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美將5家中媒定性外國使團,中方驅逐華爾街日報記者,媒體已成國家博弈籌碼?

華爾街日報評論以「Sick Man」形容中國被批種族歧視,中方驅逐其駐華記者,到底誰是誰非?

美國認定五家中國官方媒體機構為「外國使團」,等同中國政府的一部分。圖為2011年8月1日,新華社在紐約時代廣場租用新電子廣告牌,當地學生在廣告牌下抗議。

美國認定五家中國官方媒體機構為「外國使團」,等同中國政府的一部分。圖為2011年8月1日,新華社在紐約時代廣場租用新電子廣告牌,當地學生在廣告牌下抗議。攝:Stan Honda/AFP via Getty Images

端小二2020-02-23 發起

《華爾街日報》評論標題形容中國是「Sick Man of Asia」被指「辱華」,你如何看?

美方被指試圖對抗中國在美影響力和「情報活動」,是象徵性舉措還是懲罰措施?

中美貿易戰背景下,媒體是否也成為兩國的博弈籌碼?

美國國務院2月18日宣布,將五家中國官方媒體機構認定為「外國使團」(foreign missions),該項決定即刻生效。相關媒體包括新華社、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中國國際廣播電台(CRI)、《中國日報》,以及《人民日報》的發行商美國海天發展公司。

CNN引述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稱,這些媒體歸中國政府所有並受其控制,符合「外國使團」的條件。但官員表示,此舉並不意味着對相關人員的工作「施加任何約束」,或改變所涉機構的運作方式,而是旨在增加透明度。

根據美國的《外國使團法》,新華社等五家媒體機構需向美國國務院提交在美僱員名單、聘用及離職情況,申報在美持有或租用的資產,並且今後購置或租用房產均要事先獲得批准。

2月19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網上例行記者會回答相關提問時稱,中國「對美方的錯誤做法感到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並保留對此事作出進一步反應的權利。

當被問及《華爾街日報》是否就此前涉及辱華的文章做出回應,耿爽稱該報既未公開正式道歉,也未查處相關責任人。他表示中國人民不歡迎「發表種族歧視言論、惡意抹黑攻擊中國的媒體」,並宣布中方決定從即日起吊銷《華爾街日報》三名駐京記者的記者證。

「亞洲病夫」

2月3日,《華爾街日報》刊登一則題為〈China Is the Real Sick Man of Asia(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 的評論。文章提到中國當局有隱瞞肺炎疫情規模的跡象,但將重點放在分析疫情可能對中國及世界經濟、金融市場造成的連鎖反應。

由於標題中「Sick Man of Asia」的字眼使人想起鴉片戰爭時期,中國曾被西方貶稱為「東亞病夫」,該文引發中國民間與官方的強烈不滿。網友認為此舉表達了作者和報刊的種族歧視立場。但也有網友指出,由於《華爾街日報》網站在中國大陸被封鎖,並非所有人都在表達不滿前讀完了全文。

有人隨即發起一項白宮請願,表示種族歧視不可容忍,要求《華爾街日報》向華人道歉,並撤回該文章或更正標題。該消息在微博、微信迅速傳播,目前請願已超過十萬簽名,達到了官方須作出回應的條件。

面對質疑,該文作者、巴德學院國際關係學者Walter Russell Mead發布推特稱,美國報刊上的標題並非由文章作者撰寫。「針對文章內容的問題可以來找作者,標題有爭議請找編輯理論。」

有網友指出,「Sick Man」在西方語境下的報導中並不少見。如金融時報彭博社德國之聲等媒體都曾刊登標題包含「Sick Man」的評論文章,批評了英國、美國、意大利等國家的經濟政策。

然而,牽扯到中國歷史,「亞洲病夫」的說法便有種族歧視之嫌。《華爾街日報》於7日刊登兩則讀者留言,側面表達了其用詞不當及其包含的貶義。

2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透露,中方已向《華爾街日報》提出嚴正交涉,要求其認識到錯誤的嚴重性,公開正式道歉。耿爽表示,該篇文章詆譭中國政府和人民抗擊疫情的努力,報社編輯還加上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聳人聽聞的標題,既違背客觀事實又違反職業道德,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此前,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記者會上向文章作者喊話,「你應該為自己的言論、你的傲慢、偏見和無知感到羞愧。」

觀察者網的評論認為,《華爾街日報》不會不知道其言論能夠在現實中對人們的生活造成切實的影響,也不會不知道「它對中國的侮辱必然引起中國人民的憤慨。」

《環球時報》18日刊登評論文章,稱「亞洲病夫」之詞顯露了其骨子裏的種族歧視,標榜新聞自由不等於可以為所欲為。該文作者認為,作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報紙,這樣的低級錯誤令人驚愕,而面對媒體同行和普通讀者的批評意見卻遲遲不道歉,「這種傲慢與偏見可見一斑」。

大國博弈

2月19日,中國外交部確認吊銷《華爾街日報》三名駐京記者的記者證。後者證實,中國分社美籍副社長李肇華(Josh Chin),澳洲籍記者温友正(Philip Wen)以及正在武漢報導肺炎疫情的美籍記者鄧超(Chao Deng)已被勒令於五天內離開中國。三名記者均為《華爾街日報》的新聞部門工作,沒有一人與引起爭議的評論文章有關,但三人都曾參與日報對新疆維吾爾族穆斯林問題的報導。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19日發表聲明,譴責中國驅逐三名外國記者的做法。蓬佩奧表示,「成熟、負責任」的國家都明白,自由的新聞媒體可以報導事實並表達意見。「正確的回應應該是提出反駁意見,而非限制言論。美國希望中國人民能像美國人民一樣享有獲得準確信息的途徑和言論自由。」

CNN報導認為,中國當局愈加頻繁地利用簽證限制來表達對在華外媒的不滿,或者藉此施加壓力。許多外國記者都只獲得短期簽證,而非常規的一年簽證,但直接被驅逐出境仍極為罕見。

駐華外國記者協會表示,針對《華爾街日報》記者的行動,是中國當局通過報復駐華記者來恐嚇外國新聞機構的一次極端和明顯的嘗試。

《華爾街日報》編輯委員會發表文章稱,正如其多年來向中國官員解釋的那樣,新聞和評論部門是獨立運作的。「中方明白這一點,卻選擇忽略以達到其宣傳目的。」委員會認為,與美國人的看法相比,中國此項極端的驅逐行動更關乎國內政治,或許也與國務院將官媒定性為「外國使團」有部分關係。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美方一貫標榜新聞自由,卻對中國媒體在美機構正常運作進行干擾、橫加阻撓,毫無道理,不可接受。」耿爽敦促美方「摘下意識形態有色眼鏡,摒棄冷戰零和博弈思維,停止採取損害中美互信與合作的錯誤舉措。」

《紐約時報》認為,華盛頓把中國官媒定性為「外國使團」的決定已討論多年但從未實施,部分原因便是擔心限制新聞自由。「而在邁出這一步的同時,政府在多個領域大舉打擊官員所稱的中國在美國的廣泛影響和情報工作。」過去一個月,檢察官對中國的情報活動提出了多起訴訟,包括哈佛大學的科學研究,以及指控華為及其子公司敲詐、竊取商業機密。

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匿名向時報表示,新限制是特朗普政府對抗大國對手戰略的一部分,但此舉並不會限制這些中國媒體在美國的新聞報導活動。

《紐約時報》引述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教授喬納森·特利稱,「長期以來,中國一直用記者身份來掩蓋情報活動。」特利擔心該決定可能導致中方對在華美國記者的報復,尤其是與美國政府有關聯的記者。他補充道,「區別在於,我們在中國的記者是真正的記者。」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章旦蕾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