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日本捐贈物資留言詩句引發網友熱議,語言文化在疫情中扮演什麼角色?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和「武漢加油」,你更喜歡哪一句?

日本團體向武漢捐贈物資,並在紙箱上留言詩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日本團體向武漢捐贈物資,並在紙箱上留言詩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網上圖片

端小二2020-02-15 發起

日本捐贈醫療物資留言詩句,你如何看?

網友指責官方宣傳語言貧乏,「武漢加油」是否也有其價值?

疫情之下社會百態橫生,我們需要如何反思語言與文明?

2月3日,日本漢語水平考試(HSK)實施委員會向湖北捐贈兩萬個口罩,並在紙箱上留言詩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工作人員向新京報表示,這句唐代鑑真和尚東渡時的偈語是中日交流的象徵。此舉不僅獲得中國網友的讚揚,也在日本媒體與電視台引起熱議。

其他日本機構與城市在捐贈物資時也有相似的舉動。

日本仁心會、日本湖北總商會等四家機構聯合向武漢捐贈防護服時,附上了出自《詩經‧秦風‧無衣》的詩句「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日本京都府舞鶴市馳援友好城市大連的物資上寫道,「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該詩句出自王昌齡的《送柴侍御》,表達了與友人「人分兩地、情同一心」的情誼。

日本長崎向中國友好省市捐贈的物資上,則寫有「崎嶇路,長情在」。

不過網友指出,因為幾句古詩便感謝日本政府,有些「自作多情」,畢竟HSK事務所本就是中國機構。神戶大學教授毛丹青與鳳凰衞視記者李淼分別指出,日本仁心會的詩句來自中國學生的提議,舞鶴市的配詩則是在當地政府工作的中國人建議。另有報導稱,長崎縣的配文也是由日中親善協議會裏的中國籍工作人員想出來的。

社交網絡中對日本的好感聲音逐漸高漲,但也有網友回顧去年11月的中日共同輿論調查「潑冷水」。儘管中國受訪者對日本有好印象的比例達到近年最高的45.9%,日本公眾對華的好感度卻只有15%,無好感的受訪者高達84.7%。

「武漢加油」

2月12日,武漢市委機關報長江日報發表評論文章,《相比「風月同天」,我更想聽到「武漢加油」》,稱越簡單的詞越有力量,無論什麼身份的人士都會很快被調動起來。文章還表示,許多引經據典「疲軟無力」,是「語言上的形式主義」,並引用德國思想家阿多諾所說的「奧斯維辛之後,寫詩是殘忍的」來比喻靈魂所經歷的磨難。

網友表示,將疫情中的武漢比作奧斯維辛集中營這樣殘忍的歷史罪行,首先就是錯誤的。有人評論說,「所謂寫詩之野蠻,可能意味着必須重新喚醒一種野性的力量、批判性的力量」。

新京報書評週刊也指出長江日報作者的誤用,稱阿多諾對文明的懷疑,是因為詩歌等創作研究在黑暗降臨的時候要麼蒼白無力,要麼沉默、淪為幫兇,為納粹罪行提供正當性辯護。

該文的轉載已從各新聞網站撤下,但在微博上引發了一陣反諷。網友表示,中國國內捐贈物資也可附上詩句,如「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等。

網友認為,官方媒體發布的評論代表的正是體制內的主流看法。有人說,在別人援助之時明嘲暗諷是恩將仇報,沒文化卻不承認則是厚顏無恥。許多人進一步指出國內宣傳語言的貧乏與崩壞,並對官方對事物的擬人化、低幼化表示不滿。

語言與文明

武漢大學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副教授韓晗撰文,反思中國教育中倫理、邏輯與修辭的缺席。文章指出,官方文章中的修辭貧瘠「猶如唸經」,諸如「全面推進、統籌兼顧、綜合治理、切實抓好」等四字詞語並不算成語,若語言修辭再不創新,國人會喪失會說話的能力。

台灣作家龍應台在Facebook發文稱,文化深層是種種社會行為的來由,文字語言更是文化最深處、埋在地下的根,「如果集體的語言貧乏、草率、粗糙,甚至粗暴,那是因為集體的心靈貧乏、草率、粗糙,甚至粗暴了」。

對此,有網友表示,「風月同天」與「武漢加油」並不衝突,更非對立,面向十四億大眾的樸實語言不該與「草率、粗糙」聯繫在一起。也有人提問,假如中國國內捐贈也附上詩句,是否反而會被質疑浪費時間搞花樣。

2月11日,俄羅斯駐華大使館宣布,俄羅斯緊急情況部已將超過23噸的人道主義援助物資送達武漢。網友開玩笑說「寫兩句詩吧」,「買個熱搜大家誇誇你好不好」,也有人戲稱俄羅斯為「鋼鐵直男」。

中國日報評論稱,日本支援醫療物資,「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等詩句起到的是錦上添花的作用,體現了中日文化交流、互相釋放善意的努力。但文章最後表示,「鄰居家的支援固然是雪中送炭,最後戰勝病毒還是得靠我們自力更生」 。

光明日報評論員則認為,唐詩讓人在「硬核」口號中看到一種文明感,在乎語言的體面、情感的深刻、行為的得體。文章反思了國內社會應對疫情時的過激行為,如泄漏信息、家門封閉、製造歧視等,呼籲當下不能放鬆文明社會必須堅持的價值。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章旦蕾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