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中國新教育改革意提及禁止引進境外課程及教材,並懲治「校鬧」,你怎麼看?

義務教育國字頭文件中首提「政治啟蒙」,你怎麼看?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發布,其中在教材使用方面明確了範疇,不得使用境外教材。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發布,其中在教材使用方面明確了範疇,不得使用境外教材。攝: STR/AFP/Getty Images

端小二2019-07-10 發起

中小學境外課程、境外教材被全面封殺,中國義務教育階段的國際化教育還有繼續生長的空間嗎?

義務教育國字頭文件中首提「政治啟蒙」,你怎麼看?

「校鬧」行為將被嚴肅治理,是為堵塞家長維權發聲的渠道還是維護教師合法權益?

7月8日,中國國務院公布《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提到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面發展素質教育」,並要求校方不可超標教學、考試成績實行登記評價,嚴禁公布學生成績及排名。此外,其中對於引進境外課程和教材、治理校鬧、提及「政治啟蒙」等問題更引發各界關注和討論。

境外教材與「政治啟蒙」

《意見》的第3條在義務教育國字頭文件中首次提到「政治啟蒙」概念,其中要求在德育體系中「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少年兒童聽黨話、跟黨走。」強調「突出政治啟蒙和價值觀塑造」。

而第十六條「加強課程教材建設」的意見中則指出,「嚴禁用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取代國家課程,嚴禁使用未經審定的教材。義務教育學校不得引進境外課程、使用境外教材」。

在中國大陸,由教育主管部門直接管轄的公立學校通常都使用由教育部審定通過的國家課程教材。因此,該政策主要針對的對象是在課程設計上有較大自由度、主打雙語國際教育的私立學校。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報導,教材審查也包括中國內地只招收持有外國護照的學生的國際學校。

根據德勤發布的《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8》,2017年中國共有734所「國際學校」。這些國際學校大致可分為三大類,一類是「外辦國際學校」;一類是「民辦國際學校」,由中國民間資本開辦;還有一類是由中國公立學校開辦的「國際部」、「國際班」。其中,民辦國際學校的增長速度最快,主要吸引的家長群體是中國城市裡的中產階級,他們希望能盡早為子女出國留學做準備。而面對國家對教材政策的收緊,有國際教育從業人士表示,這將會給這些國際學校帶來國際課程本土化的挑戰。在無法引入境外課程、使用境外教材的前提下,如何還能繼續將「國際」作為自身的辦學特色將會是這些學校不得不面臨的問題。

教材審查也引發了外界對這一舉措是否與中共要進一步加強政治思想的控制有關的猜測。2019年1月,中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全國教育大會上說:「落實黨和國家意志,築牢根基、打好底色,要嚴把大中小學教材政治關、質量關。」

微博上有網友質疑這一舉措將會影響中國教育吸收國外優秀的教育理念和資源,是「閉關主義」,而不是「拿來主義」。還有人引用鄧小平在1983年為北京景山學校寫的題詞:「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早在2018年9月,中國教育部教材局就發出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對本地區中小學使用的教材進行全面排查,處理「以校本課程教材、境外課程教材替代國家課程教材」及「使用未經審定的教材」等「違法違規行為」,目的是為了「維護教材的權威性和嚴肅性」。通知還要求教材編寫出版單位對自己出版的教材進行內部審查,向教育部教材局報告「是否有擅自修改情形」以及修改的內容。

「校鬧」中教師與家長的權益

除了教材問題之外,中國國務院於兩日前公布的《意見》還在第二十二條「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中指出要「將校園安全納入社會治理,完善校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和依法處理機制,堅決杜絕『校鬧』行為,維護正常教育教學秩序。」

2018年,湖南省出台《湖南省學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和處理條例》,將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發生後,家長可能採取的五種表達要求的方式定義為「違法校鬧」:侮辱、威脅、恐嚇、故意傷害教職工、學生或者非法限制教職工、學生人身自由;在學校停放屍體;圍堵學校或者進入學校擾亂教育教學活動;侵佔、毀損學校房屋、設施設備;蓄意進行不實報道或者製造、散佈謠言。

而近年來,中國內地多所中小學校被曝出存在食品安全、環境污染等問題,引發家長在校園外維權抗議、在互聯網上尋求關注(參見成都校園餐發霉風波、常州中學毒跑道事件)。家長的維權行動是否屬於「校鬧」行為?該條意見是否會堵塞校園安全事件發生時家長的抗議渠道?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李瑞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