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論文數據庫「知網」涉壟斷爭議,知識類數據庫應當公開嗎?

中國大陸最大的學術數據庫中國知網再陷壟斷爭議,有人認為其依託過去的政府支持一家獨大,有人則表示可以理解其公共服務屬性需要激勵機制,你怎麼看?

知網被蘇州大學法學院一名學生告上法庭,原因是該學生只想下載一篇7元的付費論文,卻需要先充值至少50元錢,但剩餘金額卻無法退回。

知網被蘇州大學法學院一名學生告上法庭,原因是該學生只想下載一篇7元的付費論文,卻需要先充值至少50元錢,但剩餘金額卻無法退回。圖:Imagine China

端小二2019-02-15 發起

中國大陸最大的學術數據庫中國知網再陷壟斷爭議,有人認為其依託過去的政府支持一家獨大,有人則表示可以理解其公共服務屬性需要激勵機制,你怎麼看?

學術資源網站應該收費嗎?如何兼顧價格、使用權益及知識的公共性?

近日,蘇州大學法學院學生小劉因最低充值限額問題,起訴了中國大陸最大的學術數據庫中國知網的運營商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主審法官認為,知網侵犯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限制了消費者的權利。是次判決在演員翟天臨涉抄襲後,又使知網陷入「壟斷」的風波。

據財經,當事人小劉2018年5月25日在知網下載名為《中藥》的文獻時,網頁提示需付費7元人民幣,然而在付費頁面的所有充值方式均設置了最低充值限額——50元人民幣。小劉在購買後向客服提出退款要求,客服卻表示退款需手續費且程序複雜。溝通無果後,小劉將知網告上法庭,他認為知網的規定侵犯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

江蘇省姑蘇區法院認為,知網在此案件中對於最低充值額的設定佔用了消費者的多餘資金,侵犯了消費者自主選擇權,雖涉及金額較低,但認為該做法同樣應當引起重視並加以規範。

據中國知網官網,知網是中國國家知識基礎設施(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的主要訪問平臺。始建於1999年6月,CNKI工程是以實現全社會知識資源傳播共享與增值利用為目標的信息化建設項目。CNKI依托其主導產品《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形成了中國最大的具有壟斷地位的,集各種全文學術信息於一體的網站。

然而與此同時,知網也曾數次因漲價與高校發生衝突,並曾涉知識產權侵權。知網,也如同一張織網,兜住了無數人的利益。

爭議與利益同在

據財聯社,2017年知網凈利潤高達1.96億元,毛利率高達61.23%,背後依靠著國家的政策支持和同方公司的雄厚實力領先於市場。讀者每次在知網上下載文章,都會進行收費。可見下載服務是知網獲得高營收的主要方式。

據錢江晚報,針對個人用戶,知網采取按篇收費與按頁收費兩種標準。按篇收費價格為每篇7.5至25人民幣/篇,而按頁收費則為每頁1元人民幣左右。

而對於高校或圖書館等團體客戶,知網則采取按年包庫的方法。以山東大學為例,中國政府采購網顯示,其2017年12月21日成交的中國知網中文數據庫采購項目,最終成交金額為117.9萬元。

事實上,在2016年前,山東、雲南、湖北等地多家高校,就曾因知網數據庫續訂價格過高,而停用知網。2016年1月,武漢理工大學發布了知網停用的通知,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稱,2000年以來CNKI公司對該校的報價每年漲幅超過10%,從2010年到2016年的報價漲幅為132.86%。2016年3月,北京大學在官網上曾貼出知網即將停用的通知,並表示「不向商家過分的漲價行為輕易妥協。」

而據公告資料,知網收錄的文章,一部分來自其購買版權的期刊,其余部分則直接來自原作者,對於來源期刊的文章,知網並不向文章作者支付費用。

知網官方稿酬標準為「博士論文著作權人一次性獲得面值400元人民幣的CNKI網絡數據庫通用檢索閱讀卡和100元人民幣的現金稿酬,碩士論文著作權人一次性獲得面值300元人民幣的CNKI網絡數據庫通用檢索閱讀卡和60元人民幣的現金稿酬。」然而卻被不少網民指存在稿酬拖欠、數據庫本身收費過高等問題。

另據新浪科技,早在2008年,就有百余名碩士、博士將知網告至朝陽法院。原告稱發現自己的學位論文未經許可就被擅自收入同方知網「中國優秀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並對外銷售牟利,而且在中國知網上通過「中國優秀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提供論文的在線閱讀和全文下載服務,向網絡用戶收取高額費用。

資源壟斷與知識付費爭議

從百名碩、博士聯合起訴知網侵權,到近年包括北大在內的多所高校一度宣布停用知網。一直以來,知網都伴隨著不絕的質疑聲與指責聲。

其實不止知網,國內的萬方、維普,國外的Science、Wiley、Elsevier、ebsco等都有著不盡相同的收費模式,常常引起業界和學界的不滿。據中國教育報刊社,以中國高校圖書館打交道最多的數據商之一「愛思唯爾」為例,國際數據商巨頭年復一年地漲價,是高校圖書館的數字資源購置費飆升的重要因素,並且其漲價幅度,常常到了令高校難以接受的地步。而著名科技新聞網站Sciencealert則評價,這是一個全球範圍內「難以置信的、利潤豐厚的商業模式」。

中國青年報評論認為,像知網這樣的學術數據庫,理應微利經營。一則,它匯聚的學術成果並不是自己生產的,它只是公共知識的搬運集散地,沒有理由將那些公共資源拿來攫取暴利。二則,雖然它要向期刊采購一些學術論文,向論文作者支付一定稿費,但是,也有海量論文資源是作者低價乃至無償共享的,有償采購與無償使用兩相抵消,經營成本並不會很高。

媒體人方可成引述互聯網天才Aaron Swartz的故事認為,知網等類似的學術數據庫下載和收費體系中不合理之處在於,下載者支付的費用並未流入研究者,而是流入了學術出版商的收入中。與此同時,學者的研究經費卻非出版商提供。

據《財經》,知網為自己辯護稱,如果應用廣泛的數據庫把期刊全部免費,會直接沖擊期刊發行,進而損害期刊的根本利益。開放獲取的學術期刊,背後都有某種盈利模式。國外品牌好的期刊和傳播平臺要作者或上平臺的期刊付費,但收費發表有學術不端的嫌疑;國內品牌好的開放獲取期刊主要靠政府和社會資助,難以持久。「這是一個產業生態,不能亂搞。」

支持知網的網民們也表示,知網的文獻是需要支付版權費的,而文獻的加工、儲存等均需要技術和資金支持。另有網民表示,知網雖屬壟斷地位,但其內容具有極強公共服務屬性,而免費提供缺乏必要激勵,因而建議可改為「市場定價+競爭+補貼」的模式。

價格,使用權益,知識的公共性.....學術數據庫是否應當收費?若收費應當如何收費?.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徐涵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