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中國教授稱每年給非洲留學生10萬「不多」惹爭議,你如何看「奬學金外交」?

給外籍學生的高額獎學金對中國來說是一筆值得的投資嗎?

在肯亞內羅畢大學,一群肯亞學生正在參與一個中國教育展覽。

在肯亞內羅畢大學,一群肯亞學生正在參與一個中國教育展覽。攝:Evelyn Hockstein/MCT/Tribune News Service via Getty Images

端小二2020-03-11 發起

你認為中國給非洲留學金每年10萬獎學金是少抑或多?中國政府是出於什麼考慮?

給外籍學生的高額獎學金對中國來說是一筆值得的投資嗎?

微博網友又為何不樂見對外國人特別優待?他們大力反對其他種族到中國定居,你怎麼看?

中國司法部2月27日發布了《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為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及外國人在華的居留管理作出修訂,唯條例內容一出,即引發社會熱議。在事件逐漸冷卻之際,3月9日,北京師範大學新興市場研究院院長胡必亮接受採訪時,一則關於「一年給非洲留學生10萬獎金不多」的發言,再次把外國人在華話題帶上熱搜。

胡必亮長期研究和跟蹤新興市場。3月9日,胡必亮在談及中國對非洲經濟支援和提供留學機會時稱:「我們現在國家和非洲定的獎學金標準很低,一個人一年也就十萬塊錢左右。」他又認為留學就像旅遊和文化交流,非常有利於人心凝聚:當非洲人才在中國讀書後,回去在自己國家擔當要職,從長遠來看,便能促進中非合作。

言論一出,網絡上再次出現兩極意見。支持胡必亮的一方認為,若1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能促成中國與非洲各國的大力合作,其實是一筆值得的投資。

有網友以2013年當選埃塞北亞總統的穆拉圖·特肖梅為例:他曾是北大留學生,1977年至1991年在北京大學深造,先後獲得碩士、博士學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曾表示,埃塞俄比亞為中國人民的好朋友,相信穆拉圖的當選將會推動兩國全面合作夥伴關系持續深入發展;中國目前是埃塞北亞的最大貿易國。

但另一邊,卻有不少網友對胡必亮的言論表示不滿。有人直言「給中國自己優秀的學生十萬獎學金,人才才不會流失」;有網友則認為有些中國家庭一年也很難掙得到十萬,胡必亮卻能張口就說出「十萬也不多」。另有網友批評胡必亮「說這話對不起我們國家基層的扶貧幹部,你欠他們一個道歉!」

在中國網絡社區豆瓣上,網友也幾乎一致跟帖反對甚至謾罵胡必亮:「平常我們抱怨留學生宿舍條件比我們普通學生好太多,還有人出來洗地,他們住宿費比我們交的多,廢話,每年給我們10萬,我也願意比普通學生多交錢住得好一些呀」、「為什麼這麼多所謂教授專家熱衷引進非洲人,喜歡帶回家不行嗎?」

在華留學生享優待惹爭議

外國人在華受到優待遭中國網友批評的例子並非罕見。2018年,山東大學一名非洲留學生因車禍住院,校方為其招募25名志願者陪護一事也引起熱議。

2019年7月初,新浪微博上爆出山東大學「1個留學生配3個學伴,學伴以女生為主」的消息,引起各方對大學的「學伴」制度質疑。後山東大學官方微博發表道歉聲明,就學校在學伴制度實施過程中審核把關不嚴,報名表格中出現「結交外國異性友人」不當選項,向公眾道歉。山東大學強調,學伴制度旨在於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不存在一個男留學生對應三個女中國學生的情況。

對此事件,新京報發表評論認為:社會應對「學伴」制度理性對待,不應該過度解讀,但從事件引起的激烈反應,折射出民眾對一些高校「特殊對待留學」的不滿情緒;認為應正視並從根源上消除「特殊對待留學生」的現象。

另據澎湃新聞,有記者向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問道,如何看待山東大學「學伴事件」後,網上出現的歧視非洲留學生的言論。耿爽回應強調,「外國留學生也是外國公民,他們在中國應當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同時他們的各項權利和自由也會依法得到保障。」

在這篇新聞下,有網友留言稱對外國友人需要的是一視同仁,而不是高人一等。

然而,「一視同仁」並不代表著接受外國人來華定居。此次《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草案就引起網絡幾乎一邊倒的反對:在中國司法部就草案徵求意見的微博下,有超過7萬條評論,但因目前已經遭到審查,無法再發表新的評論。

備受爭議的外國人永居權

《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中指出,外國人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在經濟、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領域取得國際公認傑出成就的外國人可以申請永久居民資格。同時,外國人也可以通過投資或家庭團聚需要申請永久居留。

有關外國人永久居留權的制度,最早可追溯到1964年國務院《外國人入境、出境、過境、居留、旅行管理條例》,而有關制度的細則條款則於2004年的《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審批管理辦法》開始確立。恒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恒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日前撰文指出,2020年《條例》與2004年的《辦法》相比,明顯降低了中國綠卡門檻。

任澤平稱,新條例主要有四大變化:一是新增了傑出成就申請永居;二在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方面大幅放寬任職單位和申請人條件限制;三在投資申請方面,一般門檻從2004年的200萬美元,降至2020年的1000萬人民幣,且不再有三年限制;最後條款新增了普通工作申請,普通外國人如符合學歷、居留年限和收入要求,即可申請永居。

但在《BBC中文》報導中,全球化智庫(CCG)人才研究總監李慶認為,「門檻降低」的說法並不準確。他認為只是選才的範圍擴充,至於申請者是否能通過獲批,條例裏面並未有明確說明。

文中還提到,全球化智庫特邀高級研究員、人口學者黃文政認為,條例引發巨大的反對聲浪凸顯了中國人口、戶籍和民族三大政策的不合理之處,從而成為民眾不滿的宣泄口。

黃文政指出,中國確實需要一部條例規範外國人居留,適當引入一些高技術移民對國家也有好處,不過這次新條例將中國各種各樣權利不平等現象凸顯了出來,引起民意反彈。

上海法律學者張雪忠則認為,自己並不是從種族主義或者是民族主義的立場來反對永居條例,但如果很多人都持有這種想法, 就不能強行去推進,否則未來會引發更加激烈的民族、文化和種族衝突。

網友透圖哥則在內容創作平台Matters上發表評論,表示自己反對狹隘民族主義等極端聲音,又言自己反感的不是「外國人」,而是外國人的「特權」和「超國民待遇」。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徐雯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