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Leica六四宣傳片」觸動中國審查和封殺,在審查時代下,歷史該如何留存?

由於三十週年的迫近,訊息、相關人物甚至歌曲等,均遭當局嚴密監控或刪除,你遭遇過六四「噤聲」嗎?

《Leica 'The Hunt'》

《Leica 'The Hunt'》視頻截圖

端小二2019-04-19 發起

有關Leica的宣傳片被指涉及六四,公司澄清非官方發布,相關消息則在中國大陸遭封鎖,由於三十週年的迫近,訊息、相關人物甚至歌曲等,均遭當局嚴密監控或刪除,你遭遇過六四「噤聲」嗎?

香港大學教授傅景華追踪過去十萬被刪除的六四信息認為,體現當局嚴控的同時亦反映一些中國網民的不懼怕,你怎麼看?

在被封鎖的環境中,該如何認識六四歷史?三十年前的事件於你而言又有怎樣的意味?

4月18日,YouTube中出現一則名為《The Hunt》的相機公司Leica(萊卡)宣傳片,片尾表示向用鏡頭揭露真相的專業攝影師致敬,影片中「Beijing 1989」及鏡頭裏的坦克被認為指涉六四事件,影片後來被上載者刪除,但仍在中國大陸引起討論。目前,4月18日與「Leica」相關的微博均遭刪除。

同時,由於Leica早前曾與中國電訊商巨頭華為簽訂合作協議,為華為手機提供鏡頭支持,其剛剛推出的旗艦手機P30及P30 Pro便是使用Leica,事件發生後引發部分網民的抵制和指責。

Leica發言人Emily Anderson回應《南華早報》稱,影片並非Leica官方授權拍攝及發布,Leica與影片中內容毫無關係,對片中引起的誤解表示遺憾,並表示將採取措施確保影片在Leica社交媒體中不會出現。

後來有消息指,這段影片由一家跟Leica長期合作的巴西廣告公司製作,該公司曾製作過不少獲獎廣告作品,而這也非他們首次發布類似題材的作品,早前其為Leica拍攝短片《萊卡100年》,以35張照片重現百年來經典歷史瞬間,其中就包含美國攝影師Jeff Widener拍攝的「人民阻擋坦克」畫面,不過,這張經典照片的具體拍攝者及拍攝者所用相機也曾有爭議。

六四三十週年臨近,相關資訊陸續被噤聲

事實上,由於天安門事件三十週年的迫近,當局對於相關訊息、人物甚至歌曲等,均嚴密監控或刪除。

4月15日胡耀邦忌日30周年,有消息指胡耀邦家屬與百餘名社會各界人士到場祭奠,不過,蘋果日報引述胡耀邦陵墓管理處工作人員的說法表示胡家屬的祭奠「可能有領導會陪同」。

此外在4月初,曾創作《廣場》、《1990年的春天》等歌曲紀念天安門事件的大陸歌手李志遭中國大陸封鎖微信、微博號,並下架所有音樂作品。香港流行歌星張學友演唱的《人間道》,亦於近日被中國主流音樂平台下架,疑與歌詞敏感、暗喻六四有關。而同樣疑因有關天安門事件被下架的音樂作品還有香港知名樂團「Beyond」的《歲月無聲》、中國樂團「黑豹樂隊」的《別去糟蹋》、崔健專輯《紅旗下的蛋》,以及美國知名樂團「槍與玫瑰」專輯《中國的民主》。

4月15日,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副教授傅景華在香港大學「八九民運30載 被滅聲的記憶」研討會中發布自己的研究成果,他通過追蹤超過10萬個微博帳號發現,在2012至2018年每年的6月初,共搜集到逾千條與六四相關的貼文或圖片,被「人工審查」(manual identification)以人手方式刪除,當中13%與香港的悼念六四遊行及集會有關。

傅景華認為,研究結果除了顯示中國網絡審查對於六四事件的嚴控之外,亦反映一些中國網民的不懼怕,「無論多微弱、多短暫,他們都想表達一些訊息、表達對於審查和宣傳機器的不滿」。

儘管事件被中國政府刻意淡化,至今仍嚴格限制任何有關六四的活動,但各種形式的紀念仍在中國遍地開花。社會上的紀念方式包括但不限於散發傳單、穿白衣紀念、上書人大公開信、義務獻血點獻血、「六四上街找手機」、為死難學生掃墓、絕食24小時、模擬坦克人擋坦克場景、到天安門廣場打手勢紀念六四、「投案自首」、六四酒案等。不過,相關紀念者事後均遭到當局指控或約談。

據端傳媒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共發生至少84起紀念六四被當局拘捕或約談的案例,其中曾有以「政治偏執症」囚於精神病醫院,有被監居,更多則以煽動顛覆或非法聚眾被控,同時,如六四酒案等不少當事人仍在拘壓中。

關於六四,我們還有多少記憶?

在美國之音中文網推出的節目「六四與我的人生」中,全美學自聯理事黃慈萍表示,六四讓她「放棄美國夢」,轉而試圖努力改變中國社會的政治與思想;審計師李恆青表示,從那以後,「要為死去的同學和朋友而活下去」;「改變中國」雜誌的主編曹雅學開始致力於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把國內對民主自由訴求的中文版翻譯成英文。

女權主義媒體人趙思樂曾撰文指出,在「廣場一代」的生命中,有重要的一部分,永遠留在了那個廣場上。那年那天,長安街上的鮮血和坦克留給他們的執念,成了不可磨滅的基因,塑造了中國今天的民間社會。

六四歷史也被教育系統和宣傳系統有意識地抹殺。媒體對事件的評價從「動亂」演變成「暴亂」,隨後又降為「風波」;大陸的中學歷史教材對1989年前後所發生的學潮運動、六四事件、以及中共的前領導人胡耀邦和趙紫陽的存在,都避而不談。

而這段歷史,在香港教科書上被描述為「6月4日,中共出動解放軍,在天安門廣場進行清場,把運動平息。事後,頗受國際社會的議論」。據明周文化援引支聯會的統計,目前香港所有版本的歷史教科書,均未提及六四事件死傷人數。

端傳媒曾在倫敦、紐約、台北、香港的大學校園隨機詢問了超過30名中國大陸留學生對於六四事件的理解,大約三分之二的人表示不知道六四,或者了解非常模糊、有限,對歷史事實「聽說過」「不了解」「覺得離我太遠」。

種子

哈佛大學研究員楊建利撰文認為,自由民主的理念已成為原運動的延伸,觀念的傳播、集會抗議、思想討論、維權抗爭、圍觀聲援、傳播真相、網絡發聲、民間互助……都是在構築於天安門和長安街之外的力量基礎。

香港學者周保松在臉書上發文認為,八九年的民主運動也是香港的民主運動。香港人不僅是站在外面聲援,同時也是在抗爭,在民主啟蒙和政治覺醒,在為自己的命運吶喊。政治評論者李衛東則在紐約時報中發文表示,三十年前的事變造就了今日的中國政治格局,也改變了世界的政治和經濟格局。

你如何在被封鎖的環境中獲知六四?三十年前的事件於你而言又有怎樣的意味?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