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創造101》王菊現象,是人格魅力的張力,還是反主流營銷的狂歡?

對甜美系大眾審美的叛逆?對獨立、自信的讚賞?網絡熱點狂歡的跟風?人設營銷下的假象?《創造101》女團成員王菊爆紅並成為現象文化的原因是什麼?

《創造101》自稱「中國首檔偶像女團競演養成類真人秀」,其挑選101名練習生在4個月中進行封閉式訓練和錄製,王菊即是練習生之一。

《創造101》自稱「中國首檔偶像女團競演養成類真人秀」,其挑選101名練習生在4個月中進行封閉式訓練和錄製,王菊即是練習生之一。網上截圖

端小二2018-05-31 發起

《創造101》女團成員王菊爆紅並成為現象文化的原因是什麼?是叛逆,是對獨立精神的追求,是跟風,是社交網絡熱點的裹挾,還是營銷熱點下的假象?

有人認為王菊所表現的對大眾審美的衝擊是值得肯定的,有人則不看好表示這樣的衝擊效果很短暫,人們還是會回到過去「白瘦」的審美判斷,王菊現象是否只是一部分人一廂情願的狂歡?它是否會掀起審美的變革?

不少評論認為王菊現象如過去的網紅現象一樣,現象本身已經與其本人無太大關係,這一場投票狂歡之後,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中國大陸女團練習生節目《創造101》中的成員「王菊」近三日忽然爆紅, 微博指數、微信指數、百度搜索指數等大陸社交媒體及網絡輿情指數均呈指數型增長,對其個人及其粉絲文化的分析也迅速見諸於各媒體自媒體中,王菊的現象級熱度同時點燃了對大眾審美、女團選取標準等話題的爭論。

自稱「中國首檔偶像女團競演養成類真人秀」的《創造101》由騰訊視頻製作,其挑選101名練習生在4個月中進行封閉式訓練和錄製,擬在最終經全民票選形成一個11人的偶像女團並交由經紀公司運營出道。「王菊」即是其中的練習生之一。

王菊以踢館選手身份加入該節目,因3unshine組合成員有人退賽而得以入選,後複又成為旁聽生。此前節目中,王菊因外形偏胖偏黑而被不少網友以「土黑壯」嘲諷,然而至第五期節目,其因受訪時質疑女團選取標準是否只有外形而開始受到關注和讚賞,第六期節目中更對觀眾喊出「你們擁有重新定義中國第一女團的權利」一句,並因贊助企業之一「英樹」公司稱將為自家投票榜的第一名佈置地鐵列車宣傳,引發粉絲爭票戰而走紅。

微博指數、微信指數及百度搜索指數等均顯示,上週末第六期播出及「英樹」宣稱開始投票打榜後,5月28日至今,大陸社交媒體「王菊」一詞的熱度經歷了指數型飛漲,同時,網絡熱度數據表現集中於北京、長三角地區及廣東等經濟較發達區域,性別比例也以女性居多(佔七成)。

有王菊粉絲對《新京報》表示,支持王菊並為其在「英樹」公司投票中打榜就是在支持「平凡的自己」。曾是主流審美中「白瘦」類型的王菊因一場事故後使用激素而長胖,但在節目中卻以認為「精神獨立」最重要應自己定義時尚為理由而表示對過去的自己並不懷念。王菊的表述被她的粉絲認為「三觀正」,不符大眾審美卻自信獨立,是對「白瘦」單一審美的抵抗。

另外,王菊最初的粉絲中,LGBT群體是其中一支主要的力量,有粉絲對媒體表示,王菊對主流審美體系這種權威的挑戰,對於性少數群體而言是一種精神鼓勵。

粉絲號召為王菊拉票的同時,也形成了相對獨特的群像特徵。王菊粉絲用「菊」字改造了一套語言體系:他們將不了解王菊但被這些信息包圍的人稱為「局外人」,而粉絲們則自稱「陶淵明」或「沈眉莊」(陶淵明愛菊,《甄環傳》中沈眉莊亦愛菊),為王菊拉票或宣傳時會使用自創的打油詩,甚至還有人總結了用「菊」字創造的諧音黑話,稱之為「菊話寶典」。

粉絲拉票打油詩:

你不投,我不投,菊姐哪年能出頭

你不搞,我不搞,菊姐就要被打倒

你努力,我努力,菊姐就能出奇跡

你一票,我一票,菊姐還能繼續跳

「菊話寶典」:

菊菊可危:指的是菊姐現在排名有危險

收斂菊勢:意思是王菊火了之後會有人謾罵有人不喜歡,但陶淵明只需要控制好自己,控制自己的言論,不給菊帶黑帽子

一菊兩得:一票投給菊,接下來的兩次節目都可以享受到菊的精彩表現

菊者自菊:菊粉不詆毀、不議論別人,做好自己,愛菊護菊

多此一菊:多投這一票才是給王菊最好的

菊手之勞:用手機幫菊姐投票才是勤勞

王菊在社交網絡中一夜爆紅後,不少明星也加入了討論,歌手汪蘇瀧表示自己要支持王菊,娛樂營銷號也紛紛從最初嘲諷王菊逆轉了方向,不少KOL更自稱「菊外人」,這些聲音再次為其影響力推波助瀾。另外,「英樹」公司有高層更在微博中表態稱喜歡王菊。

有娛評人認為,王菊現象是大眾審美變化的體現,她「戳破了『美』的標準」,以更獨立自主的形象和專業態度打動了粉絲。不看好王菊的娛評人則表示,對大眾審美的挑戰非朝夕之間,此刻一時間的熱捧不過是大眾的自我安慰。

論者三表稱,「王菊亦是『菊外人』」,他對比過去鳳姐、帝吧等亞文化現象,認為其發展模式和表現大同小異,均遵循著相似的路徑。三表認為,王菊本人不能代表獨立女性的形象,她仍然是在選秀節目中順應遊戲規則並服從人物設定,而她粉絲四處拉票的行為則在打擾他人。「人們似乎太想通過投票去打破規則、打破認知、打破陳舊了,可惜這樣的票只能用來操縱一場遊戲。」

《36氪》的報導也同樣認為,無論過去成為網絡現象的吳莫愁、蔡依林,還是如今的王菊,營銷和大眾的追求其實已與其本人無關,而同時,「互聯網從來都是一個喜新厭舊的平台」,人們會被下一個熱點吸引而忽略掉曾經追逐過的話題。

挑戰了單一化審美的「王菊現象」,會推動大眾審美的革新,還是會隨下一個網絡熱浪消散?為何人們對過去的大眾審美如此叛逆?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