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中國法院判定未成年人直播打賞無效,你認同嗎?

有分析指出大部分未成年人的直播打賞行為,大多與欠缺被關愛及肯定有關,你同意嗎?

一名播主在北京一家經理人公司進行直播。

一名播主在北京一家經理人公司進行直播。攝:Thomas Peter/Reuters/達志影像

端小二2021-03-13 發起

廣電總局曾發布「禁止未成年人直播打賞」通知,但有網民質疑該通知不足以完全禁止未成年人的打賞行為,你如何看?

有未成年人因直播主的稱讚等誘惑式引導,而花大量金錢打賞,你認為直播平台能如何監察類似行為?

有分析指出大部分未成年人的直播打賞行為,大多與欠缺被關愛及肯定有關,你同意嗎?

中國一位劉姓男子初中輟學後,用父母的銀行卡打賞直播平台主播,打賞金額近160萬元人民幣。後來父母得知後,希望主理直播平台的科技公司能退還全部打賞金額,但遭到拒絕。其後,劉某訴至法院要求該科技公司返還上述款項。

法院在審理該案時,多次從中調解,最終雙方達成了庭外和解;劉某撤回起訴,該科技公司亦自願退回近160萬元的打賞獎金。

最高法民一庭庭長及少年法庭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鄭學林表示,現時智能手機和電子支付方式的應用普及化,未成年人直播打賞等的虛擬充值消費所導致的糾紛屢見不鮮。當中,尤其是未成年人使用成年親人的賬戶作出打賞時,該如何識定該行為的合同效力,引起社會熱議。

鄭學林指,此案件是典型的未成年人參與直播打賞的例子。他又言司法實踐中涉及的網絡打賞及網絡遊戲糾紛多數涉及未成年人。他們在進行網絡遊戲或者打賞時金額可達幾千元,甚至幾百萬元,鄭學林認為這些舉動與當事人年齡和智力水平互不相應,故在未得到法定代理人追逐的情況下,其行為在法律上是無效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依法妥善審理涉嫌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二)》對未成年人參與網絡遊戲和網絡打賞糾紛,提供了更為明確的規則指引。該指引明確指出,8歲以上的未成年人被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在未得到法定代理人追認的情況下,其自行決定的打賞等高消費行為是無效的,監護人請求直播平台返還打賞金額時,法院應予支持。該規定考慮了更多對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保護,同時引導網絡公司進一步強化社會責任,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網絡環境。

廣電總局曾發布「禁止未成年人直播打賞」通知

早在2020年11月23日,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了「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其中要求網絡直播平台,需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通過實名驗證、人臉識別、人工審核等措施,禁止未成年用戶進行打賞。

「通知」同時要求限制平台用戶每次、每日、每月的最高打賞金額,並應設置打賞間隔到帳期,即是是所謂的「冷靜期」——如果主播出現違法行為,平台應對於多次出現問題的直播室和主播,進行停止推薦、限制時長、排序沉底、限期整改。若然問題嚴重又不改善的話,將不允許其更換平台後再度開播。

然而,不少網民都認為通知不足以完全禁止未成年人的打賞行為,有網民指:「孩子拿媽媽的手機刷要怎麼禁?」、「等我爸睡了,我就登他的號打賞」,也有網民認為打賞行為應是父母官教,「連自己家孩子拿手機去打賞直播主都要國家法律來規範,那麼孩子的爸媽在幹什麼?只生不教嗎?」、「現在的父母真輕鬆,孩子都讓國家幫你們管教好了」。

此外,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法官、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李旻指出,該通知具有一定的規範作用,「不可否認,雖然法律已經對未成年人打賞主播行為進行了規範,例如:電商企業如何確定打賞者是否為未成年人?明知未成年人打賞而接受該如何解決?以上都是可能會面臨的問題,還需要通過立法進一步補充說明。」

網民對法院決定多數表支持

「法院認定未成年人直播打賞無效」此關鍵句,至今在微博的閱讀量,已超過3億次。大部分參與討論的網友,對此事都予以支持。有網民表示:「支持!這是一件大好事!一般成年人不會給一個不相關的人那麼多錢,除非未成年人感覺好玩,拼命花錢給主播。」

有網民則從法律角度分析指,人民法院處理該案件時,父母提供了不是自己消費的證據後,法院應該要求平台提供其消費的過程證明,以查明是誰人充值或打賞。因為數據是由平台掌握,平台通過遊戲賬戶,打賞時的畫面,可以完全證明身份。

未成年人打賞事件頻頻出現

近年,中國頻頻出現的未成年人打賞的相關案例,其中在2019年4月,11歲女童洋洋打賞主播接近200萬元,在網絡上引起不少熱議。該案例幾乎是創造下少見的低齡、高打賞金額等紀錄。

洋洋大部分的錢都花在四個主播上,曾經有主播因她沒有進行打賞,便惡言相向。洋洋曾在檢討書中表示,當中有一個主播很關心她,常對她說一大堆好話,她總覺得要是不打賞的話,會沒面子,壓力很大,只好繼續打賞下去。

同年7月,有7歲男童豆豆,成功猜對奶奶手機的支付寶密碼,給遊戲主播打賞了超過8000元。豆豆因爸媽在外地工作,平時由開店的爺爺奶奶照顧,但因他們忙於工作,便把手機給男童玩,還幫他下載並註冊了一些遊戲和短影片的程式。

豆豆一開始只給一名主播送禮,後來就有其他主播邀他進直播間,接著就有十幾名主播想加他,在他打賞時,主播們都會特別激動地感謝他,並答應會送他禮物。不過,主播們曾承諾送他的禮物,最後一件都沒有收到。

有報導通過洋洋與豆豆的案例,分析未成年人打賞主播的兩個主要現象,指出其一是出於直播主們對未成年人的誘惑式引導,以及未成年人因缺乏父母或其他成年人從旁指導,背後所隱藏的渴望關愛及想被肯定的好勝心。

你認為「禁止未成年人直播打賞」的通知能有效壓止此現象發生嗎?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何清怡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