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共青團建議三年內組織千萬人次志願者下鄉,能否解決城市就業崗位不足問題?

有網友拿青年志願者「三下鄉」與毛時代「上山下鄉運動」相比,你怎麼看?

2019年4月9日,廣東省一個「三下鄉」活動在韶關市舉辦。

2019年4月9日,廣東省一個「三下鄉」活動在韶關市舉辦。圖:IC photo

端小二2019-04-13 發起

有網友拿青年志願者「三下鄉」與毛時代「上山下鄉運動」相比,你怎麼看?

用鼓勵青年「上山下鄉」的方法來解決就業問題,是個好辦法嗎?

「青春建功行動」能夠為鄉村帶來實際的改變嗎,你怎麼看?

1000萬人次參與「三下鄉」,是讓geng2019年3月22日,共青團中央印發《關於深入開展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組織大批青年志願者下鄉,此次行動目的是為2018年2月5日發布的《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 (2018—2022 年)》聚集人才,「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廣大青年中入腦入心見行動...帶領廣大青年聽黨話、 跟黨走, 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貢獻青春力量。」

為達成上述目標,《意見》提出六個重點項目,其中引發爭議的主要有三項。其一,「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該項目目標為,在2022年之前,組織超過1000萬人次大中專學生去農村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其二,「外出青年返鄉創業『燕歸巢』工程」,目標是力爭到2022年,服務10萬在外青年返鄉就業創業;其三,「在外學子『返家鄉冶』社會實踐活動」到2022年,力爭累計組織動員不少於1萬名在外學生黨員、 團員「返家鄉冶」,兼職擔任基層團幹部。

此消息經《新京報》、《環球時報》等媒體披露後,很快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4月9日,土地流轉信息平台「土流網」發布《幹大事!國家計劃3年內動員1000多萬青年下鄉》一文(目前已遭刪除),隨後又有媒體發布《「上山下鄉」要復活了?》等文章。

有網友擔憂《意見》或將成為「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2.0版」,更有網友表示「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廣大青年中入腦入心見行動」這樣的表述,不免讓他們想起當年毛澤東號召青年的口號:響應毛主席號召,懷著一顆紅心和滿腔熱情到農村廣闊天地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實際上,早在去年就曾有學者提議鼓勵年輕人上山下鄉。2018年3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教授于鴻君撰文,希望國家啟動「新時期上山下鄉工程」,目的是為緩解中國當前所面臨的就業壓力。他提到,2018年全國共有860萬大學畢業生,同時待就業的農民工、青年、復轉軍人等加起來約有3000餘萬待就業人士,但據測算新增城鎮就業崗位最多只有900萬。

為解決上述問題,他提出要選招200萬大學生到農村任教師、醫護人員、農業技術員、公共服務人員和「村官」,並提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給特殊補貼每人每月4000元(人民幣,下同)左右,總計支出為2年2000億元左右。

對於毛時代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于鴻君認為「客觀上形成了雙向互動式教育,他們(知識青年)也改變了農民,如生育觀念、衞生習慣等,甚至能夠改變農民子弟的命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又稱,雖然當年很多知識青年付出了青春,「把一代人毀掉了」,但如果把運動「放在廣闊的歷史背景看,放在國家、民族發展的大格局中來看,則是十分有益的,至少可以說利大於弊。」他聲稱,「上山下鄉」讓青年「了解了中國的基本國情,為後來回城有所作為打下了必要的基礎。」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2.0版」?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後后簡稱為「上山下鄉」)是指1950年代至1970年代的之間,中國政府組織城市知識青年到農村定居和勞動的政治的政治運動。文革期間,中國領導人毛澤要求城鎮青年前往農村,「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據統計,彼時知青下鄉人數超過了1600萬,共有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移去到鄉村。該運動對日後的中國造成深刻的影響,在此期間,1966、1967、1968三屆初高中學生(後又被成為老三屆),幾乎全部前往農村,到後期上山下鄉運動變為強制性政策,有不少家庭遭到拆散,而部分老三屆學生也因為沒能在學齡期間接受教育,在之後的九十年代下崗潮中遭到單位裁員。

此次《意見》出台的背景,與「上山下鄉」有頗多相似之處,其中最主要一點是經濟下行、失業壓力增加。目前學界對「上山下鄉運動」發動目的尚且未有結論,但西方學界較傾向於認為毛澤東發動運動的原因之一是解決城市就業。1968年12月23日,《人民日報》最早發表的動員報道《我們也有兩隻手,不在城裏吃閒飯》似乎確證了解決失業的說法。

而目前中國大陸似乎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今年年初裁員潮讓不少人錯愕不已,先是滴滴宣布裁員15%,接著美團、人人車、網易等公司也相繼曝出大批裁員。自去年10月,阿里、京東、華為等公司亦紛紛傳出停止社招的消息。

與於此相對應的是2019年中國應屆高校畢業生規模再創新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邱小平日前表示,2019年的應屆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到834萬。這一數字同比增加14萬人,較2004年的280萬畢業生,增加了197%。面對事業壓力,讓青年「上山下鄉」的動議一直在不斷醖釀。

但也有人並不同意這種想法。輿論發出質疑兩天後,共青團中央在微博闢謠稱,「三下鄉」是專有名詞,指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另外又指,1000萬人次也不等於1000萬青年。

《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隨後也跟進評論到:三下鄉活動是在暑期進行,且是自願選擇,與「運動」式的「上山下鄉」不同,「當年上山下鄉的城鎮中學畢業生是到農村落戶當農民,而現在的青年志願者是去把城市先進文化向農村推廣。」

有網民注意到區別,認為讓城市青年改變農村未嘗不是好事。也有學生表示,此前在校多次參加「三下鄉」活動覺得受益匪淺。但仍有不少網名擔心《意見》會變為強制性質,認為三年湊夠1000萬人次參與「三下鄉」,若不強制幾乎沒有實現的可能。

共青團中央發布意見,三年內組織1000萬人次青年志願者下鄉,你怎麼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