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林鄭月娥要建構對話平台化解分歧,香港能因此走出困局嗎?

有人質疑對話平台成員的組成以及其動機,你如何看?

2019年8月20日,林鄭月娥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

2019年8月20日,林鄭月娥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攝:林振東/端傳媒

端小二2019-08-22 發起

反逃犯條例修訂運動爆發兩月以來,抗爭面貌一直被形容為「去中心化」、「無大台」、「無領袖」,對話平台「有心人」的代表性在哪裡?他們是否能代表到示威者的真正想法?

「有心人」名單陸續揭曉,來自「不同階層、不同政治立場、不同背景」的與會者彷似未有參與過任何一場抗爭運動,這場對話平台是否只是「圍爐取暖」?

你怎麼看對話平台的角色?平台能解決現時社會上的分歧與撕裂嗎?

8月20日,特首林鄭月娥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表示政府會馬上展開建構對話平台的工作,望藉平台、互相諒解、尊重的態度為香港尋找出路。她強調溝通平台直接、開放,並與不同階層、不同政治立場、不同背景的人士進行。而在籌備溝通對話平台前,會先接觸在民間曾提出構建對話平台的「有心人」,聆聽他們的意見,希望共同努力化解分歧,互相諒解,走出今日的困局。

據了解,首次會面將會於本周六(24日)舉行,但會議將不會公開。據商台明報報導,林鄭月娥已邀請曾提出對話平台的各界人士與會,獲邀的人數約20至30人,分別來自政界、宗教界及教育界等,包括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天主教香港教區宗座署理湯漢、教育大學校長張仁良、浸會大學校長錢大康,以及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等。

自「暫緩」修例以來,多名「有心人」倡議構建平台

林鄭月娥在7月9日出席行會前,首次提到希望集合民間力量,建立開放平等、由民間主導的溝通平台,讓不同意見人士放下紛爭理性協商,逐步解決深層次矛盾,修補社會撕裂。她指稱平台不會有政府委任成員加入平台,但有需要時她本人和政府樂意參與。

自7月1日示威者衝擊並佔領立法會後,三間大學校長先後提出成立平台,希望連結政府及不同年齡、階層的社會人士。7月5日,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發公開信,建議從速成立「具建設性及認受性的對話平台」,以集思廣益,踏出和解的一步;及後於8月1日與中大學生公開會面時,段崇智亦多次提到希望成立多方對話平台。

7月8日,浸大校長錢大康建議成立與青年對話的大平台,深入了解他們為何失望和憤怒,明白香港困局的根本,尋找紓解方案。另外於31日,教大校長張仁良亦表示已去信林鄭月娥,並建議各界建立公開對話平台,希望「大家坐著理性溝通和討論」。

另於7月12日,民建聯主席李慧琼亦建議政府應帶頭與各界建立溝通平台,讓局長、副局長及政治助理等落區接觸市民,收集意見。

而8月9日,建制團體「守護香港大聯盟」聯同人大常委譚耀忠、政協常委唐英年等幾十人召開記者會。唐英年於會上表示提到願意「獻身」,籌組平台讓特首和示威者作公開對話。唐英年昨日(21日)透過發言人表示,得知林鄭月娥提出構建平台的建議,稱「如果特首需要我給予意見,我非常樂意提供協助」。

浸大校長錢大康接受商台訪問時亦稱,歡迎成立對話平台的建議,形容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可以讓社會各界有機會展開持續對話,加深彼此之間的了解,並促成社會和解。

建立對話平台的動機和成效被質疑

林鄭月娥提出構建平台之際,曾發起多次百萬大遊行的民間人權陣線召集人岑子杰則質疑,所謂的溝通平台只是「陷阱」、「公關騷」,敷衍市民及浪費時間。他又批評林鄭月娥過去從未兌現許下的承諾,稱民陣不會加入有關對話平台。

8月21日,由反修例市民自組的「民間記者會」舉行第六次記者會,發言人於會上強調絕對不會參與對話平台,又指反修例運動一直強調「無大台、去中心化」,認為平台無法回應五大訴求,與會人士亦不能代表示威者。

同日,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全球研究社會科學學士課程主任沈旭暉亦於社交媒體透露,自己已婉拒政府朋友的有關邀請。沈旭暉認為,假如政府能即時答應(五大訴求),根本無需溝通平台。又指若平台的結論只是政府在關鍵議題外作出象徵性的回應,只會對民間帶來更大失望,效果適得其反。沈旭暉最後更提到,縱然政府和其他發起人都是「有心人」,平台成立後,除了被看作拖散民氣的「散水平台」,只會成為政府推動上述方向的白手套,引來民間對政府的更多不信任,對解決目前困局於事無補。

而2014年雨傘運動時曾與時任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公開對話、「學聯五子」之一的岑敖暉昨日於社交媒體發文,批評政府提出「對話」,「其實只是想解決提出問題的人,而非真正解決問題」。

他在貼文中指出,政府的目的是透過對話以拉攏中間投降派,利用其在社會上的權力或輿論影響力消解運動,對付運動的參與者。「全世界都知道政府的套路是如何操作的了。真的不會再中計第二次了」。岑敖暉認為若政府想對話,應着手回應五大訴求,交出落實及執行的具體方案。

對於林鄭月娥建立對話平台,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尹兆堅批評平台「完完全全是本末倒置」。其認為民間要求的是五大訴求,但林鄭月娥卻拒絕回應,平台只是「整色整水」;又提到林鄭月娥早前拒絕會見民主派議員,看不出其真心對話的誠意。而民主派立法會議員范國威則認為,對話平台早應於6月9日百萬人民陣遊行後提出,而現時五大訴求是社會的共識,認為林鄭月娥應先回應民間五大訴求,才能有效創造對話條件。

此外,多次就反修例運動進行研究及分析的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李立峯亦同樣認為,對話的首要條件是政府先對民間訴求作出回應,否則示威者會覺得政府只談對話不談回應。另外,李立峯認為示威者應懂得判斷訴求的次序,先落實如撤回修例及警方執法等政府較易回應的訴求。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余美霞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