世界,拜登表示認同之餘,亦指出弗洛依德死亡事件是美國歷史上在人權方面的偉大轉折點之一。而在弗洛依德的葬禮及追悼會中,從知名人士的到場發聲,到大量民眾在遺體運送途中致敬,可見弗洛依德在人民心中留下良好的形象,甚至成為部分人民的英雄。

不過就此,知名的保守派人士歐文斯卻嘗試分隔弗洛依德作為警暴受害者身份與人民英雄形象。歐文斯在其發佈的影片中指出,弗洛依德是個前科累累的罪犯,曾多次犯下持械行劫及毒品犯罪,雖然此事不代表他應該遭到警察的暴力對待,但認為人民亦不應因弗洛依德作為警暴受害者的身份把他封為英雄,繼而無視他的犯罪歷史。另據英國太陽報報導,弗洛依德在13年前曾被控持械行劫,並在2009年被判入獄五年。

芝加哥論壇報專欄作家格蘭頓(Dahleen Glanton)則批評歐文斯的言論 ,指出歐文斯等右翼份子嘗試以既有對黑人男性的刻板印象套用在弗洛依德身上,藉弗洛依德曾犯罪的過去刺激大眾的情緒。格蘭頓繼而指出,弗洛依德作為不公義的受害人,縱使他未必品格無暇,仍值得獲公平對待。

國家英雄的地位不再?

「弗洛依德之死」亡引發的全美示威活動同時掀起全球的反種族主義風潮。除了以呼叫口號為主的和平示威外,各地的示威活動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暴力與破壞,當中部分歷史人物的雕像便成為示威者的攻擊對象之一。

對於相關歷史人物而言,由於他們對所屬地區或國家曾有重大貢獻,設立雕像則以顯示他們在當地人民心中具一定地位。而在反種族主義風潮下,他們過去的言行再度引起民眾的關注及批評。

10日,美國波士頓市中心一座哥倫布雕像遭「斬首」。11日,美國國會黑人黨團一些議員提出了「移除國會大廈內11座紀念南方邦聯軍政人物雕像」的提案。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亦隨即發聲呼籲移除國會大廈內的邦聯雕像,稱它們「向仇恨致敬,而不是向傳統致敬」。

另在英國倫敦,就有示威者於已故首相邱吉爾的銅像被塗上「曾是種族主義者」(Was a racist)的字樣。

邱吉爾在位其間,其因成功領導英國在二次大戰中取得勝利,深受國民愛戴;邱吉爾更在2002年的一次民意調查中被選為史上最偉大的英國人,成為英國國民心中的國家英雄。然而,綜合媒體報導,邱吉爾曾在1937年否認美洲的印第安人和澳洲的黑人曾被嚴重虧待,後來又指由於英國人是較優良的種族。此外,歷史學家托耶(Richard Toye)亦指控邱吉爾種族主義者,他指出邱吉爾曾明確地指出白人是優越的,又形容印度人為信仰野蠻宗教的野蠻人。

12日,英國首相約翰遜則撰文表示邱吉爾雕像遭破壞是「荒謬又可悲」。他又指邱吉爾過去曾發表一些在現在看來不能接受的意見,但形容邱吉爾為英雄。約翰遜表明會盡力阻止邱吉爾銅像被移走,又言「我們不能嘗試改變、審查我們過去的歷史,也不能假裝歷史不存在」,「摧毁它們(銅像)則將意味着我們對歷史撒謊,並將使後代的教育陷入枯竭。」

在反種族主義風潮下,我們對英雄的想像如何被影響?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曾卓衡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