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日本女性越發對專用車廂表示不滿,「性別專用車廂」應該被廢除嗎?

女性專用車廂是否是對男性的歧視?男性與女性分別的不滿應如何化解?

日本大阪,一名女士在女性專用車廂內。

日本大阪,一名女士在女性專用車廂內。攝:Zhang Peng/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端小二2020-01-14 發起

你怎麼看女性對專用車廂的不滿情緒?女性專用車廂如今還有多大的價值?

「性別專用」是否是解決性騷擾問題最好的方式?

女性專用車廂是否是對男性的歧視?男性與女性分別的不滿應如何化解?

日本媒體1月9日報導,在增設女性專用車廂近20年後,越來越多女性開始不坐女性專用車廂。受訪女性表示,女性專用車廂中有太多「女性間的鬥爭」,「化妝品、香水的氣味太重」,並且也很需要搶佔位置。日本心理諮詢師小高千枝表示,沒有男性的目光、女性之間的心越來越近後,「會產生嫉妒心理,反而感到煩躁」。

日本的女性專用車廂政策源自1988年的「大阪地鐵御堂筋線事件」。一位女性曾因在地鐵上制止兩個年輕人騷擾女乘客,隨後被跟蹤並性侵。因此,京王電鐵在2000年12月開始試行女性專用車廂,發現可以有效降低深夜時段乘車女性被騷擾的機率,並預防相關犯罪,2001年3月電鐵正式開始在上午的通勤高峰設置女性專用車廂。

此後,關西地區、東京等陸續設立女性專用車廂。時至2018年,全日本已有32家鐵道公司、共87條路線在上午通勤高峰時設有女性專用車廂,幾乎涵蓋首都圈及京都、大阪、神戶都市圈的重要鐵路。根據BBC調查發現,設置一年後,女性在東京受到猥褻的報導下降了3%。

以日本為例,許多國家如墨西哥及印度陸續開始推出「女性專用」交通產品,巴士、火車、的士也開始出現「女性專用」。中國大陸也於2017年在深圳及廣州地鐵率先運行女性專用車廂。性別研究學者李銀河認為,女性車廂有公眾需求,故支持試點推行,給予女性特別的保護即是保護男女平等。

雖然女性專用車廂對保護女性確有成效,許多專家卻指出,分隔車廂只是一個捷徑,而非從根本去解決加害者騷擾女性的行為。日常性別歧視(Everyday Sexism Project)項目創辦人勞拉·貝茨(Laura Bates)說,「女性專用車廂傳遞出一個訊息就是──騷擾不可避免,我們應該把女人聚集起來防止騷擾發生」,「針對加害者的方案才是打擊性騷擾的正確方式」。

與此同時,日本也不斷有團體抗議反對女性車廂,稱其為對男性的逆向歧視。抗議團體曾向東京都陳情,要求比照辦理,設置男性專用車廂,後被認為過於「雞肋」而否決。2008年,有團體成員曾向法院提吿,稱鐵道公司禁止男性搭乘女性專用車廂違反了日本國憲法第14條「男女不應該有所差別」的條文精神。但東京地方裁判所認為,女性專用車廂的設置有杜絕癡漢行為、保護女性的目的,因此是正當合法的。

2011年,有團體繼續提出控告,指男性能搭乘的車廂減少了,會在上班高峰期造成不便,歧視男性,但仍遭東京地方裁判所駁回。裁判所認為,女性專用車廂實施的時間僅有其中一段時間,而且六輛編成以上的列車,僅有一輛設置為女性專用車廂,並不會造成男性乘車的困擾,認定設置妥當。抗議團體也曾以實質行動表達不滿,包括多次強行進入女性專用車廂,造成列車延誤等後果。

日本在癡漢騷擾問題上採取有罪推定的原則,即被指控為癡漢的男性必須提供自己沒有騷擾女乘客的證據。按非官方統計,日本電車癡漢的定罪率高達99%。因此,為了避免被誣吿騷擾,男性往往會在地鐵上雙手舉起握住吊環,或是一手提公文包一手拿報紙,以刻意表明自己的雙手無暇顧及其他事。

針對近日日媒報導的女性不滿問題,一些日本網友評論,「沒有女性專用車廂,就有異性相吸的問題;有了女性專用車廂,同性相斥的問題就浮現了。」

日本的警政單位也宣示要撲滅癡漢,設置讓女性安心的環境與通報系統等。單位稱,女性專用車廂僅是治標而非治本,最終還是必須要靠教育,推動兩性平權。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王筠琪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