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百度CEO李彥宏說用戶願意用隱私換便利,是否只是實話實說?

網站和APP涉嫌侵犯用戶隱私,為何仍屢犯不止?是用戶願意用隱私換便利,還是敏感度不足?

2018年3月26日,百度行政總裁李彥宏於發展中國論壇上發表講話。

2018年3月26日,百度行政總裁李彥宏於發展中國論壇上發表講話。攝:Cui Nan/China News Service/VCG via Getty Images

端小二2018-03-27 發起

有網民認為,雖然刺耳,但李彥宏所說的「中國網民對隱私沒那麼敏感,多數人樂意以隱私換便利」是事實,你認同嗎?

有論者認為中國網民對隱私洩露的漠然是社會心理不斷麻木的過程,是什麼造成了網民「對隱私沒那麼敏感」?

什麼情況下你會願意出讓隱私換取便利?隱私與便利,是個單選題嗎?

中國大陸搜索網站百度的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出席昨日(3月26日)的「2018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時,因表示中國網民對隱私不敏感且願意用隱私交換便捷,而引發大量爭議和反對。

李彥宏昨日與IBM董事長羅睿蘭昨日共同出席該場論壇,他認為中國發展人工智能有政策開放、人才眾多和大數據三大優勢,在談及大數據問題時表示,網絡上可以搜集到的資料只有20%,80%的大數據資料都被各企業分散掌控,若能將各個來源的數據匯聚起來,這些資料的能量將會呈指數級上升。

被問及不久前掀起大量關注的Facebook洩露5000萬用戶資料及大數據時代中的隱私問題時,李彥宏表示中國官方正不斷加強隱私方面的法律法規建設,同時稱,「中國人相對開放,或者說對隱私問題沒有那麼敏感。如果用隱私來交換便捷或效率的話,很多情況下他們是願意這樣做的。」李彥宏認為,在獲得用戶同意後,公司便可以利用數據做很多事。

然而,李彥宏的話卻引起網民大呼「無恥」以及不少論者的激烈反對。論者仲鳴引述《南方都市報》的測評指出,南都測評過1550家網站和APP後發現,隱私政策合規度低的平台超過了總數的80%。他認為,很多國人對身分信息被搜集不夠敏感,但這樣的「不夠敏感」不代表用戶「願意」,事實上,用戶反而常常連選擇權都沒有,比如「不輸入手機號平台便無法使用」、「被強迫同意註冊協議後便要求接受廣告推送」等。

去年年底,《南方都市報》發布《2017個人信息保護年度報告》,發現測評的覆蓋十幾個行業的1500個網站及APP中,80%的平台隱私政策透明度低,90%的互聯網金融類和購物類平台隱私政策透明度低。

《南都》同時表示,平台隱私政策多存在文本雷同、暗藏格式條款、更新緩慢等弊病,此外,多數平台缺失很多如「用戶對平台提供的附加功能應有選擇權」、「若平台將用戶信息用於此前聲明之外的新目的,需要用彈窗等方式再次徵詢用戶意見」等重要條款,更有平台用「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我們是不會負責的」這樣荒誕的條款逃避責任。

論者陳白則直接表示,中國網民隱私洩露情況嚴重,李彥宏和其創建的百度也曾為這一狀況「添磚加瓦」,甚至扮演了重要角色,商家利用網民暴露的隱私牟利還表示用戶不謹慎和願意以隱私交換便利,是「得了便宜還賣乖」。他同時表示,站在普通用戶層面上看,網民隱私信息的過分暴露,其實是一個社會心理不斷麻木的過程,當數據洩露已然司空見慣而用戶又毫無辦法,用戶很自然地便出讓隱私而選擇了「方便」。

事實上,除曾陷入魏則西事件等醜聞外,在2016年2月,有加拿大公民實驗室(Citizen Lab)發布相關報告,稱百度開發的一款安卓(Android)軟件開發工具包中發現威脅用戶隱私安全的漏洞,百度瀏覽器和相關應用搜集到的GPS定位、歷史搜索紀錄、個人信息等用戶資料,會在不經加密或極易破解的加密狀態下傳輸至百度服務器,因而讓用戶個人隱私暴露在風險之中。百度當時回應稱有「不實信息和誤解」,表示該漏洞已經修復,並建立了相應的安全管理體系。

然而,今年年初,有網民指自己在網絡電話中聊起家裏出現白蟻,用百度瀏覽器上網便跳出滅白蟻的廣告。因旗下兩款APP涉嫌監聽用戶電話,百度1月中旬被中國大陸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約談,同時被約談的還有因在「2017年度帳單」頁面用小字默認勾選「同意《芝麻服務協議》」的阿里巴巴支付寶和涉嫌「通過麥克風竊取用戶隱私」的資訊類APP互聯網企業「今日頭條」。

有網民曾諷刺百度的廣告不應是「百度一下,你就知道」,而該是「百度一下,你就被知道」。有網友則反問到,「百度進軍日本失敗,進軍巴西失敗,只有在中國成功了,到底是中國人更開放,還是中國人沒得選。」也有網民認為,雖然李彥宏的話聽起來很刺耳,但「中國網民對隱私沒那麼敏感,多數人樂意以隱私換便利」是個事實。

有網民認為,李彥宏所說的「中國網民對隱私沒那麼敏感,多數人樂意以隱私換便利」是事實,你認同嗎?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