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從失去邦交國,到疫情防控獲國際認可,你如何看蔡英文執政四年的「成績單」?

蔡英文就職連任台灣總統,中美台三角關係將會如何發展?你怎麼看?

2020年5月20日台北,台灣總統蔡英文就職。

2020年5月20日台北,台灣總統蔡英文就職。圖:總統府提供

端小二2020-05-21 發起

你如何看蔡英文就職演說中對於兩岸關係的取態?

蔡英文就職連任台灣總統,中美台三角關係將會如何發展?你怎麼看?

在民進黨未來的四年任期,台灣是否希望通過國際合作來抵抗中國壓力佈局?

5月20日,台灣總統蔡英文在台北宣誓展開其第二個總統任期。在就職演說中,其描述兩岸關係的措辭尤其備受矚目。蔡英文再次重申「和平、對等、民主、對話」,為其執政下的兩岸關係定調。同時表明台灣不會接受北京當局以「一國兩制」矮化台灣,破壞台海的現狀。

對比2016年蔡英文的總統就職演說,當年雖然沒有提及「九二共識」的兩岸互信基礎,但特別提到「1992年辜汪會談」,並表示尊重「兩岸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據當時分析指,台灣希望與北京仍有對話的空間。

但在5月20日的就職演講中,蔡英文總統沒再提及「1992辜汪會談」,反而多次提到要帶領台灣繼續擴大產業,持續強化國際合作。BBC引述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的論點,認為這是「歷任台灣的總統談話中對中國態度最強硬的一次」。

台灣政治大學國發所助理教授黃兆年,除了與美國的國防、外交合作之外,「蔡英文此次演講提到的,半導體、資安、新藥與疫苗研發、口罩及戰備物資等產業發展,其實都是蔡政府試圖把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做連結。讓世界在經濟、安全上需要且依賴台灣,也可視為以國際合作抵抗中國壓力的佈局」。

「美中台」相關回應

針對蔡英文總統的連任致詞,各方也給出不同回應。

當中最引起爭議的,是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發表的祝賀聲明,是美國國務卿近幾十年來首次公開祝賀台灣總統就職。蓬佩奧在聲明中「恭喜蔡英文總統展開第二個任期,蔡總統高票當選連任,顯示她已贏得台灣人民的尊重、敬佩及信任」,而蔡英文帶領活力民主台灣的勇氣與願景,「堪稱印太地區及全世界的表率」。

台灣外交部更特別在典禮中重述美國的上述聲明,認為對於台灣具有重大意義。台灣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表示,蓬佩奧的聲明具體展現美國對台灣民主的堅定支持,充分彰顯了台美雙方的互信與友好。

然而,中國大陸對於美方公開表態行為予以強烈譴責。中國外交部稱蓬佩奧此舉「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嚴重干涉中國內政」。中國國防部還強硬提及「中國人民解放軍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外部勢力干涉和『台獨』分裂圖謀,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環球時報》社評亦指出,「蓬佩奧這樣做,明擺著是給北京看的」。社評認為,大陸方面很清醒,一方面不會被華盛頓的這些動作帶偏了節奏,一方面會做出新的台海博弈安排,牢牢把握這一地區局勢的戰略主動權,最終粉碎美台的所有圖謀。同時也認為北京無需對蓬佩奧電賀蔡英文開啟第二任期直接激烈反應,因為「民進黨當局已是一隻籠中的鳥,我們會根據需要和成本的計算平衡來決定怎麼處置它。」

在台灣方面,蔡英文就職演講後當日,馬英九辦公室則公開指責蔡政府四年來不承認「九二共識」,不斷推動去中國化與操弄仇中意識,兩岸關係早已跌入谷底,對話基礎不復存在。同時,台北市長柯文哲也批評民進黨在處理兩岸問題政策上反覆。

執政四年,民進黨的「功過」

回顧民進黨執政四年,對內方面,蔡英文推動多項爭議性政策,包括讓台灣成為全亞洲首個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地方,令她兌現競選時承諾,同時幫助提升了台灣的國際形象。

然而,美國維克森林大學政治及國際研究學系教授李偉欽在受訪時表示,蔡英文任內的政策產生了很多政治爭議,當時是「民進黨進步派議員強行推動」的同性婚姻議題,而這些爭議性政策,觸發民進黨在2018年地區選舉付出代價。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黃旻華同認為,民進黨頻繁推動爭議性強的議題,即便法令生成且付諸執行,社會上的分歧仍然明顯;在這種情況下,政策不能夠稱為成功;因當他日若他黨執政,這些政策都有可能會被逆轉,或者某種程度用其他方式被架空或弱化。

有學者和政客則認為,民進黨執政4年最大的貢獻,便是把「中華民國」和「台灣」連結起來,使台獨「泡沫化」。在過往,台灣社會經常就國家定義發生爭議,能夠產生這種連結對於台灣長遠而言有益。

但相比起國民黨,兩岸關係在蔡英文執政期間逐漸步入冰點。因此影響下,台灣失去了7個邦交國,在參與國際組織的路上亦舉步為艱。然而,台灣在此次疫情中的有效防疫措施,甚至為國際提供援助,則提升了台灣在國際上的話語權。美國白宮官員在許多公開場合中均戴有「Made in Taiwan」字樣的口罩,表達美台在疫情中的「升溫」關係。

不過有部分學者表示,台灣如果希望通過疫情取得外交關注仍然「相當有限」。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黃旻華認為口罩外交「雷聲大雨點小」,加上美中關係在疫情中每況愈下,台灣如果過度主動出擊,不但增加這些機會的政治爭議,同時也讓大陸更為提防,反而抵消了有利形勢,徒勞無功。

「美中台」三角關係展望

在蔡英文總統的強勢連任下,評論普遍認為兩岸僵局將難以消解,台海問題甚至可能出現超過2008年的「高危期」。而當中備受矚目的方向,便是未來四年的「美中台」戰略三角。

戰略三角是美國政治學者羅德明(Lowell Dittmer)的創見,原是用來分析美國、中國、蘇聯之間的角色與關係,後來被廣泛應用在美國、中國、台灣三邊關係的研究上。羅德明認為,戰略三角的存在要先滿足兩個客觀條件:一,戰略三角的各方,都要認知彼此對自己在戰略上的重要性,換言之,彼此之間的生存發展都受到彼此行為的重大影響;其二,雖然三方各自的戰略份量未必相同,但彼此都是獨立自主的行為者,亦即沒有一方可以完全控制他方的行為。

據《大崩潰:一次看懂美中台戰略三角》一書,作者馬紹章認為,美中台戰略三角的特徵有兩個面向,一是戰略重要性:兩岸主權爭議、美國對於台灣的政治籌碼;二是實力不對稱:美中經濟、軍事實力大重整、台灣對於大陸的經濟依賴。

兩岸之間的主權爭議,對中國大陸具有高度象徵意義,也具有戰略安全的實質意義。因此,多年以來,中國大陸多次重申「兩岸必須統一,也必將統一」。此外,近年,中國大陸政府所倡導的「中國夢」 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兩岸統一皆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內涵,由此可知兩岸統一對中共政權的重要性,而美中台戰略三角的存在是阻礙統一的最大障礙。

另從軍事層面來看,台灣對美國安全戰略利益的重要性已開始出現變化。馬紹章認為,隨著中國大陸軍事力量的提升,相關的戰略作為愈來愈強勢; 而美國雖然表示關切,卻顯得有氣無力。這可以解釋特朗普總統在上任後,針對台灣的友善舉措更多並非因為台灣的戰略價值,而是將其作為應對中國大陸的籌碼。

此外,在未來四年可以預見的是台灣需要在一系列中美問題上選邊站隊。上海市台灣研究會會長嚴安林認為,未來可能進行的中美科技戰、網絡戰、金融戰等領域,包括南海問題上,美方可能要求蔡英文當局全面地配合。

他認為中美台三角關係的最大隱患,是特朗普政府的「台灣牌」與蔡英文當局主動投靠美國而揮舞「美國牌」,兩牌互相拉抬,再加上特朗普政府內官員理性聲音下降、對台灣問題在中美關係中敏感性認知不足,從而使得台灣問題存在失控的可能性。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孫禕文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