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美國把中國從「發展中國家」名單除名,國家發達與否該如何定義?

國際社會無通行界定標準,「發展中」定義模糊,新興國家應如何定位?

2018年2月22日,一名婦女在中國江蘇省海安市一家紡織工廠工作。

2018年2月22日,一名婦女在中國江蘇省海安市一家紡織工廠工作。圖:AFP via Getty Images

端小二2020-02-21 發起

美宣布取消中國「發展中國家」待遇,疫情衝擊下,這對中國經濟影響幾何?

國際社會無通行界定標準,「發展中」定義模糊,新興國家應如何定位?

對比南韓主動自認「發達國家」,渴望民族復興、獲得國際認可的中國堅持「發展中」狀態是否另有考量?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2月10日發布公告,將修改法規,並相應縮減美國認定的「發展中經濟體」名單。通知中指出,1998年反補貼調查中公布的「發展中經濟體」及「最不發達經濟體」名單業已過時;本次修改中,美國將基於人均國民總收入(GNI)、貿易佔比、是否為重要組織成員等標準,重新審視各國發展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美方最新公布的名單中,中國已不見蹤影。事實上,包含中國在內,另有印度、巴西、阿根廷等其它24個經濟體被終止「發展中國家」優惠待遇,惟中國在此時間點被美國「官方蓋章」為「發達國家」,尤其耐人尋味。

依據美反補貼法規定,反補貼調查中,補貼金額不足產品價值1%的被視為微量補貼,應終止反補貼調查;但對於「發展中經濟體」和「最不發達經濟體」,這一門檻可放寬至2%。此次名單變動勢必使中國失去這一「利好」,而美國政府則在未來反補貼調查中掌握更多主動權。

美曾稱世貿體系存在不公 持續推進改革未果

儘管本次名單改動影響深遠,特朗普政府這一「重拳」卻並不出人意料。事實上,美方曾多次對世界貿易組織(WTO)劃分「發展中國家」的標準及相應的法規架構表達不滿,亦長期嘗試推動WTO改革,收效卻甚微。此次的動作可被視為外部機制「求助無門」之下的「自救」。

據悉,WTO允許「發展中國家」享有「特殊與差別待遇(Special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這一規定表現為,「發展中國家」可保持較高的貿易關税壁壘、較慢的降税速度與較小的幅度,此外這些經濟體更享有各國提出的貿易優惠,同時被許可為本國企業提供出口補貼。

美國方面過去曾持續表態,WTO現行的「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二分法已無法解構當今紛繁複雜的貿易體系。去年七月,總統特朗普在推特中批評WTO體制失效,許多經濟發達的國家自稱「發展中」圖利。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報導,特朗普尤其指明,中國作為第二大經濟體,具有相當的經濟實力,卻在體系「保護」下假裝弱者,躲在「慢班」,獲得不公平的貿易優勢。

當日,特朗普即簽署總統備忘錄,要求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採取「一切可能手段」,確定WTO在限制發展中國家數量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

特朗普在今年一月參加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時再度發聲,直指WTO機制對美國不公,更稱如WTO把中國、印度認定為「發展中國家」,則美國也是「發展中國家」。

美國一再為中國送上「發達國家」高帽,中國方面卻堅持本國「發展中國家」定位。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歐洲智庫媒體交流會上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古語回應美國政府質疑,稱中國的確取得巨大經濟成就,但仍需全面審視。他表示,中國確實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GDP僅為美國的1/6、歐盟的1/4,人類發展指數也排在世界80位以後,科技教育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明顯差距,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工業化進程尚未完成。因而他認為,要求一個剛發展幾十年的國家同發展了幾百年的國家「對等」,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對等」。

國際社會經濟體界限劃分模糊

中美就「發展中」定義的分歧確有來頭。事實上,截至目前,國際社會仍舊無可劃分經濟體發展狀態的明確標準。

美國華盛頓智庫傳統基金會專研亞州經濟的政策分析員沃爾特斯(Riley Walters)在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稱,WTO從來沒有就「發展中國家」訂硬性標準。WTO組建時,允許由各成員國「自我認定」經濟地位是屬低度發展、發展中或是發達國家。

日經中文網撰文稱,一較為常用的劃分標準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展援助委員會的官方發展援助(ODA)國家和地區名單。2018-2020年的最新版名單中列出了143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巴西、土耳其、印度等均在名單之列。據悉,該名單基於世界銀行公布的人均國民總收入(GNI)對各經濟體進行劃分,但界限仍舊模糊。

去年十月,南韓政府宣布「躋身」發達國家,放棄「發展中國家」的優惠待遇。因1996年加入被稱為「發達國家俱樂部」的經合組織,國際社會普遍印象中,南韓被視為「發達國家」。但其在初入世貿組織時自認「發展中國家」,且此後仍主張享受部分「發展中國家」待遇,因而此舉充滿「政治意義」。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南韓或是為避免與美國在世貿體系中發生摩擦。本次更新的名單中,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亦將南韓摘出「發展中經濟體」。

「優惠利好」與「國際認可」如何權衡?

中國在國際舞台積極展現身姿,卻拒絕美國送上的「發達國家」高帽,除自身經濟仍需結構性發展與鞏固外,失去優惠政策「保護傘」帶來的市場影響或許也是一大因素。

中國跨境電商平台雨果網聯繫多位大陸外貿與電商資深從業人士,獲得結論稱,美將中國移出名單,將會帶來一系列連鎖效應,最終對中國產品市場競爭力帶來一定打擊。

米倉供應鏈集團CEO孫劍巍在採訪中表示,美國之舉恐引西方發達國家效仿。一旦出現示範效應,大陸低客單價的低端產品競爭力將被削弱,中國的供應鏈將加速向周邊國家轉移;世界海關組織跨境電商工作組聯合主席孫向陽則表示,美國停止對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優惠待遇的行為將引發中國企業對美貿易成本大大增加,除此之外,部分外貿企業逐漸將視角瞄準國內市場,導致內部競爭更趨激烈。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王婕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