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各國因應疫情推出多項經濟援助計劃,不同措施為社會帶來的影響該如何評價?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全球經濟總量將萎縮3%,損失將達到9萬億美元,你如何看疫情下的經濟衰退浪潮?

2020年4月6日智利聖地亞哥市中心,戴口罩的人排隊領取失業保險,許多人受到2019冠狀病毒引發的經濟危機影響。

2020年4月6日智利聖地亞哥市中心,戴口罩的人排隊領取失業保險,許多人受到2019冠狀病毒引發的經濟危機影響。攝:Esteban Felix/AP/達志影像

端小二2020-04-22 發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全球經濟總量將萎縮3%,損失將達到9萬億美元,你如何看疫情下的經濟衰退浪潮?

有分析擔憂各國因「抗疫力」不同,使得疫後經濟越趨懸殊,加深差異,你如何看後疫情時代下的全球經濟發展?

消費卷刺激內銷、派發現金補貼民眾、延緩企業貸款還款⋯⋯你最認同哪一項經濟援助措施?

2019冠狀病毒疫情在全球各地蔓延,世界各國經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陷入停擺衰退狀態。其中,美國股市兩個月內經歷史無前例的四次熔斷;4月17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公布季度GDP數據,較上年同期下降6.8%,錄得自1992年首次單季經濟負增長。

4月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肺炎疫情將引發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預測今年全球經濟總量將萎縮3%。IMF還測算,今明兩年全球經濟損失將達到9萬億美元,規模相當於日德兩國經濟總量之和。

彭博社則估算,如果冠狀病毒全球大流行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全球GDP等到第四季度恢復的時候,世界經濟可能會損失2.68萬億美元。經濟學家林毅夫認為,由於疫情和石油價格閃崩所帶來的經濟下滑壓力和不確定性,已經觸發發達國家由寬鬆貨幣政策支撐起來的股市崩盤,進而很有可能演變成一場全球性的經濟危機。

中國經濟學家朱民撰文,指疫情首先會直接衝擊消費和服務業,進而影響中小企業經營和產業鏈運作,同時將嚴重打擊全球貿易,釀成金融風險。

各國針對疫情衝擊的社會經濟措施

因疫情衝擊,封城隔離命令實施,各國市場經濟以空前驚人的速度停擺,伴隨而來的是不同程度的失業窘境;政府針對性的救助措施陸續傾巢而出。

在美國,聯邦政府推出兩萬億美元經濟刺激政策,其中5000億美元貸款支持大型企業或疫情嚴重地區、3500億美元支持小型企業(需保證不裁員)、2900億美元直接撥給家庭,另有對航空業、醫護業等特殊類別的撥款支持。日前,美國總統特朗普更表示,為保障國民就業將暫時暫停發放「綠卡」60天。

加拿大聯邦政府則推出520億加元的一籃子財政計劃,為受影響民眾提供每月2000加元的補助金,並為無法申請每月補助的失業或無法工作的人群開設專門渠道;另外亦將延緩學生貸款還款三個月。

此外,歐洲各國同樣宣布不同程度的經濟援助措施。其中,法國承諾向受疫情影響的公司和僱員提供450億歐元緊急援助、德國推出5500億歐元貸款等經濟抗疫措施;英國則推出總值達3300億英鎊的企業貸款援助,並宣布將政府補助員工8成工資(每人每月最高2500英鎊)的計劃延長至6月。

回看大中華地區的兩岸四地,推出援助措施則各有不同側重。3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人行除了設立3000億元抗疫專項再貸款外,亦增加再貸款再貼現額度5000億元,用作支持復工復產、春耕備耕、外貿行業等。此外,中國武漢廣東海南杭州溫州福州長春等地向當地居民發放消費券,以刺激當地內銷。

4月21日,台灣行政院通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修正草案,加碼特別預算1500億元,並補助司機及自營工作者,預料達192萬受惠,穩住16.67%就業人口工作機會。

目前港澳政府亦已分別推出兩輪抗疫基金。2月21日,香港財務委員會通過政府申請合共約300億元的第一輪「防疫抗疫基金」,向受影響企業以及合資格人士等提供津貼;4月8日,政府公布總值達1375億元的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推出多項如向企業每名僱員提供上限9000元的工資資助等聚焦保就業的措施。

澳門政府本月8日宣布,向符合資格的本地僱員發放一次性共15000元的三個月資助;另在支援企業方面,將以僱員人數計算,向合資格企業發放一次性援助款項,金額由1.5萬至20萬元不等。

各界對不同社會經濟措施的看法

經濟重擊之下,各國推出的應對措施及方針各有不同,然而實際的成效仍有待拭目;有不少學者及評論則就各國政策比較,對措施效果作出一些初步預測。

據明報分析指出,歐盟和美國政府的援助方案都是集中於維持家庭收入,以及預防其國內出現企業大規模破產,進而引發有如1930年代初的經濟大蕭條。而歐盟和美國的決策者均假設疫情會在4月內達到最高峰,經濟活動將於5月底有力地回升。

然而兩國差別在於,美國政策的目的不是保留職位,而是向國民提供臨時收入,令他們的家庭能夠繼續支付帳單及購買食品雜貨;換言之實質上鼓勵了企業暫時解僱部分工人,直至隔離措施結束,後待市場需求有望回升時,再重新聘用他們。而歐洲國家援助方案則旨在保持其經濟產出能力,希望一旦隔離措施結束、市場需求反彈時,經濟就能夠快速復蘇。

NOW新聞台分析則認爲,德國總理默克爾一改09年歐債危機時立場,不排除願意透過歐盟共同債務機制,協助各國度過今場難關,可能改變歐盟財政政策;而歐元集團亦不排除動用歐元區救助基金,挽救經濟脆弱的國家。但是歐盟方面,因各國「抗疫力」懸殊,「大開水喉」救經濟,恐防會加深歐元區國家的財力差異;擔心「抗疫力」弱的國家,經歷疫戰後,經濟實力進一步削弱,同時令歐元區成員國財力越趨懸殊,加深經濟差異,令歐盟的財政紀律更難維持一致性。

此外,外界亦有不多針對政府對國民補助方面的質疑。以香港地區爲例,體育界家務助理工程界藝文界等業界都對港府「防疫抗疫基金」的分配標準有不同聲音。中國内地則有聲音反思消費券政策,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甘犁在接受專訪時表示,消費券不足以應對當前疫情對總需求的衝擊,建議針對低收入群體發放大量現金,「他們不會把錢存起來。」

消費卷刺激內銷、派發現金直接補貼民眾、延緩企業貸款還款⋯⋯你最認同哪一項經濟援助措施?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林東蔚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