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馬凱、馬建、巴丟草,連續三件異議者事件,香港言論自由已岌岌可危了嗎?

「大館」以「不願見到大館成為任何個別人士促進其政治利益的平台」拒絕中國流亡作家馬建的活動,你怎麼看?

2018年11月9日,流亡海外的中國異見作家馬建於傍晚抵港,在抵港大堂見記者。

2018年11月9日,流亡海外的中國異見作家馬建於傍晚抵港,在抵港大堂見記者。攝:端傳媒

端小二2018-11-09 發起

「大館」以「不願見到大館成為任何個別人士促進其政治利益的平台」拒絕中國流亡作家馬建的活動,有人指大館所為已與「促進政治利益」無異,你認同嗎?

巴丟草、馬凱、馬建,連日內香港連續三起打壓異議者事件,有人憂慮這是香港言論自由空間進一步縮小的訊號,有人認為有的是民間自我審查,你怎麼看?

七個傳媒組織發表聯合聲明指「過去一周是香港言論自由史上的黑暗日子」,香港言論自由已岌岌可危了嗎?

在11月2日政治漫畫家巴丟草的香港展覽被主辦方以安全考慮取消後,11月8日晚,中國流亡作家馬建原訂於10日舉辦的兩場講座也因場地方稱不願成為「任何個別人士促進其政治利益的平台」而被迫取消和尋找替代場地;同日,《金融時報》報導指其早前工作簽證被拒的亞洲編輯馬凱(Victor Mallet)昨日以旅客身分入港再度遭拒。

近日來連續三起異議者在港被打壓的事件引發眾人對香港言論自由空間收縮的憂慮,香港立法會議員毛孟靜擔心連續的事件造成「骨牌效應」,《彭博社》11月9日發文指「有些國家可能已將香港視為『中國的另一個城市』(Some nations may already see Hong Kong as ‘just another Chinese city’)」。

在11月6日結束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對中國5年一度的普遍定期審議中,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稱,「近期對香港一些人權狀況的關注,是不必要、毫無根據、不成立的(unwarranted, unfounded and unsubstantiated),是出於誤解和對香港真實情況缺乏了解所致。」更含蓄回應香港外國記者會第一副主席、《金融時報》亞洲新聞總編輯馬凱(Victor Mallet)簽證被拒事件指,「所有這類決定均由入境處根據香港法律及現行政策,並考慮到每宗個案的個別情況而作出。任何關於香港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受到威脅的憂慮都是毫無根據的。」

包括香港記者協會、香港攝影記者協會、獨立評論人協會等7 個傳媒組織9日發表聯合聲明,指「過去一周是香港言論自由史上的黑暗日子」,警告事態發展已為香港言論自由打響「三記喪鐘」,「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和新聞自由是香港賴以成功的關鍵所繫......真理得以辯明,資訊得以流通,香港成為獲得國際信任的最自由經濟體。」

中國流亡作家馬建

8日晚,流亡英國的中國作家馬建原訂於週六(10日)在大館舉辦的兩場香港國際文學節講座也遭場地方取消,目前由香港賽馬會營運的大館稱「不願見到大館成為任何個別人士促進其政治利益的平台」,其今日(9日)下午抵港成功入境後再度被通知轉換的活動場地 The Annex 也拒絕舉辦講座。

馬建本人9日下午在Twitter中回應大館到,自己是小說作家而非社運人士,並不會宣傳個人的「政治利益」,出席文學節也是想研討其新作《中國夢》。馬建表示,「我的『政治』很簡單:我相信言論自由和思想自由,失去他們,人生將沒有意義。」

而轉換場地後再度遭拒的馬建則表示很難過,預計下週一(12日)返倫敦,在港期間會與文化屆朋友談小說和文學。

I wouldn't use Tai Kwun as a platform to promote my 'political interests'. I'm a novelist, not an activist, and am attending the Festival to discuss my new novel, China Dream. My 'politics' are simple: I believe in free thought and free speech. Without them, life has no meaning.

马建 Ma Jian

香港國際文學節於2001年成立,每年11月會邀請世界其他地區及本地作家和讀者交流,今年其主題為女權主義、LGBTQ+及文學共融、旅遊寫作,並選址於大館舉行為期10天的活動。

65歲的馬建則計畫在是次文學節中參加兩場活動。一場是出席「香港文學透視」座談會,與香港作家韓麗珠及吳美筠對談探討香港文學的現況及未來。另一場則是「馬建:中國夢」的講座,主要分享其上週在英國出版的新作《中國夢》(China Dream),內容多有對當代中國政治及社會現狀的諷刺。出版方更描述該書指「對極權主義的辛辣諷刺,揭示了一個國家被唯物主義蒙蔽並由暴力與謊言統治會是什麼後果」。

馬建1986年移居香港,87年發布作品《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蕩蕩》,隨後因涉及藏族內容被禁;89年見證六四事件的馬建又創作小說《北京植物人》,97年至德國魯爾大學任教,99年移居倫敦。其2008年以六四運動為背景寫作的《肉之土》亦成中國禁書,2011年,馬建被中國政府禁止入境,其上一次到香港國際文學節是2013年。

馬建指,是次活動已籌備半年,唯近日才接獲通知稱場地方取消,他表示不能確定被取消的原因,認為可能是大館的自我審查,亦有可能是中國政府的動作。

馬建對《紐約時報》表示,「過去,香港是文學藝術的樂土——一個我們覺得可以躲開中國,找到真正的思想自由的地方,但如今那個時代正在慢慢逝去。」

香港筆會主席傑森·Y·吳(Jason Y. Ng)在聲明中表示,「這次取消活動的決定最低限度是一個自我審查的表現,為香港表達自由受威脅的一連串事件再加一筆。這次事件發生於一個以公帑斥資營運、以藝術及創意為招徠的場地,更具毀滅性。」

民主黨中西區議員、大館諮詢委員會委員鄭麗琼在早上的電台節目中表示,諮詢委員會不干涉大館行政,但認為「不願見到大館成為任何個別人士促進其政治利益的平台」僅是大館總監簡寧天個人說法,是次事件不可接受。作家吳美筠則指舉措粗暴,大館所為已與「促進政治利益」無異。作家韓麗珠表示自由與文學密不可分,是次事件或「引發了人們深層的恐懼,引發了禁絕和來不及的順從」。

香港外國記者會第一副主席、金融時報亞洲編輯馬凱(Victor Mallet)

繼上個月《金融時報》亞洲編輯馬凱(Victor Mallet)工作簽證申請被拒後,其昨日(11月8日)以旅客身分到港,被入境處工作人員盤問數小時後再度被拒入境。馬凱指官方除確認拒絕其入境外,並未提供任何理由。

馬凱曾在今年8月以香港外國記者會第一副主席身分主持「香港民族黨(已遭港府取締)」召集人陳浩天應邀發表的演講,10月港府絕批其續簽的工作簽證,且一直未有交代理由。

外國記者協會今早發表聲明表示「震驚及困惑」,要求政府予以解釋,指這是「完全不合理、嚴重、不相稱的制裁」。香港入境處則表示不評論個案,保安局局長李家超亦稱與言論自由無關,每年均有不獲批准的個案。

目前,17位香港外國記者協會前主席已向特首林鄭月娥發出聯署公開信,要求港府澄清是否繼續支持言論自由;24名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也發表聯合聲明,批「港府淪為不折不扣的北京傀儡」;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則指此次事件是「獨裁政權審查反對聲音」的舉措。

然而,建制派議員葉劉淑儀則稱馬凱再次入港是為了測試港府底線,更有民建聯陳克勤稱,估計馬凱來港會做違反《基本法》和損害「一國兩制」的事。

異議漫畫家巴丟草

中國政治漫畫家巴丟草原訂於11月3日在香港黃竹坑舉辦首個國際個人展出「共歌」,然而主辦方2日稱遭北京當局威脅,基於安全被迫取消展覽。

展覽由香港獨立網媒 Hong Kong Free Press、無國界記者(RSF)及國際特赦組織聯合主辦,定居於澳洲的巴丟草喜歡用諷刺和流行文化進行作品表現,常常以中共宣傳的原型圖像進行諷刺創作。

巴丟草、馬凱、馬建,連日內香港連續三起打壓異議者事件,有人憂慮這是香港言論自由空間進一步縮小的訊號,有人認為有的是民間自我審查,你怎麼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