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性別優勢」是客觀存在,還是性別歧視的結果?利用「性別優勢」有錯嗎?

Ayawawa再引爭議。「性別優勢」是什麼?是男女兩性均有的性別特徵差異,還是性別歧視的衍生?

內地網絡紅人楊冰陽「ayawawa」經常錄製美妝視頻,教女性網友如何化妝、打扮,受到粉絲追捧。

內地網絡紅人楊冰陽「ayawawa」經常錄製美妝視頻,教女性網友如何化妝、打扮,受到粉絲追捧。攝:Wu Hao/端傳媒

端小二2018-05-23 發起

Ayawawa情感理論再引軒然大波,因涉及對慰安婦不當言論被禁言6個月。Ayawawa何以在中國擁有巨大市場?

「性別優勢」是客觀存在的,還是性別歧視的演變?利用「性別優勢」有錯嗎?

不同的性別生理/心理特徵,是生而如此,還是社會教化單一化的結果?

一直備受爭議的大陸知名情感博主Ayawawa昨日(5月22日)因此前言論稱慰安婦的存在是女性「性別優勢」的體現,而被微博官方禁言、禁關注6個月。《中國婦女報》、《環球時報》等官媒則在引發爭議當日便對其有關進行駁斥,Ayawawa本人也在當晚道歉稱自己涉及軍事政治內容較少,因而犯錯。

5月18日,一篇名為《情感教主Ayawawa和300萬種擇偶焦慮》 的報導又一次將情感作家Ayawawa推入爭議風暴。文中提到Ayawawa曾讓學員想像日本侵華時的慰安婦,男性被打死了,女性卻因此留下性命,進而得出「女生有性別優勢」的結論。同日,Ayawawa微博也出現相似言論。因其有關慰安婦言論引發眾怒,Ayawawa隨後立即刪帖並道歉。當晚,《中國婦女報》發文《「情感教主」的邪說與時代精神完全背道而馳》,對Ayawawa相關言論嚴厲批評。5月22日,微博官方宣布對「Ayawawa」帳號採取禁言、禁關注6個月措施。

網絡紅人Ayawawa(原名楊冰陽)是一個情感作家,兼營淘寶店鋪,在新浪微博有300多萬粉絲,個人公眾號擁有100多萬粉絲(截止2016年4月)。其情感理論以「MV及PU理論」為代表,MV是Mate Value(婚姻市場價值),PU是Paternity Uncertainty(親子不確定性,指男性對後代的不確定感)。她認為,為了吸引願意進行親職投資(指交配前,兩性為交配而做的付出)的男人,女人必須提高自己的MV,降低自己的PU。

女性MV的八項標準為:年齡、長相、身高、罩杯、體重、學歷、性格和家庭環境。而所謂降低PU,簡單說就是「給男人安全感」,比如不要穿太暴露的衣服、走路要不疾不徐、懂得體貼他人、要矜持明理等。在此基礎上,Ayawawa進一步推出「石頭、剪子、布」理論,以此告訴女性粉絲男性在擇偶時的心理。她認為女性有很多「性別優勢」,並表示「男人呢,江山、美人——要麼兩者都有,要麼兩手空空。但是女人,你至少可以擁有其中一個,你要事業也可以,要家庭也可以。進可攻、退可守。

近年來,Ayawawa原創情感理論體系招致大批追捧者及反對者。其文中表示,承認男女有別並非歧視女性,只不過兩者各有所長。她曾指出,女人在20多歲時事業比男人好,並不表示能力強,而是利用了性別優勢。女性性別優勢最明顯的是生育功能,此外還體現在「同樣的能力和水平,男女留在大城市的成本不一樣」、「女性更容易通過婚姻實現階層跨越,尤其是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等上。

Ayawawa擁護者認為,其理論在男權社會無法改變的情況下,至少幫助許多女性能夠「好嫁」、提高了她們的生活質量。反對者則常引用波伏娃的名言:「女人的不幸則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認為她所謂的性別優勢是男權社會給女性設下的陷阱。

對於性別優勢是否存在,向來頗有爭議。2017年皮尤研究中心調查顯示,在工作場所大多數男性和女性都表示,兩性所擅長的工作相似之處多於差異。但巴西天馬航空公司首席執行官Claudia認為,在特定的時代和環境中,某些性別能形成優勢。以其個人經歷來說,男性更擅於控制情感,而女性在團隊合作上更出色。而香港消委會幹事Gilly Wong指出,硬件方面的性別差距是存在的,如體力活動、機械活動中,男性可能更具備優勢。

女性「性別優勢」通常被指於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婚姻獲得比之前更好的物質生活水平,即Ayawawa所宣揚的理論「嫁得好」;二則體現在職場或人際交流中。一些人認為,相貌就是一種優勢,漂亮女性在職場更受人關注。2017年10月,共享時裝月租平台「衣二三」推出《衣二三,你的職場秘密武器——一個女生靠穿衣發跡的故事》廣告,該廣告講述職場菜鳥通過「衣二三」的服裝打扮,迅速成為「人生贏家」。其核心價值即將男性愛慕與提攜,視為一種女性通過「性別優勢」換來的「資源」。

有人認為,其實無論男女都有所謂的性別優勢存在,存在借性上位的女下屬,也存在相同的男下屬。在不涉及法律法規前提下,利用自身優勢獲益的行為無可厚非,反而有優勢不用更不符合人之本性。

但批評者指出,在性別歧視、性騷擾頻發的中國,這種「資源換取」只是大女主霸道總裁等等流行文化給女性製造的泡沫,物化女性,將女性定義為拜金、愛慕虛榮,誤導年輕女性。而那些依靠自身努力成功的女性,更因這種偏見而不獲認可。

事實上,對於陰柔或陽剛等不同性別間的性格等差異情況是源於生理因素還是社會教化的結果,也一直存在爭議,心理學家Holly Brewer曾總結社會普遍對男性及女性的性別刻板印象,他認為,性別只是我們的一部份,不能替我們定義每個人的樣態。但也有人認為生理因素決定了男女兩性在情感表達、愛好等方面的不同。

「性別優勢」是否客觀存在?性別差異是生來如此,還是社會刻板印象的影響?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