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上海將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被指配套不周、擾民和操之過急,你怎麼看?

中國大陸擬2020年底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等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國各地亦爭相推出相應措施,有人指垃圾處理前端嚴格,後端垃圾焚燒和填埋卻依舊落後,成效難以評估,你怎麼看?

上海宣稱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是操之過急還是環境所必須?

上海宣稱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是操之過急還是環境所必須?攝:Nicolas Asfouri/AFP/Getty Images

端小二2019-06-18 發起

上海7月1日將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其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乾垃圾等四類垃圾分類方式遭市民質疑,你怎麼看乾濕垃圾的分類?

中國大陸擬2020年底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等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國各地亦爭相推出相應措施,有人指垃圾處理前端嚴格,後端垃圾焚燒和填埋卻依舊落後,成效難以評估,你怎麼看?

有市民指撤桶與定時定點等措施操之過急,你怎麼看?

據年初通過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上海將於7月1日正式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將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強制實行垃圾分類的城市。同時,自2017年中國住建部發布垃圾分類實施方案後,各地均開始推行相關政策,西安也將於9月推廣強制垃圾分類。

中國國務院辦公廳2017年3月18日發布《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計劃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並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和其他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而根據《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垃圾必須根據可回收物(包括廢紙、玻璃等)、有害垃圾(廢電池、廢藥品等)、濕垃圾(食材廢料、瓜皮果核等)、乾垃圾(除上述的其他生活廢棄物)四類進行投放;各單位,包括市政機關等需減少一次性用品,例如餐飲業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旅館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日用品等。《條例》還涉及了分類收集、運輸等垃圾治理體系其他方面的規定。違規者個人最高罰款200元人民幣,單位混裝混運垃圾最高可被罰款5萬元。

然而,上海的乾濕垃圾分類方法卻被調侃成為了「全民知識競賽」,有市民在網上就表達這種分類方法非常不便利。有網友用珍珠奶茶作比,如果喝完了奶茶,沒有一點殘渣,就可以將杯子扔進乾垃圾桶,但是若是沒喝完,需要將奶茶倒入下水口,珍珠等殘渣丟入濕垃圾,杯子及吸管丟入乾垃圾,塑料蓋扔到可回收垃圾。

媒體人蔣亦凡則認為乾濕垃圾的叫法具有誤導性,應根據事物的本質而非表象來設置類別。他指出濕垃圾的正確命名是「有機質垃圾」,回收意圖是讓源自植物光和作用的有機物可以重返土壤,例如裝過水產的塑料袋等「濕的垃圾」就不會被誤分類為濕垃圾。亦有網民認為濕垃圾需要脱袋倒入垃圾池會帶來異味和病毒。

對於垃圾分類,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和管理研究所所長諸大健在《垃圾革命:東京經驗與上海戰略》的講座中提到,日本的垃圾分類按階段推行,1980年,垃圾只被簡單的分為可燃與不可燃,1990年代進一步區分出資源垃圾和大件垃圾,目前日本的生活垃圾被大致分為有毒有害垃圾、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資源垃圾、大件垃圾五類。這對於居民的要求較少,且給予居民較長的時間適應垃圾分類的過程。

撤桶與定時定點等措施也引來了諸多不滿,政府將社區樓道和門洞原有的垃圾桶撤走,集中放置在指定點位,居民也只有在固定的時間前往這些點位,才能投放垃圾。有網民反映這難以滿足居民正常扔垃圾的需求,例如部分小區將扔垃圾的時間定為傍晚五點半至七點半,上班族群無法在規定時間扔垃圾,且新設置的垃圾存放點無法承載巨大的垃圾量。在上海,甚至催生了代扔垃圾的新服務。上海崇明區書記唐海龍表示,撤桶的目的是從根本上減少源頭污染。

同時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除了做好源頭分類外,垃圾收集、運輸處理、後續處置環節也必不可少,例如若垃圾桶的垃圾已經分好類,卻被一股腦倒進一輛垃圾車上,就功虧一簣了。目前根據有關部門公布的數據推算,上海生活垃圾焚燒和填埋處理佔比80%,循環利用的垃圾佔比20%,而與上海不同的是,東京不直接填埋垃圾,而是將焚燒過後的灰燼進行填埋,處置結構更環保。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宋國君表示,提高垃圾處理能力要讓分出的資源物實現再商品化,在回收物流、垃圾處理化工廠等方面都需要堅持市場運營。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 張美悅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