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土葬?火葬?中國殯葬改革引爭議,風俗與政府規劃的隔閡如何填補?

有人引數據認為土葬並不會對耕地面積帶來太多影響,其所需費用也並不一定比火葬高,改火葬的殯葬改革是否有必要推進?

江西省近年大力推動殯葬改革,阻止土葬,要求民眾全面火葬。但因當局以鐵腕手段推行新政策,更不惜強搶棺木甚至放火燒屍,做法引來批評。圖為2018年4月15日,在江西省鄱陽縣農民上交等待處理的棺木。

江西省近年大力推動殯葬改革,阻止土葬,要求民眾全面火葬。但因當局以鐵腕手段推行新政策,更不惜強搶棺木甚至放火燒屍,做法引來批評。圖為2018年4月15日,在江西省鄱陽縣農民上交等待處理的棺木。攝:Imagine China

端小二2018-08-03 發起

殯葬改革在中國問題頻出,民風民俗與社會制度是二選一的選擇題嗎?它們之間的隔閡如何填補?

有人引數據認為土葬並不會對耕地面積帶來太多影響,其所需費用也並不一定比火葬高,改火葬的殯葬改革是否有必要推進?

有網民提出用補助的方式讓村民更改殯葬方式,這樣合適嗎?

近日來,江西上饒殯葬改革造成民意不滿引發關注,7月31日,幾位江西律師、學者、記者等聯名發表公開信,質疑對火葬改革「一刀切」的合法性,並提出補償問題。8月1日,江西省政府發布公告表示,此前部分鄉縣手法過激,要「因地制宜、補齊短版」。

今年4月,江西弋陽縣漆工鎮楊橋村發生一宗「強行起棺」事件。81歲村民鄭某意外身亡後按照習俗土葬。當時上饒市正推動綠色殯葬政策,有關人士前往鄭某家宣傳政策。家人以「逝者已入棺進墳」,無論如何也不能同意起棺。最終弋陽縣殯葬綜合執法工作組強行起棺,並將棺木及鄭某的屍體送往殯儀館進行火化。

這場名為「深化殯葬改革推進移風易俗」的改革源於4月,不論任何身分、地區,去世後必須採用火葬,不可以土葬,以確保2020年底之前全市火化率達到100%。除此之外市內不同縣也進行棺木收繳,實現「群眾家中無棺木存放、從業人員無棺木工匠、流通市場無棺木銷售」的「三無」目標。

據統計,全市一個月內已經上繳、焚燒棺木5000多份。村民如若主動上繳棺木,將會獲得1000至2000元人民幣不等的補貼;如果村民不願意上繳,執法人員則強制收走棺木。

在中國多地的習俗中,棺材被視為「壽器」。江西素來講究風水,農村依然流傳著「60歲做棺材長壽」的習俗,相信能夠有延年益壽的效用。棺木一般放在家中祠堂或屋頂,作為凝聚家庭的象徵。是次上饒市的大規模「一刀切」收棺活動引起了不少村民的反對,認為有違入土為安的傳統。

類似強制收棺事件屢見不鮮。2012年河南省周口市推行火葬,340萬座墳地被強制推平了200萬座。2014年安徽省安慶市推行強制火葬的規定後,有報導指共有6起自殺事件與收繳或威脅收繳棺木有關。

選擇火葬是因為不需佔用耕地,免用棺木也能夠節省裝殮和埋葬費用。一名上饒市幹部表示,進行土葬後,村民不會在墳墓上耕種,所以每年因土葬佔用的土地會不斷增加。另外他指上饒市正在打造成旅遊城市,市內出現墳墓會有礙觀瞻。

有研究指出,火葬與耕地面積的增減沒有必然的關係。數據顯示,以2017年死亡人口986萬、每人土葬佔地5平方米計算,去年所需的全部土葬面積為7.3萬畝(4930萬平方米),然而與此同時,中國耕地面積為20.23億畝。即以去年死亡人口數土葬100年,至2117年,因土葬失去的耕地面積也僅是全國耕地總面積的零頭。

另外,有人指推行火葬的成本也不比土葬低。土葬只需要購買棺材和壽衣、打造墓地、準備儀式。選擇火葬的方式,不但需要付土葬原本的費用,更要負擔遺體運送、冷藏、火化的費用。

江西省國資委成立了一家註冊資金達2億的殯葬投資公司推動殯葬事業。短暫的時間內,該公司已經承接江西6個地區的殯葬項目。

江西師範大學法律碩士教育中心主任顏三忠教授認為任何公權力行為的正當性,都不能單憑目標正確立足,缺乏了對公序良俗的尊重和對法律程序的遵循,不僅難以保障成效,也可能誤傷人心。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建議,殯葬改革應該循序漸進,例如按照年齡、文化程度、接受程度進行分層,並尊重年事已高,無法接受火葬的老人議員。此外,他還提醒需要留意改革背後的動機,當中可能存在殯葬事業壟斷現象或利用節省下來的用地用以發展。

殯葬改革在中國問題頻出,民風民俗與社會制度是二選一的選擇題嗎?它們之間的隔閡如何填補?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