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中國學者提出生育基金掀非議,怎樣的政策才能提升民眾生育意願?

若有更多有利的鼓勵措施,減低養育孩子的成本,就能提升生育率嗎?還會有其他顧慮嗎?

中國生育率偏低,不少地方政府鼓勵生育。

中國生育率偏低,不少地方政府鼓勵生育。攝:STR/AFP via Getty Images

端小二2018-08-17 發起

南京大學學者提出民眾繳納生育基金,以提升生育率,你認同嗎?

生育該是政府該操心的事嗎?如果是,政府推出怎樣的政策才能提昇民眾生育意願?

中國面臨人口結構失衡,提高生育率成為了各個省市關注的議題。

江蘇省委機關報《新華日報》日前刊等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劉志彪、張曄發表題為《提高生育率:新世代中國人口發展的新任務》的文章,提出設立生育基金等建議。此文引起網絡極大迴響後,央視網刊文批評,稱這種建議於法無據、於理不通、於情不合,既有違常識,也暴露了研究者專業素養的不足。

劉志彪、張曄的文章引述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指出2017年中國大陸全年出生人口1723萬,較上一年減少了63萬,反映全面二孩政策導致的出生人口高峰很可能已經過去。為了鼓勵生育,二人就短、中、長期提出了不同的建議。

中期建議方面,作者建議「公民工資按比例繳納生育基金」,補貼家庭因生育期間中斷勞動造成的收入損失。這項規定40歲以下的公民,不論男女,每年必需以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生育基金,並進入個人帳戶。家庭需要生育二胎或以上才能夠申請取出生育資金和領取生育補貼。一旦公民未有生育,這筆基金待退休後才能夠取回。而公民繳納但尚未取出的基金就會用於補貼其他家庭,不足的部分再由國家財政補貼。

文章也提出全面放開生育、發展幼教產業和托幼服務、延長產假、對二孩減免個人所得稅等建議。最後亦提醒國家生育政策需考慮地區的差異性,根據地區的生育率和老齡化程度制定地方性的人口政策。

除了中國,全球不少國家也推出不同政策解決出生率低落的問題。俄羅斯從2007年開始推行「母親基金」項目,生育第二個或以上的家庭可以申請25萬盧布(約3700美元)的補貼。德國設立了兒童金,每個孩子18週歲成年前,每個月可從國家領取補助。

就「生育基金」建議,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胡繼曄在訪問中表示支持設立基金制度以鼓勵生育,因為「生育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的一個載體」。對於不生孩子的公民,更需要向他們徵收「社會撫養稅」,因為年老時需要其他人撫養,佔用社會資源。

經濟學者馬光遠在個人博客批評「生育基金」是本質上等同罰款。現階段若缺乏更多有利的鼓勵措施,減低養育孩子的成本,市民的生育意願難以回升。他強調國家應該承擔生孩子的成本,因「生孩子是人的意向基本權利,不是強制。」

財經專欄作者齊俊傑則撰文指市民生活負擔太重,難以再養一個孩子。除此之外,大多數家庭也無法確保對兩個孩子做到投放資源上的一視同仁,感到不公平一方有機會產生逆反心理。另有網民就認為羊毛出在羊身上,向納稅人收費才能夠讓國家投放資源鼓勵生育。

劉志彪、張曄兩位學者的文章引起迴響後,央視網刊文批評,稱這種建議於法無據、於理不通、於情不合,既有違常識,也暴露了研究者專業素養的不足。文章認為,生育是人的基本權利,生還是不生,都是個人和家庭的自由。可以通過宣傳鼓勵生育,也可以製定激勵政策引導生育,但不能以設立生育基金之名對不生或少生家庭行懲罰之實。

生育該是政府該操心的事嗎?如果是,政府推出怎樣的政策才能提昇民眾生育意願?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