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註冊新手機服務被要求必須進行面部掃描,保障網絡安全還是侵犯公民私隱?

當人臉識別技術被應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時,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你會有怎樣的顧慮?

2019年8月,中國移動在重慶的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展示人臉識別科技。

2019年8月,中國移動在重慶的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展示人臉識別科技。攝:Visual China Group via Getty Images

端小二2019-12-03 發起

12月1日起,中國用戶在內地註冊新的手機服務時必須進行面部掃描,是保障網絡安全還是侵犯公民私隱?

有人指手機實名制、網絡實名制會收窄言論自由空間、強化國家對個體的監控,你怎麼看?

當人臉識別技術被應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時,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你會有怎樣的顧慮?

12月1日起,中國電信商開始收集新登記手機服務的用戶的人臉識別信息。電信從業者在實體渠道須使用人像比對技術確保申請人身份與證件一致後才能准許用戶辦理入網手續。這一舉措將進一步強化中國手機用戶實名登記制。

一名中國聯通公司的客服人員在接受《法新社》採訪時表示,規定實行後,客戶在註冊新的手機號碼時可能需要「錄下他們自己轉頭和眨眼的樣子(record themselves turning their head and blinking)」。

這項新生效的規定來自今年9月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公佈的《關於進一步做好電話用戶實名登記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目的在於防範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維護公民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及配合落實《反恐怖主義法》《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通知》亦規定用戶不得二次轉售、倒賣電話卡。早於2013年,中國便開始實施電話用戶實名登記制,民眾在申請手機號碼時需要綁定身份證件並拍攝照片。

除了手機實名制外,中國也實行網絡實名制。2017年6月1日起生效的《網絡安全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網絡運營者不得向不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的網絡用戶提供相關服務。

牛津大學中國人工智能研究學者傑弗裏·丁(Jeffrey Ding)在接受BBC訪問時說,中國決心消除匿名電話號碼和匿名互聯網賬號,一是為了提高網絡安全性,減少網絡詐騙;同時也可能是為了更好地追蹤及集中監控用戶。

近年來,人臉識別技術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於中國社會的商業、娛樂、監視系統等領域,該項新策的實施標誌著國家正式開始強制性地採集手機用戶的面部人像資料。

中國正在建立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智能監控系統,根據英國科技網站Comparitech的統計數據,中國目前有約2億部閉路電視攝像機,並打算在2020年將這一數字提升至6.26億。屆時,每兩個人便有一部攝像機監控。人臉識別技術在這一系統中起著關鍵作用。

根據媒體報道,去年中國警方曾運用面部識別技術,在某知名歌手的演唱會現場辨認出前來觀看表演的逃犯並成功拘捕。《紐約時報》曾披露,當局正在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監控追蹤生活在中國各個城市的維吾爾人。今年10月,北京市軌道交通指揮中心主任戰明輝曾表示,北京地鐵將應用人臉識別技術實現乘客分類安檢。

民眾也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依賴人臉識別技術。不少智能手機、移動支付軟件都開通了「刷臉」功能;一些高校和居民樓也開始使用人臉識別門禁系統;2017年起內地開展了改善公廁設施條件的「廁所革命」,不少地方市民要通過「刷臉」定量取用廁紙。

在商業機構和公權力部門大規模收集公民面部信息的同時,輿論也表達了對該種現象的擔憂。今年10月,因不滿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強制遊客「刷臉」入園,浙江理工大學特聘副教授郭兵向杭州市富陽區人民法院提起了訴訟。這被稱之為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郭兵認為,面部特征信息屬於個人敏感信息,一旦被洩露、非法提供給他人或者濫用將極易危害人身和財產安全。

央視近日發佈的一篇報道揭露,在騰訊推出的二手交易APP轉轉上,買家可以用10元人民幣買到超過5000張人臉照片,其中包括同一個人做出不同表情、從不同角度拍攝的照片。記者詢問賣家這些照片是否取得了被拍攝者的授權,賣家說「經過授權的肯定不是這個價了」,並表示這些照片大多應用於訓練機器學習算法。

在百度貼吧上也有網民兜售人臉照片,不帶個人信息的照片0.5元人民幣一張,帶有姓名、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和銀行卡信息的照片4元人民幣一張。記者了解到這些數據可能會被用於申請信用貸款甚至註冊公司。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李瑞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