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德先生賽先生,還是愛國?五四百週年,我們應該如何思考這場運動的意義?

習近平表示五四運動的核心是愛國主義,有評論指此種說法與五四精神想背離,亦有人認為現實強調「愛國主義」有其必要性,你怎麼看?

中國郵政定於2019年5月4日發行《「五四」運動一百週年》紀念郵票1套2枚。

中國郵政定於2019年5月4日發行《「五四」運動一百週年》紀念郵票1套2枚。圖:IC photo

端小二2019-05-05 發起

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上表示,五四運動的核心是愛國主義。有評論指此種說法與有悖於五四精神,亦有人認為現時強調「愛國主義」有其必要性,你怎麼看?

中國媒體將藝人蔡徐坤等人列為五四青年候選人掀爭議,他們是合適的人選嗎?你怎麼看?

五四運動100週年的今天,我們應該如何思考這場運動的意義?

20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百年紀念日。為紀念此次運動,4月30日,中共中央在京舉行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習近平在此次會議上指出,「五四運動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強調紀念五四運動、發揚五四精神、加強相關研究,又要求「闡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青年運動的關係,加強對廣大青年的政治引領,引導廣大青年自覺堅持黨的領導,聽黨話、跟黨走。」

習近平表示,五四運動的核心是愛國主義,誓言「國土不可斷送、人民不可低頭」,奏響浩氣長存的愛國主義壯歌,實現了中華民族自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全面覺醒。

習近平並稱,五四運動推動中國社會進步,促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並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幹部上的準備,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明報》分析,習近平在此次講話中主要強調了愛國主義,在7千多字的講話中,18次提到「愛國」一詞。他說:「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愛國是本分,也是職責,對新時代中國青年來說,熱愛祖國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但對五四運動突出的「民主與科學」精神,即「德先生和賽先生」(Democracy and Science),以及反封建等主題卻提得不多。

獨立學者胡平認為,將五四精神的核心定義為愛國主義這種說法與五四精神「最相背離」。他認為,五四運動的核心是批判政府,反對政府簽訂與日本簽訂《對華二十一條要求》。「這明顯說明,愛國不等於愛政府,而是以對政府提出異議的方式實現。」

支聯會常委、教育界前立法會議員張文光認為,「愛黨」是習近平後來的演繹,不是五四運動的原貌。張文光稱,1919年五四運動的緣起是一場愛國運動,以反對外國對中國的侵略,後來發展成新文化運動,主張引入西方的科學和民主。張認同,李大釗和陳獨秀等個別人士在五四運動後的確成立了中國共產黨,「但這並非五四運動當年全部的想法」。他認為真正繼承五四運動精神,就應該推動中國走向科學與民主,讓學生有獨立思考和自由選擇。

但亦有聲音對宣揚「愛國主義」表示支持,香港青年民建聯主席顏汶羽表示,今日國家在與西方世界接軌和價值交流上有明顯進步,反而是香港青年對「愛國情懷」太過陌生。他提及,在香港教科書中,中國歷史「往往一頁就講完」,而高中選中國歷史的學生則少之又少。

(編按:端傳媒五四百年系列文章,提供更多反思和見解,供各位讀者參考。

關於五四運動紀念活動,幾日之前4月15日,新京報發起評選的「北京青年」五四獎章亦引發爭議。該獎項候選人包括田昕、為聾啞人打官司的律師唐帥、華晨宇 、蔡徐坤 、劉肖、醫學科普達人李治中、治沙人郭璽……等30位社會各領域的新青年代表。

其中,蔡徐坤為2018年以中國綜藝節目《偶像練習生》出道的藝人。新京報在其後發布對蔡徐坤的專訪《熬過來,就是變強大的過程》中,蔡徐坤稱能在生活和自己喜歡的事業上提高自己,給身邊人帶來積極正能量。但蔡不久前,曾被共青團中央批評其微博一億轉發流量造假。

有網友評價這是「對五四精神的侮辱」、「不配擔當青年榜樣」。也有網友反駁,不能因不了解就隨意貶損藝人。

五四青年的娛樂化在之後亦引發爭議。5月4日,人民日報新媒體平台邀請蔡徐坤、楊冪等明星解讀五四青年關鍵詞,獻禮百年五四精神。同日,人民日報官方微博也點名易烊千璽、張一山等藝人暢談青春夢想。共青團中央微博也點名李宇春、張藝興等人向祖國致敬,歌頌青春。新華網也邀請李易峰出演微電影《青春與祖國同在》,讓其演繹百年前的中國青年。

5月2日,流量偶像易烊千璽在湖南衛視五四文藝晚會表態宣誓:「百年傳承,今日到我,激蕩未來,壯志在我」,網友評其為「根正苗紅」。

狹義的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期間,北京爆發的一場學生運動。運動起因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舉行的巴黎和會中,西方將戰敗國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學生領袖因對當時北洋政府未能捍衞國家利益極度不滿,從而上街遊行表達不滿。當時最著名之口號是「外爭國權(對抗列強侵權),內除國賊(懲處媚日官員)」。

5月4日,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的學生運動隨之展開,包括廣大公民、市民和工商等領域人士廣泛參與示威遊行、請願、罷課、罷工和暴力對抗政府。

而中國知識界和青年學生亦在此後發起反思及批判華夏傳統文化,追隨「德先生」(「民主」的英文「Democracy」)和「賽先生」(「科學」的英文「Science」)為主的新文化運動。成為影響中國歷史的重要事件。

《五四之魂:中國知識分子精神史》作者林賢治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稱,十年前我說五四精神已經死了,今天它是更死了。

香港學者周保松稱,最有現實主義的五四精神,即是可以容許自由討論「五四意義」的精神。百年之後仍然在講民主、自由,想想也是無言。

在五四運動100週年的今天,我們應如何反思這場運動?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