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流浪地球》之爭:它是「科幻新紀元」,還是「宇宙版戰狼」?

電影《流浪地球》掀起關於民族主義的大爭論,是自身攜帶國家論述的「宇宙戰狼」,還是被國家論述裹挾的科幻電影先鋒?你怎麼看?

《流浪地球》電影劇照。

《流浪地球》電影劇照。圖:Imagine China

端小二2019-02-09 發起

有人盛讚《流浪地球》中地下城細節在地化亮眼,有人則指聲稱硬科幻卻有科學疏漏,《流浪地球》的細節你還注意到了什麼?

《流浪地球》掀起關於民族主義的大爭論,是自身攜帶國家論述的「宇宙戰狼」,還是被國家論述裹挾的科幻電影先鋒?你怎麼看?

勇氣、想像力、國族主義、細節、硬科幻......在科幻及科幻之外,你看到了什麼?

編註:以下內容涉劇透。

改編自雨果獎得主劉慈欣同名小說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於農曆新年(2月5日)在中國大陸院線上映,截至2月8日下午3時,4日票房已高達10.3億人民幣(約11.9億港幣),更有預測認為最終票房可達45億。而在攀升的票房成績之外,關乎意識形態及電影本身的爭議卻瀰漫於中國大陸各個網絡平台之中。

由屈楚蕭、吳孟達、吳京等主演,郭帆導演的電影《流浪地球》主要講述了在太陽即將毀滅的威脅下,人類為生存開啟「流浪地球」計劃。期間,劇中人物經歷了火種計劃及反抗火種計劃,最終決定自救,借助木星表面氫氣燃燒的推動力,及遍布地球的巨型發動機,人類連同地球一起「流量」宇宙,找尋新的據點。

原同名小說作者劉慈欣被譽為中國科幻第一人,2015年曾以作品《三體》獲雨果獎,是首位獲得該榮譽的中國科幻作家。2019年1月20日,劉慈欣在《流浪地球》超前觀影會後表示,電影是對小說全新的再次創作,且「出乎意料的成功」。

據中國大陸媒體報導,影片75%的特效由內地製作團隊完成,製片預算則達5000萬美元(約3.9億港幣),新華社稱,電影「營造出令人歎為觀止的視覺奇觀」,指有望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然而,關於電影本身及其涉及的意識形態,卻形成影片評價的大撕裂,科幻元年與宇宙戰狼的爭議。

「硬科幻」與電影細節

影片場景的工業氣息及自片頭起便不斷出現的天文知識等,讓不少人稱之為中國第一部硬科幻影片。同時,冰封的上海東方之珠、地下城裏的春節及各種方言、運輸車上的交通規則說明,也被不少影評稱讚其做到了較好的科幻電影本土化。然而,人物及情節的細節處理,及其科學性也受到一些爭議。

硬科幻

硬科幻(Hard Science Fiction,Hard SF)是科幻文學分支,相對於軟科幻,硬科幻更推崇對科學精神的尊重及科學細節合理性。彼得·史凱勒·米勒於1957年首次提出硬科幻這個名詞。

影評人張小北認為,影片的視覺效果是值得肯定的,尤其相較於國際同類型影片,可以說是「超高性價比」,他認為,故事節奏觀感較為主觀,但《流浪地球》算成功完成了「為中國電影開創新類型的使命」。

科普論壇果殼網中有作者撰文介紹了影片中重元素聚變、木星彈力彈弓、洛希極限(Roche limit)等天文知識內容。另有網民匯總了大量地下城中面人、舞獅等中國元素細節,及地面上國際元素細節。

然而,《中國新聞周刊》評論肯定了影片對中國科幻電影的影響,但同時也指出,該片只是達到了硬科幻的基本要求,僅僅運用了基礎的天文知識。其他的情節,如在地球上建立反向發動機、被木星引力捕獲、太空倉生活常識等,經不起深究。

影評人「所有團的團長」也表示,《流浪地球》在人物塑造、故事推進、節奏與情緒調控、劇本的科學設置等方面,都徘徊於及格線甚至夠不上及格的水平,並認為,國產的突破的確值得讚揚,但並非「遮羞布」,《流浪地球》僅僅是開始而遠非優秀,「我希望中國的電影觀眾會因為浩瀚宇宙的無窮感慨流淚,而不是刻意煽情。」

「科幻元年」與「宇宙戰狼」

《流浪地球》自上映後,不斷有評價指其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序幕,而《紐約時報》亦指《流浪地球》讓中國電影業也進入了太空競賽。然而與此同時,由於部分對電影低評價的網民收到了粉絲謾罵私信,官方媒體亦不斷為其造勢,《流浪地球》又被拉入國家主義的戰場。

影片導演郭帆在接受採訪時稱,將地球帶走的想法體現了中國人的土地情節,這在其他國家的科幻電影中鮮少存在,另一個則是集體營救。「中國科幻文化內核應該就基於這兩點,一個是我們對土地的情感,一個其實是集體主義的。」

電影主演李光潔向《南方週末》表示,吳京所飾演角色的自我犧牲形象普遍存在於中國的文化、教育及歷史中,「但好萊塢大片裏的超級英雄一定會活下來,這就是文化差異,我們對性命的認知是不一樣的。」同名小說作者劉慈欣則表示,《流浪地球》是「第一次真正把中國人的情感放在太空尺度上,放在末日情境下表達出來」。

媒體人紀小城認為,影片中並未出現領導人,體制的決策也被反抗,而「春節」「親情」等主題則由過年引出,因而並不能被認為是「宇宙戰狼」。

媒體人楊歡表示,試圖跳脫民族思維桎梏的批評者們最終仍以民族主義做註腳,「我們都要把地球開往半人馬座了,此刻卻還在網上對罵。然而這已經是電影之外的事情了。」

另有論者則表示,攻擊電影評價的影片粉絲們「即便在接觸過數量可觀的中外科幻作品之後,也依然跳不出自己狹隘的意識形態視野,信仰集權,信仰社會達爾文,信仰成功、功利、世俗,抵觸西方、抵觸普世價值,抵觸進步主義、世界主義」,並將西方當作需要對抗的假想敵,動輒「為中國科幻揚眉吐氣」、「超英趕美」,他認為,這些粉絲的狂熱之勢「基本就是第二次戰狼熱潮」。

你看過《流浪地球》了嗎?「科幻新紀元」,還是「宇宙戰狼」,你怎麼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