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江蘇環衛工獲派智能手表監測效率,這樣的管理是否有效和合理?

數據化管理和人性化之間,應該如何平衡?

近日,南京河西區域的環衞工人配發了一款手錶,除定位功能外,工人們只要在原地停留休息20分鐘以上,手錶就會自動發出「加油」的報警聲。

近日,南京河西區域的環衞工人配發了一款手錶,除定位功能外,工人們只要在原地停留休息20分鐘以上,手錶就會自動發出「加油」的報警聲。攝:Wang Zhao/AFP/Getty Images

端小二2019-04-04 發起

為環衞工人配備智能定位工具進行實時監控,是否是對工人自尊的傷害?

停留超過二十分鐘即被視為違規停留,規則是否太過僵硬?

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數據管理」和人性化之間,應該如何平衡?

三月初,江蘇南京河西區域的環衞工人被發放了一批智能手錶,功能包括報時、實時定位、緊急求助等,同時,上班期間如果在原地停留超過20分鐘,工人便會被視為違規停留,手錶會自動發出「加油」語音,提示環衞工人繼續工作,並自動上報管理處。這項新舉措引發部分環衞工人不滿。

在南京河西建環公司「智慧環衞」綜合調度監控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可以精準顯示所有環衞工人的定位,管理人員也可以隨時調出每一名員工的工作軌跡。負責監控的職員湯海平表示,智能手錶主要有三個考核功能,包括統計工人的出勤次數、紀錄工人違規停留和脫離工作區域的情況,可以對清潔工人進行全方位監控。

環衞工人對此新措施意見不一,有人認為只要將負責的區域打掃乾淨即可,不應限制工人休息時間,而運用科技手段逼迫員工到處跑是「神經病」,同時,年紀較大的環衞工人對於高科技產品不習慣使用而遺漏在家或丟失,導致被扣錢;也有人認為這項措施可以解決部分環衞工人工作「心不在焉」、「出工不出力」的現象,對認真工作的自己沒有影響,只有那些原本想偷懶的員工才會反對。

為環衞工人配備智能定位器早有先例。2017年4月,深圳城管局環衞處為環衞工人安裝GPS定位器協助考核,工人遲到早退、離開工作區域、原地停留超過15分鐘都會被扣薪水;2018年11月,在南京雨花台區,也有環衞工人被要求將發放的手機放置制服口袋中,攝像頭朝外,以便後台管理人員可以通過手機對環衞工人的工作情況進行實時監控。若工人工作中休息超過一定時限,後台人員會直接通過電話聯繫工人督促他們繼續工作。

深圳市環衞清潔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田海鵬表示,定位儀是一種創新管理手段,「需要一個適應過程」,應該辯證看待。智能定位工具一方面對考勤、工作效率以及其他不規範行為可以起到一定監管作用,但是,要真正提高環衞質量也需要靠環衞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環衞工人的責任心。

深圳寶安區的一家清潔公司負責人劉經理表示,政府的這項措施「合理但不合情」,在具體操作層面上依舊存在很多難題。例如,臨時大型清潔工作需要調配周邊區域的環衞工人,系統卻將調動的員工紀錄為「越崗」。另外,暴雨或酷暑天氣要求原地停留不能超過二十分鐘也有些過於苛刻。

新京報評論稱,從結果主義導向來看,「動不動」和「淨不淨」之間似乎並沒有必然聯繫。一味給環衞工人上「緊箍咒」,很可能適得其反。「即時監控」加「數據管理」是一種創新,但也應契合人性化預期。

對於「完成打掃工作之後休息超過20分鐘是否會受懲罰」的問題,河西建環公司市場業務部部長未有正面回應,但表示如果環衞工人停留在某地超過45分鐘,工作肯定不達標。

對工人的智能手錶監控,是否合情合理?

文:實習記者邱子航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