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疫情緩解,抗爭運動重燃,香港社會運動形式將會有什麼改變?你如何看?

「418民主派人士大搜捕」、兩辦發聲干預內會事務等事件,會深化市民的抗爭情緒,令抗爭活動會越發激烈嗎?

2020年5月10日,有網民號召「母親節行街」及多區商場「和你Sing」活動,旺角新世紀廣場內有市民唱歌、展示「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等標語。

2020年5月10日,有網民號召「母親節行街」及多區商場「和你Sing」活動,旺角新世紀廣場內有市民唱歌、展示「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等標語。攝:林振東/端傳媒

端小二2020-05-11 發起

疫情緩解之後,香港過去半年的大規模抗爭活動會重現街頭嗎?

「418民主派人士大搜捕」、兩辦發聲干預內會事務等事件,會深化市民的抗爭情緒,令抗爭活動會越發激烈嗎?

疫情之下,抗爭運動稍緩,但彼時「黃色經濟圈」開始成形並於各區紮根,你認為其會成為取代街頭抗爭的新姿態嗎?

2019冠狀病毒大流行逐漸緩解,香港已連續21日沒有出現本地感染案例。隨着限聚令放鬆,再加上反修例運動周年將至,香港各區的社會運動又逐漸活躍起來。

就在五月的前十天,已有市民在不同商場發起多次「和你唱」、「和你lunch」等抗爭活動。而在剛剛過去的母親節(5月10日),香港多區商場亦出現了抗議活動;入夜後,旺角地區更是發生警民衝突,警方多次施放胡椒噴霧驅散人群,最終逾百人被逮捕。

疫情之下,大規模聚集抗議減少

去年6月,因《逃犯條例》引爆的反修例運動不斷升溫。直至11月中旬的區議會選舉,市民通過自己的選票表達立場;最終民主派奪超過8成議席,獲得壓倒性勝利。到12月底,中國大陸疫情爆發,香港市民的注意力被轉移到抗擊疫情和要求政府「封關」方面。無論是基於公共衛生的擔憂,抑或是囿於港府限聚令的限制,大規模的街頭聚集行動逐漸減少,這場長達半年的抗爭也稍見緩和。

相比運動高峰時期每日有一場甚至是多場抗議活動,疫情襲來以來活動大大減少,但每到重大事件的滿月紀念時,必有紀念活動如常舉行,當中亦牽涉零星的街頭抗爭與衝突。例如在1月21日,721元朗襲擊事件半周年時,一批民主派元朗區議員在元朗西鐵站巴士總站舉行放映會。儘管港鐵元朗站提早於下午三時關閉,但當晚仍有近百名市民帶口罩出席。同樣,2月8日,香港科技大學學生周梓樂墮樓去世3個月後,也有過百名市民於將軍澳尚德停車場外聚集,並點起燭光悼念。

同時有不少活動轉到線上舉行:「831太子站」事件半週年時,民間集會團隊以Facebook和YouTube網上直播的形式舉行集會。民集發言人劉穎匡指,高峰時期各個媒體總共有5000人觀看直播,他希望用新方式繼續提醒市民,警暴從未因疫症而停止。另外,也有網友呼籲市民在疫情期間,多做一些線上文宣工作,或是將抗爭融入到平時的衣食住行當中,壯大「黃色經濟圈」。

港府在疫情期間「秋後算賬」

當市民的注意力集中在抗擊疫情之時,警方對15名民主派人士展開了搜捕行動,中聯辦和港澳辦亦先後辦發聲明,批評民主派延誤立法會內會選舉,再度將社會情緒挑起。

2月28日,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民主黨前主席楊森及工黨副主席李卓人因涉嫌參與去年8月31日,於灣仔至中環一帶的「未經批准的集結」而被拘捕,其中黎智英另涉及一宗刑事恐嚇案件。一時間引起輿論譁然;香港民間集會團隊發言人劉頴匡批評警方此舉為「政治清算」,事件提醒香港人警方和政權的打壓從沒停止。

4月18日,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執業大律師吳靄儀、前立法會議員區諾軒等15名民主派人士,因涉嫌參與未經批准的集結等罪名被捕。此次事件為自反修例運動而來,第4次涉及多名政界人士的拘捕行動,人數為4次中最多,被稱作「418民主派人士大搜捕」。民主派支持者視此事件為港府對反修例運動的「秋後算帳」。

香港警務處警司林穎濠見記者時強調,警方是根據香港法例執法,任何人違法都會調查,不會因其身份而有所分別。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發文稱,這次搜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黃之鋒認為他們未必均會罪成判刑,但會讓警察取得更多資料,完善警察的情報網絡。

另在「大搜捕」前,4月13日,國務院港澳辦及中聯辦先後就立法會內務委員會停擺一事發聲明,譴責並點名批評主持選舉的郭榮鏗議員,引發「兩辦」無視《基本法》第22條規定、「干預香港特區內部事務」的爭議。

18日,港府經過三次更改說法後,指兩辦是中央授權專責處理香港事務的機構,有權代表中央行使監督權,不受《基本法》第22條明定「中央人民政府所屬各部門不得干預香港事務」的規範,引起市民對於香港法律進一步受到侵蝕的擔憂。

除此之外,由3月29日起開始執行的「限聚令」經過調整後延續至5月21日,但合法聚會人數上限由4人增至8人。不過在疫情期間,警方常被市民指責以保護公眾健康為名,打壓市民表達訴求的權利,包括多次以「限聚令」為由,頒出反對集會通知書、票控並抓捕集會人士,有黃店甚至指受到警方以執法為名的騷擾。

警方重新部署6000警力、揭炸彈發現案與理大事件有關

警方於去年6月曾展開「踏浪者」行動以應對《逃犯條例》引發的各區抗爭運動,及後因應疫情影響,社會事件緩和,警方於今年3月起陸續撤減行動人手。

不過有傳媒引述消息指出,為應付疫情緩和後再現的各種示威活動,警方於5月中將重新部署「踏浪者2.0」行動,重組六大總區應變大隊;預料將有4000警員會重返防暴大隊。另據無線新聞報導,所有應變大隊將會由8小時的三更制,轉為每日工作12小時的兩更制,當中包括軍裝警在內的「第三梯隊」,為期約6週。

另外,5月2日,警方接報於九龍灣聖若瑟英文中學舊校舍的男洗手間發現爆炸品,到場後發現校舍內發現有手擲式土製炸彈、烈性炸藥、遙控爆炸裝置及約20樽的化學品等。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高級警司李桂華表示,經對比物品形狀、包裝及標籤後,相信與香港理工大學失竊案有關,他並指出壓力煲為恐怖襲擊的物品,殺傷力非常大;而該次是警方在反修例事件至今,第11宗與爆炸品及土製炸彈有關的案件,認為情況令人擔憂。

至於有市民發現警方3月曾於上址進行演練,質疑警方為何在此時才發現爆炸品,李桂華承認事件但強調警方演練時絕不會使用有毒及易燃性物品,表示事件與警方演練行動無關。

疫情之後的香港的社會運動方向

4月3日,香港中文大學新傳學院教授李立峯發文,闡述了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在3月中旬進行的民意調查,反應了疫情之下的民意轉變。

文章指出,儘管市民在3月下旬調查期間,對政府的信任度回到稍稍高於去年9月的水平,但整體來講,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度始終維持在很低的水平。當中對於警方有極低評價的市民比例達到了45.6%,但同時對警方有正面評價的市民比例也有回升。李立峯認為這是因為「示威活動得到的關注較之前少,警方行動引發的爭議和批評亦相比之前少。」

儘管被問及是否支持「反修例運動在疫情期間以各種方式繼續延續下去」時,受訪者的支持和不支持的比例基本一樣,但被問及「當疫情消退後」,會否支持「以大規模的群眾運動去爭取訴求」,有將近一半的受訪者表示支持或非常支持。

一旦疫情緩和或結束,街頭抗爭運動捲土重來的可能性有多大,你怎麼看?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樂佳文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