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本屆奧斯卡被指缺乏女性聲音,你認同嗎?

奧斯卡被批「老白男」,它還能代表新時代的電影界權威和風向標嗎?

2020年2月10日,娜塔莉·波曼出席奧斯卡頒獎典禮。

2020年2月10日,娜塔莉·波曼出席奧斯卡頒獎典禮。攝:Robyn Beck / AFP via Getty Images

端小二2020-02-12 發起

奧斯卡被指缺少女性聲音,你覺得這屆奧斯卡有遺憾嗎?

最佳導演以及導演提名無一是女性導演,奧斯卡獎被指忽視女性聲音,你怎麼看?

奧斯卡被批「老白男」,它還能代表新時代的電影界權威和風向標嗎?

2020年2月10日,奧斯卡頒獎典禮在美國洛杉磯舉行,演員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在紅毯上的著裝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那是一件黑色的披風,上面綉著金色的字,被指是今年最佳導演獎中被忽視的女性導演名字,包括《小婦人》(Little Women)的導演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豔舞大盜》(Hustlers)的導演蘿倫·絲卡法莉亞(Lorene Scafaria)和《別告訴她》(The Farewell)的導演王子逸(Lulu Wang)等。

而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提名皆為男性,包括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愛爾蘭人The Irishman》),托德·菲利普斯(Todd Phillips)(《小丑Joker》),山姆·門德斯(《1917》),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 )(《從前,有個好萊塢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和奉俊昊(Bong Joon Ho)(《上流寄生族Parasite》) 。最終由奉俊昊奪獎。

曾憑藉《黑天鵝》(Black Swan)中的優異演出,獲得第83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娜塔莉·波特曼是一名女權主義者,她希望以自己的方式表達這屆奧斯卡獎的「遺珠之憾」,提醒任何人不要忘記缺乏女導演提名的事實。

這並不是她第一次作出類似的公開表達。在2018年的金球獎頒獎禮上,她與羅恩·霍華德(Ron Howard)一同頒發最佳導演獎,她在宣讀名單前說:「所有的候選人都是男性。」

在奧斯卡92年的歷史中,獲最佳導演提名的只有5位女性,而2010年得獎的凱薩琳·畢格羅(Kathryn Bigelow)是唯一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的女性。

早在今年的1月13日,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名單公布的時候就引起了巨大的爭議:最佳導演獎獲提名的清一色都是男性,有評論就批評這彷彿是「男士俱樂部」在發獎。在宣讀提名名單之後,演員伊莎·蕾(Issa Rae)直截了當地表達了自己的「抗議」:「恭喜所有這些男士們(Congratulations to those men)。」這句評論在社交媒體上廣泛流傳。

據BBC報導,這份名單引發巨大爭議的原因,與缺少女性提名和沒有足夠數量的出色女導演無關,而恰恰相反的是,去年票房最高的大片中,女導演的作品數量為2018年的一倍,幾乎達到了歷史的最高水平,報導甚至形容「2019年是好萊塢女性導演最揚眉吐氣的一年」。但是,根據美國南加州大學一項關於娛樂業多元性和包容性的最新研究,今年奧斯卡獎參評年限期間,票房最高的電影中10%由女性執導,去年這個數字是4.5%。然而,女性導演卻在最佳導演候選名單已經連續缺席兩年。

今年最受矚目和有望獲得提名的女性導演有三位: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憑藉出色的改編版《小婦人》(Little Women)而備受關注;主打中式溫情的《別告訴她》(The Farewell)亦讓華裔導演王子逸(Lulu Wang)逐漸為眾人所知;《在晴朗的一天出發》(A Beautiful Day in the Neighborhood)的瑪麗埃爾·海勒(Marielle Heller)同樣被給予厚望。

人們期待過去兩年進行得如火如荼的#MeToo能夠給影視行業帶來重大的轉變,尤其是在哈維·韋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被指控性騷擾和性侵犯而倒台之後,然而,儘管好萊塢內部關於「女性新時代到來」的言論並不在少數,但是今年包括奧斯卡在內的許多獎項提名仍然被指忽視女性聲音。

「這是一個動得很慢、很保守、抗拒改變的行業。」#TimesUp運動娛樂板塊的行政總監妮蒂婭·拉曼(Nithya Raman)這樣說道。 #TimesUp是2018年由好萊塢名人發起的反對性騷擾的運動,在18年的格萊美獎上,眾多好萊塢電影圈的女星在紅地毯上穿黑色服裝來響應該運動。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奧斯卡獎,本年度金球獎和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s)的最佳導演提名也是「男士俱樂部」。這個情況被指值得「觸及靈魂的反思」,不僅僅限於對電影獎項評選的反思,更應該反思整個影視行業的現狀。

奧斯卡獎與「老白男」

除了忽視女性聲音的批評之外,奧斯卡被詬病的另外兩個層面則和種族以及男性獲獎者遠大於女性的年齡有關。

自2015和2016年出現白人包攬全部提名遭受「奧斯卡太白(#OscarsSoWhite)」的斥責以來,今年是白人提名人數最多的一次——20個演員獎提名中有19個是白人。在演員獎項的提名名單上,唯一一個上榜的「有色」演員是在《哈麗特》(Harriet)裏飾演參與廢奴運動抗爭女奴的女主角辛西婭·艾莉佛(Cynthia Evrivo)。

根據BBC報導,在過去10年裏,獲奧斯卡獎提名的演員共200人,其中非白人演員佔26名,其中獲獎的有7人。而有色族裔的女性電影人的比例從2018年的21.4%,下降到2019年的16.8%。

年齡亦是遭受批評的因素之一。今年奧斯卡獎的最佳男配角提名人的平均年齡是71歲,56歲的布畢·彼特(Brad Pitt)已經相當年輕,而其餘四位的競爭者年齡分別是63歲、76歲、79歲和82歲。即使加上男主角提名一起計算,平均年齡也達到60歲,遠高於女演員的候選人平均年齡的40歲。這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以往的某些調查:好萊塢在角色選擇時,會更傾向於讓女性角色比男性年輕。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國際化程度上,奉俊昊的《上流寄生族Parasite》的獲獎,也讓人看到了奧斯卡獎的新期盼:非英語電影將會更多地進入人們的視野,也能更多地出現在奧斯卡提名以及獲獎名單上。

這被認為是這一屆奧斯卡少有的讚許聲之一。畢竟,時至2018年止,僅有十部非英語電影獲得最佳影片獎的提名,卻無一獲獎。奉俊昊的《上流寄生族Parasite》無疑開創了先河,成為奧斯卡歷史上第一部最佳影片獎並同時獲得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的非英語電影。

文:實習記者資雅雯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