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食物、口音、童年、認同感、生活時長......家鄉是被什麼定義的?

家鄉對你來說是什麼?有怎樣的影響?提到家鄉你會想到什麼?

日本東京一架行駛中的列車。

日本東京一架行駛中的列車。攝:Chris McGrath/Getty Images

端小二2018-07-01 發起

家鄉是什麼?家鄉對你而言意味著什麼?

成長經歷、環境認同、生活時長......家鄉二字是被什麼定義的?它是人生經歷的指代,還是日後懷想的地點?

在流動性越來越大的現代,不少人選擇做精神的異鄉人,也有人轉頭追尋在地文化,在地與異旅的吸引力分別是什麼?你又傾向於哪種精神歸屬?

家鄉是什麼?

魯迅眼裏大概是叉猹的閏土、斜對門的「豆腐西施」和那片海邊碧綠的沙地,回憶時卻因四周高牆的氣悶和物是人非的悲哀而「不感到怎樣的留戀」。

老舍可能會說起那個有「長著紅酸棗的老城牆」、「花多菜多果子多」的北平,卻又在某個胡同口,遇見掙扎於社會和生活漩渦中的車夫祥子。

把萬水千山走遍的三毛不知會怎樣作答,端小二私心想或許是許下十二遍「但願人長久」願望,有著「你愛談天,我愛笑」溫馨的西班牙大迦納利島吧。

巷子裏滋著油煙的小吃,屋院內操著鄉音吆五喝六打牌的大爺,吵嚷又充滿煙火氣的街市,兒時在路邊餵食的流浪貓狗......每每提及家鄉一詞,多數人腦海中浮現的意象總離不開食物、口音、草木景色,或童年往事。兩個不時便會被提及的字眼,似乎成了某種習慣或某段記憶的指代,順便還裹挾了懷想,或羈絆。

然而與此同時,「世界公民」的價值觀也為越來越多的人推崇,人們不再拘泥於出生地的客觀限制,而將身份認同和自我認同置於更開放的狀態。

作家胡晴舫就脫離了台灣作家過去普遍的「民國流離」或「本鄉本土」的主題,轉而以「流動旅人」的身份記錄旅居城市中人物的故事。在此前端傳媒的採訪裏胡提到:「台灣人是一個先天邊緣的身份,好像沒有什麼天然是你的東西。作為台灣人,我要更用力,才會看到世界的樣子。但作為台灣人,我也可以更自由去探討什麼叫身份,什麼叫人,什麼是人權,什麼是自由,我與世界的關係。沒有一整套穩定的價值系統接在我身上,所以我要自己去摸索,自己去定義。」

事實上,文學、音樂等文藝創作中的貼地和國際已成為兩種脈絡和趨勢,一面是對在地化表達和描述的呼籲,另一面則是更開闊的思辨方式。家鄉的意象,或許是區域化的特徵,或許是親情的羈絆,或許是在不斷變動的認同,也或許是表達的靈感來源,家鄉對你來說是什麼?有怎樣的影響?提到家鄉你會想到什麼?

***

The Next Big Think 活屋十講:第 4 堂【城市的論述變了 家鄉的距離也變了嗎】

對談人:顏廷憲 X 告五人

「愈在地愈國際」不再是口號,它已然滲入當代創作人思維。對音樂人的認識,除了曲風與造型,我們還想探究養成他們的生態與家鄉。從而使音樂史的族譜必須從單一發源的樹狀開始拓寬,長出多元的縱深。

顏廷憲:覺醒藝術負責人,17 歲玩樂團時因嘉義沒有地方可以表演而創辦了 Wake Up 音樂祭,2016 年在故鄉開設了第一家展演空間「傲頭厝」解決了嘉義沒有演出場地的問題,現任金音獎顧問,也參與跨年晚會、台灣燈會...等大型演唱會顧問與演出安排,也是許多樂團國內外演出的巡迴經理。

告五人:由雙主唱、吉他、鼓的四人編制組成,來自北台灣兩座潮濕的城市宜蘭、台北,至此音樂作品天生帶有高濕度。 擅長抒情搖滾、pop 曲風,並嘗試加入迷幻、爵士、funk 等元素,創作淬煉自生活。 2017 年發行首張 EP《迷霧之子》,舉行首次巡迴演出,締造北高三場皆 SOLD OUT 紀錄。

時間:2018/07/04(三) 19:30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永豐 Legacy Taipei 音樂展演空間

【The Next Big Think 活屋十講】

我們把 Legacy 變成一間活屋/他可以是講堂、沙龍、舞台/你的房間或者整個小社會

這裡不給你答案/這裡要你把實驗的火種埋入腦袋/思考、辯證、行動

九組樂團演出 二十位對談者 一場壓軸派對/還有 你 的思想舞台

每月一回 關於音樂與社會/各種可能的未來行動/不服來辯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