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減薪、停職、共渡時艱?疫情之下,作為「打工仔」的一群是否只能「疫」來順受?

疫情衝擊,經濟急速下滑,你的工作有受到影響嗎?

2020年3月16日,黃昏,英國倫敦的辦公室只要少量人士在工作。

2020年3月16日,黃昏,英國倫敦的辦公室只要少量人士在工作。攝:Luke MacGregor/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端小二2020-03-23 發起

疫情衝擊,經濟急速下滑,你的工作有受到影響嗎?

為抑制裁員潮,多國宣布將代企業向僱員支付部份薪金,此舉有助企業與員工一起渡過難關嗎?

僱主以「共渡時艱」為名減薪停職,又有否「道德綁架」員工應有的權利?

2019冠狀病毒疫情於新春前夕爆發肆虐,各地防疫管控的嚴厲執行,使得全中國的產業迎來了空前的停擺,正在經歷下行週期的中國經濟更因此迅速下滑。

端傳媒早前一篇談論疫情下中國經濟的文章指在,在中國空前嚴厲的防疫措施限制下,實體生意遭遇毀滅性打擊,最終很可能導致部分企業在危急中關門歇業。另外,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聯合調研了995家中小企業,結果顯示受疫情影響,近三成的受訪企業2020年營業收入降幅超過50%;逾八成五的企業受訪表示維持不了3個月生存。

近月來,中國國內疫情稍見放緩,企業陸續復工,但這一波經濟危機則已隨着海外疫情告急,越過邊境向全球蔓延。在美國,美股先後於3月內發生四次熔斷;據投資銀行高盛預測,這週申領失業救濟金的人數將飆升至225萬人。3月17日,美國財政部長史蒂文·努欽(Steven Mnuchin)曾警告共和黨參議員,如果政府不實施救助計劃,美國失業率可能飆升至20%。

在各國因疫情面臨崩潰的同時,可見的是,全球經濟及就業市場均受到毀滅性打擊——國內無論是集團式企業或是中小型商戶猶如骨牌般虧本、停業、倒閉;一波波的減薪、停職、裁員潮亦已開始湧現。

各國政府的援助政策

為緩解疫情衝擊及經濟急速下滑所帶來的裁員潮,多國內均向國內企業推出援助計劃。

20日,英國財政大臣辛偉誠(Rishi Sunak)宣布,將代企業向受疫情影響而無法工作的僱員支付最多8成薪金,每人每月可獲補貼的上限為2500英鎊(約2.2萬港元),但企業要事先承諾不會裁員;辛偉誠形容英國政府此舉是在「前所未有的時代下所實施史無前例的措施」,呼籲國民相互支持。

據顧問公司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預計,新措施將耗資近780億英鎊(約7053億港元);其又表示,如果政府無相關補貼計劃,英國的失業人數可能超過150萬人。

除此之外,丹麥上周日(15日)同樣宣布,若申請的企業遵守不裁員的承諾,則將為財困的僱主分擔每名僱員最多75%薪金;日本政府則撥出逾4300億日圓(約312億港元)的抗疫經費,為中小型企業提供資金援助。

另據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報導,加拿大財政部長莫諾(Bill Morneau)18日宣布推出達270億加元的援助措施,當中包括政府將向符合條件的小型企業提供10%的工資補貼,每位僱員最高可獲1375加拿大元;一些較大型的企業則不在援助計劃之內。

然而,有商業團體認為,當局的補貼計劃與僱主損失的規模相差甚遠。加拿大獨立企業聯合會首席執行凱利(Dan Kelly)雖對計劃表示歡迎,但指出「這是正確的措施,但錯誤的金額。」同樣敦促政府應增加支出至接近他國的水平。

至於美國,22日,由共和黨提出、規模超過1.3兆美元的第三輪緊急經濟援助計劃,因不獲足夠票數未能通過參議院程序性投票;此輪緊急計劃內容包括向美國民眾直接發放現金、對各企業提供緊急援助等。民主黨議員舒默(Chuck Schumer)表示,此計劃為共和黨直接向企業提供援助、對企業有利的方案,但在援助面臨失業和收入損失的個人方面仍遠不足夠。

回頭看中國,自2月底隨着疫情漸穩,各地部份企業開始逐步復工。為此,各省市政府均出台不少應對措施:宣布降低基準貸款利率、對目前因疫情遇到困難的中小微企業貸款,並實施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安排等。3月2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更作出重要批示,指出「穩就業」放在做好「六穩」工作的首位;稱要積極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

不過隨着市場需求減弱,中小企業復工復產的進程並不如想像中理想;有關措施及批示的效果亦仍有待拭目。

業界減薪「自救」

儘管政府制出各方案援助企業,但疫情下經濟的重擊得如此之快,各業界為控制營運成本,均已出手「自救」。

受疫情影響,服裝品牌佐丹奴(Giordano)於內地及港澳地區春節期間的門市銷售額均分別同期下跌超過五成;內地139家門市曾一暫停營業。3月9日,佐丹奴宣布,主席兼行政總裁劉國權自願減薪五成;其他執行董事及香港高級管理團隊管理團隊成員自願減薪三成等;為期三個月。

2月6日,中國譜尼測試公司發布一題為「我與企業共命運、齊心協力渡難關」倡議書,倡議「在集團生產經營飽受疫情影響的關鍵時刻,每位員工自願申請調整薪資」。21日,中國連續生活用品集團「名創優品」透過微信發布「共克時艱」倡議書,表示因為疫情帶來的業績下滑,對旗下員工提出兩項倡議:一是不同層級員工的2、3月份薪資,分別按稅前應發的50-70%發放;二是倡議部門及員工在疫情間結合實際情況停薪留職,期時薪資標準按稅前應發的30%發放。

然而,據部份「名創優品」的員工表示,有關倡議書根本無法勾選不同意,若不同意同能透過電郵聯絡人資行政中心;有人擔憂員工勾選「不同意」或會引發後續追究,然而倡議書的措詞相當確實,對員工的疑惑置若罔聞,有關安排猶似如箭在弦,令人不禁反問「倡議」的性質何在?

另外,3月9日,攜程CEO孫潔發布內部信件,從本月開始自己和董事局主席梁建章開始「免薪」,公司高管層亦提出自願降薪,最低半薪,直至行業恢復;而其他員工則暫緩漲薪。

但從輿論可見,以「共渡時艱」為名,由領導層開始自願「帶頭減薪」的舉措,似乎引發一眾底層員工的抵觸情緒。有人認為「領跑型領導」一直為員工帶來無形壓力,更甚者會形成一種「道德、壓力綁架」;有網友直指高層這種表率行為令人覺得厭煩,他提到高層及底層員工的薪資懸殊,即使高層免薪,其面對的困難遠遠無法與底層員工減半薪相比較,斥「企業盈利沒去考慮榮辱共擔;總在有些許困難時,振振有詞。」

對此,有論者認為在疫情嚴峻的大環境下,公司若倡議員工「共渡難關」,必先應證明「難關」的存在性,公開誠明公布公司的財務狀況。後在此基礎上,才可與員工平等協商以何方式「共度」財務困難,而一切過程更應本着「自願、不強制、不道德綁架」的原則進行。

你如何看各公司高層「帶頭減薪」的舉措?這會否為一眾員工帶來無形的壓力?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余美霞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