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台灣大選前夕,47個中國大陸城市居民赴台旅遊受限,將對台灣有什麼影響?

被指「過於依賴政府及大陸市場、產業類型單一」,台灣的旅遊觀光業是否存在缺陷?

2019年7月31日,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通知,決定自2019年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台個人游試點。圖為2017年12月,遊客在台北中正紀念堂。

2019年7月31日,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通知,決定自2019年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台個人游試點。圖為2017年12月,遊客在台北中正紀念堂。攝:林振東/端傳媒

端小二2019-08-01 發起

8月1日起,47個大陸城市居民赴台個人遊試點暫停,台灣觀光業「寒冬將至」?

中國大陸透過行政手段縮緊赴台遊客配額,會對台灣選舉結果造成影響嗎?

被指「過於依賴政府及大陸市場、產業類型單一」,台灣的旅遊觀光業是否存在缺陷?

7月31日,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在網站發布公告,稱鑒於當前兩岸關係,轄下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將從即日起,暫停47個城市的「中國居民赴台個人遊試點」,受影響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廈門、天津、重慶、南京、廣州等。各大城市湧現排隊辦理G籤的人潮,航空公司也紛紛響應政策,免費辦理往來台灣機票的退票手續。

陸委會對此回應稱,對於大陸方面暫停陸客來台自由行,在未溝通的前提下片面破壞協議,深表遺憾,並呼籲陸方儘速以不設政治前提的溝通,化解雙方分歧,以利兩岸和平的維繫。

鳳凰新聞,8月1日,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民進黨當局不斷推進「台獨」活動,不斷煽動對大陸敵意,挑動兩岸對立,嚴重破壞了大陸居民赴台個人遊試點的基礎和條件。希望兩岸關係早日回到和平發展正確軌道上來,「大陸居民赴台旅遊能夠儘快回覆正常、健康的發展局面」。

同日,蔡英文就自由行旅客來台等時事議題舉行總統敞廳談話,表示中國此時此舉是「戰略上的錯誤」,中國將觀光客當做政治工具,只會讓台灣人反感,觀光不應該被政治化,政治化的觀光亦不會有穩定的發展。台方已就這些「行政上的操縱」做好準備,並提出「擴大國民旅遊方案」,希望能增進消費,擴大內需。

蔡英文同時表示,台灣觀光客客源不斷上升,至2018年年底已達1100萬人次,創歷史新高。台灣對大陸的觀光客依賴逐漸降低,外國旅客更加多元、均衡。

環球時報發表評論稱,旅遊不是武器,大國的國民,會在日常生活層面感受到地緣政治的波瀾。「如果為了這一國家利益而需要我們個人做出諸如調整旅遊計劃的這種協助,我認為我們大家責無旁貸,不應有所抱怨」。但有推特網友表示,叫停台灣個人行會增加民眾對「限制出境」的麻木感。當人們放鬆警惕後,相信後續還會有各類「柔性限制出境」的政策。

香港01,每逢台灣大選,陸客減少已成常態。據旅行公會聯合會理事長蕭博仁表示,大陸旅遊機關日前透露,各省申請來台觀光人數8月會減少30%,9月減40%、10月減半,陸客來台人數減少的主因是接近明年初大選,大陸不願太多人來台觀光,觀看台灣民主選舉。

政治因素影響觀光業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2008年上台後,致力開放中國大陸觀光客來台,推出「陸客觀光」和「兩岸直航」兩項政策,不斷放寬每日接待團客配額,2011年又開通自由行,並逐年提高名額。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報告,陸客從2008年的9萬多人,到2013年已成長到226萬人,成長超過25倍,陸客比率從2008年的5%,增加到2014年的48%。到2015年,陸客旅台總數已飆升到414萬人次,8年增長超過10倍。這也被認為是馬英九「能見度」最高的政績之一。然而在2015年9月台灣總統換屆選舉前夕,台、港多家媒體亦傳出大陸「提前1個月起開始限制居民赴台遊人數」的消息。

原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就職演說發生於2016年5月,在演說時沒有直接提及「九二共識」,曾引起北京高度不滿。儘管2016年前4個月赴台陸客人數有所增長,不過5、6月連續出現單月兩位數負增長態勢,8月開始進入全年同比負增長狀態。

自蔡英文政府上任,陸客來台觀光人數驟減的問題從未離開媒體版面。台灣各地的觀光業者多次疾呼,要政府提出解決方法,不應讓觀光業從業員成為兩岸關係祭品。

2016年9月,台灣觀光業者首次走上凱達格蘭大道,提出包括「開放陸客以護照來台中轉」在內的12項訴求,向政府要求「求生存、有工作、能溫飽」。由觀光產業公、協會組成的「百萬觀光產業自救會」動員各地觀光業者,向總統府遞交陳情書,強調「希望政府能正視觀光業生存面臨重大威脅,在開發客源上提出更具體的做法」。對此,台灣行政院同意了交通部提出300億新台幣(約合72.6億港幣)優惠貸款等4項應對策略。

另一方面,有聲音提出,台灣旅遊業對在地文化、原住民傳統生活、自然生態、生活環境等的負面影響,未受到應有重視。台灣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詹順貴表示,正面效益被業界壟斷,民間怨聲載道,蔡英文應重新檢討觀光產業政策。陸客偏好景點附近交通、自然環境與生活品質下降;同時,台灣旅遊業者由於商業排擠,僅能賺取微薄的代辦手續費與遊覽車出車費,倒閉風險甚高。

此外,據端傳媒報導,儘管有部分台灣人對於全台灣隨處可見,造成知名景點擁擠的陸客感到反感,但無法否認,台灣內需市場有限,從供應米飯、魚肉,到大理石、鳳梨酥、茶葉、珠寶、各色特產,幾乎全仰賴陸客帶來的消費貢獻。

一名住在台灣的日本人「歐吉桑」對此在Facebook上表示,台灣觀光業者的困境是其自身引起的,一直依靠中國、依靠政府,發生問題就嫁禍給台灣政府。觀光業者要主動擴大國民旅遊市場,到中國宣傳或是努力開發客源,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歐吉桑」表示,早在2016年1月,就有媒體預測蔡英文當總統後,中國觀光客將會變少的情況,「從一月到現在有八個月的時間,這8個月的時間完全沒有過想對策或打開困境的方法嗎?」

被指「過於依賴政府及大陸市場、產業類型單一」,台灣的旅遊觀光業是否存在缺陷與短板?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徐涵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