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蘇格蘭將成首個免費提供月經用品的國家,這會為性別平權帶來什麼改變?

你有曾為女性會來月經感到羞恥嗎?作為女性,或你的女性朋友,每月在月經生理用品上需要花費多少錢?

2020年2月25日,蘇格蘭通過法案,向所有婦女免費提供月經生理用品。

2020年2月25日,蘇格蘭通過法案,向所有婦女免費提供月經生理用品。攝:Andrew Milligan/PA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端小二2020-03-03 發起

女性生理用品在一些國家被劃為「奢侈品」,徵收與煙草、葡萄酒等相同高稅,你怎麼看?

你有曾為女性會來月經感到羞恥嗎?作為女性,或你的女性朋友,每月在月經生理用品上需要花費多少錢?

在21世紀,「月經」尚未完全撇除被污名化的標籤,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終結它?

「在2020年,當廁紙被視為必需品的時候,為何生理用品卻不是?」蘇格蘭綠黨議員約翰斯頓(Alison Johnstone)在議案辯論時反問

2月25日,蘇格蘭議會通過法案,將向全國所有女性免費提供月經生理用品,成為全球首例。此舉除了使得蘇格蘭向結束國內「月經貧窮」現象邁進一大步;而法案的通過,更正正是政府為捍衛女性月經尊嚴,立下的重大里程碑。

第一階段的《蘇格蘭月經產品免費提供法案》(The Period Products (Free Provision) Scotland Bill)於蘇格蘭議會以112票贊成、0票反對通過;接下來,法案將會進入第二階段,下議院議員將可對此提出修正案。根據法案,政府將會把如衛生棉條、衛生巾等生理用品,投放於社區中心、青年中心及藥房等指定公共場所,供有需要的人使用;政策實施後,預計的年度開支約為24.1萬英磅。

法案由蘇格蘭工黨議員連儂(Monica Lennon)於2017年首次提出。連儂對於法案今次獲得通過,並獲得眾多蘇格蘭人民的支持感到激動。她又認為,此是蘇格蘭把月經議題正常化的「里程碑時刻」,而議會的行動正向蘇格蘭人發放確切的信息,證明國會正認真地為性別平權作出行動。

什麼是「月經貧窮」?

2017年,議員連儂法提出法案的時候,着力點已旨在藉此解決國內「月經貧窮」(Period Poverty) 的現象——因經濟困難無法負擔經期時所需的生理用品,同時缺乏取得有關用品的渠道。

現時在英國,女性生理用品被劃分為「奢侈品、非必需品」,其徵稅曾一度高達17.5%;後調整至現行的5%。不過,有關的重稅仍讓一眾女性負上具大壓力。

根據一份2017年由英國國際培幼會(Plan International UK)進行的調查顯示,在千名受訪女生當中,有10%的受訪者表示完全無能力負擔起其月經需要的生理用品;另有19%的受訪女生更曾以抹布、報紙、紙巾等代替。另針對有關禁忌和恥辱感的進一步調查顯示,近一半的受訪女生對自己的經期感到尷尬; 而同有一半的受訪者承認曾因經期來潮感到羞恥,而缺乏學校的全日課堂。

民調主事人露絲(Lucy Russell)總結,結果顯示無論在生活、自尊等方面,「月經貧窮」均正在各女生身上造成各種影響,認為這是「令人震驚的」。而且結果清楚地導向「月經貧窮」指的,既是女孩會為自己的經期而感到恥辱,又是經濟負擔方面的問題。她直言,這些女生每月在月經來潮時面對的挑戰,「在這21世紀的英國,是不應該這樣子的。」

此外,2018年一份涵蓋英格蘭、蘇格蘭及威爾斯地區、有關「月經貧窮」的調查顯示,有27%受訪女性因沒能力負擔月經生理用品的開支,而被迫缺學或缺勤。可見的是,「月經貧窮」指的並非單單是因無經濟能力負擔生理用品等的問題,另一層面指涉的更是,因以上的多種問題所衍生的女性心理、生理健康及社交困擾等問題。

為應對有關情況,蘇格蘭政府於數年前已開始着手思考並實踐各種方案。2017年7月,蘇格蘭政府於北部城市鴨巴甸(Aberdeen)曾開展一個六個月的試驗計劃,向低收入的家庭免費提供月經生理用品。至2018年9月,當局為解決學生因經期缺課問題,更將有關計劃逐步擴大至已向全國學生免費提供,當中涉及520萬英磅,惠及近40萬人。

各國徵收的「棉條稅」

現時,全球每日約有1億女性正處於自身的經期之中,但經期的健康及衞生問題,以及女性的經濟能力問題則一直被外界所忽視。撇除刻板印象外,可以發現其實這些問題並不只是存在於發展中國家,一些如美國、德國及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女性都會遭到相同的情況。

澳洲於2001年推出商品與服務稅(GST),當中包括向保險套以及女性生理用品等徵收10%營業稅;事件激起婦女團體反抗,認為政府應將女性生理用品列為必需品而免卻課稅。一名女大學生曾發起「停止向我經期徵稅」(Stop taxing my period!)的聯署。後社會各界經多年的抗爭,在19年後的2019年元旦起,澳洲正式取消所有女性生理用品的10%課稅。

今年元旦起,德國將原對女性生理用品徵收的營業稅調低,由原劃定為「奢侈品」的19%水平,調至對「日常用品」徵收的7%稅率。綠黨議員Lisa Paus認為,這是國內稅制不再歧視女性的「大成功」及「重要的一步」。事實上自2007年起,歐盟已允許其成員國調整國內俗稱「棉條稅」(Tampon Tax)的女性生理用品課稅。不過現時歐盟的28個成員國中,仍有幾乎一半的國家仍對女性生理用品徵收與煙草、啤酒和葡萄酒相同的稅:匈牙利為27%、克羅地亞、瑞士和丹麥各為25%。

在美國,50個州份之間則有實施不同的稅制。截至2019年,美國尚有34州份對女性生理用品免徵收「奢侈稅」。美國前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2016年接受訪問時曾就此問題不解,「我想法案通過可能是因為立法的都是男性。」而加拿大政府則早在2015年5月宣布,對女性生理用品免徵收商品及服務稅。

回看臺灣,每一位女性平均一生要花上起過9萬新台幣在衛生棉或其他月經生理用品上;另外針尌女性生理用品營業稅目前維持在5%。2017年立法委員吳思瑤、李麗芬曾提議免除女性生理用品營業稅,並將目前每年達到約1.7億新台幣的稅收回饋婦女;但事件至今仍未有確實的方案。

非牟利組織PERIOD創辦人Nadya Okamoto,以及Thinx Inc.的首席執行官瑪麗亞·莫蘭(Maria Molland)一直積極推廣女性生理期認知普及,以減除社會對月經所抱持着的耻辱感。二人曾撰文指出,「月經貧窮」是一種不可接受的民族流行病。 社會首先須承認的是,現時學校有着太多學生無法負擔經期時所需的生理用品。

「只有承認這一悲慘的現實,我們才能開始採取行動去解決問題,並確保每個人都能獲得他們賴以生存和成長的生理用品。」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余美霞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