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群體免疫、不停課,英國「温和式」防疫能趕上疫情擴散的速度嗎?

「群體免疫」需要全英60%的人口感染病毒,你如何看當中引發的爭議?

2020年3月14日,英國倫敦,由於消費者擔心產品短缺,一家超市的收銀台前出現人龍。

2020年3月14日,英國倫敦,由於消費者擔心產品短缺,一家超市的收銀台前出現人龍。攝:Justin Tallis/AFP via Getty Images

端小二2020-03-18 發起

「群體免疫」需要全英60%的人口感染病毒,你如何看當中引發的爭議?

英國四階段的防疫計劃,能否使疫情的峰值得到延緩?

英國式溫和抗疫,被指更能適應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經濟的需要,你認同嗎?

2019冠狀病毒疫情已經在全球蔓延,西方國家遭遇疫情攻擊,採取了不同的應對措施。意大利已經下令全國封鎖、美國三藩市在當地時間3月16日宣布封城。但在英國,當局不僅未有對外頒出明確的入境禁令,也沒有明令封閉學校等措施;政府防控力度溫和,面對疫情蔓延採取不干預的態度應對,被很多人戲稱爲「佛系抗疫」。

3月13日,英國政府首席顧問瓦蘭斯(Patrick Vallance)在接受採訪時提出「群體免疫」概念,引發全球爭議。「群體免疫」是什麼,英國又到底是怎麼制定防疫政策,有何考量?

群體免疫惹爭議

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是指,透過疫苗或讓大多數人接觸病毒,從而於個體體內產生抗體,以打破傳染鏈的方法。

簡單而言,當人被傳染病病毒感染並痊癒後,人體就會產生針對該病毒的抗體,並開始對該病毒免疫;若群體中多數人都感染病毒,且大多數都痊癒並對該病毒免疫時,傳染源就自動切斷,病毒將不再能進行廣泛的人際傳播。但是這種防疫策略需要令群體裏大部份人都先感染上病毒,然而因個體痊癒的機率及所引致的副作用並不明確,加上高風險人群在此政策下死亡風險相當高,故此方法存有極大爭議。

3月13日,瓦蘭斯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的電台訪問時提及「群體免疫」策略,望更多人獲得抗體,長遠而言將可幫助到全國人民。他隨後又向英國天空新聞補充,全英國將需要有60%的人口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才可以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

「群體免疫論」一出,全球嘩然,輿論爭議四起。BBC中文報導,有229名來自數學和基因學等領域的科學家簽署公開信,批評和反對「群體免疫」策略。英國伯明翰大學微生物學和感染學教授范斯海克(Willem van Schaik)也聯署了公開信。他說,如果實行所謂的「群體免疫」策略,意味著英國需要3600萬名國民都感染病毒並痊癒;他又保守地估計,有關策略至少導致幾十萬人口死亡。

國際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Lancet)主編霍頓(Richard Horton)同日亦在社交媒體上就「群體免疫」作出批評。他指出英國這一防疫政策是一個嚴重錯誤(a grave error),「政策目標應當是馬上行動,避免不必要的死亡,不要再等了。」

15日,英國衛生大臣夏國賢(Matt Hancock)於英國主流報紙《星期日電訊報》上撰文澄清瓦蘭斯的言論被誤解;他提到英國目前有一批頂級的科學家正為政府制定新的防疫計劃,但強調「群體免疫」並不在計劃之中。

雖然夏國賢澄清「群體免疫」並非英國防疫策略,但相比起如意大利及西班牙等採取嚴格鎖國防疫措施的國家而言,英國在防控管治的手治上仍然顯得相對寬鬆,繼續引發各方討論及質疑。

英國防疫措施的考量

英國政府目前的防疫計劃共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圍堵(Contain)、延緩(Delay)、研究(Research)、緩和(Mitigate)。3月12日,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宣布,英國的抗疫工作已經從圍堵階段進入第二階段的延緩期。延緩階段意味着,當傳染病再也不能被限制在少數幾例時,現在的目標是要追溯每一宗案例,隔離已感染人群,延緩峰值期的到來,避免造成醫療資源的擠兌。

約翰遜3月16日又公布多項防疫措施,呼籲所有人避免參加聚會、避免前往酒吧和劇院等人群密集的場所;如果可行應居家上班;有嚴重健康問題的人必須最大可能地避開社交活動為期約12週。但是,約翰遜沒有明確宣布學校停課,也未有實施更嚴格的旅遊管控和封城措施,則再一次引起社會非議。

據衛報報導,上月底,衛生大臣夏國賢曾向各校長保證,除非校內出現確診個案,否則不必關閉學校;英格蘭公共衛生署(Public Health England, PHE)醫學總監保羅·科斯福特(Paul Cosford)亦稱,鑑於現時所面對問題的複雜性,學校必須做出「艱難的決定」,建議「不關閉學校」。不過英國首席醫學官克里斯·惠蒂教授(Chris Whitty)則認為,封閉學校可能是遏制病毒的一種方法。

但隨著確診個案劇增,越來越多學校恐懼疫情而停課,成千上萬學生被發送回家。面對政府言詞「前後不一致」,不少家長對此感到不滿,斥「整個國家缺乏信息,令他們感到偏執及不知所措」。另外,有人於網上發起聯署,促請政府宣布停課,目前已獲近60萬人聯署支持。

衛生大臣夏國賢曾對此解釋,表示是新冠肺炎對兒童影響較小;而若學校關閉,將會對一些家長帶來工作上的煩擾,同時也會影響經濟,對社會衝擊很大。

疫情擴至,為何英國防疫措施仍較他國温和?

截至3月18日,英國確診病例已達1951例,死亡72例。數字日益攀升,惟英國防疫措施仍予人一種消極印象。

3月13日,BBC新聞曾引用專家觀點解釋,英國採取相對溫和的防控措施的原因。專家認爲,每個國家的疫情發展速度不同,而電腦模擬數據亦表明英國疫情仍在早期階段;英國政府的科學顧問普遍相信,現在施加嚴格的限制仍爲時過早;另外疫情可能持續數月,長時間要求國民的自我隔離也會存在「自我隔離疲勞」(self-isolation fatigue),具有一定風險。

英國首席科學顧問約翰·埃德蒙茲(John Edmunds)同樣認為,當前階段封鎖城市只會帶來恐慌。另因這場疫情將持續六個月到一年,政府應該根據情況逐步採取措施,要求人們採取有限的行動,緩疫措施更能適應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經濟的需要。

英國的防疫措施考量是否得當,疫情峰值能否得到延緩,從而成功避免醫療資源的擠兌,等到疫苗的到來?你怎麼看?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徐雯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