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訂定主題、鎖定片單、主體色彩濃厚的主題式影展,是否深得你心?

你更喜歡主題展映還是競賽評選式影展?主題影展的意義在於什麼?

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其中放映的一套作品,黃明川紀錄片《肉身搏天》。

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其中放映的一套作品,黃明川紀錄片《肉身搏天》。網上截圖

端小二2018-03-25 發起

競賽類影展可更多吸引投資與觀眾注意力,而非主流的主題影展則通過影展的方式傳達價值並與觀眾溝通,你更偏好哪種影展形式?

有哪些主題影展曾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影展主題又帶給你什麼思考?

影展(電影節)一直以來都是電影產業的重要組成,它為觀眾與電影之間打開了除院線外的另一條相遇路徑。據2013年的一份研究報告,全球至少有約3000個影展在運行,其中較為著名的有威尼斯、坎城(康城)及柏林影展。

從類型上而言,影展可分競賽類與非競賽類。多數主流影展以競賽為主,尤以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FIAPF)認定的15個國際A類影展(競賽型非專門類影展)最為人所知。事實上,擁有首映禮、頒獎儀式的嘉年華式影展,也在市場中較容易獲得投資。

然而與此同時,主題映展式的非主流影展也在同步發展,美國加州舊金山(三藩市)、葡萄牙、日本、香港及北京等多地均會在每年特定時間舉辦女性議題、LGBTQ等主題影展。而創始於2014年的「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CIADFF),則是台灣每年於3月下旬舉辦的藝術紀錄片主題影展。嘉義的主題式策展以訂定主題、鎖定片單、傳遞價值之方式與觀眾溝通,較競賽形影展更富主體性。

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定位為藝術紀錄影展,在影展舉辦過程中廣納與藝文相關之所有紀錄片、類紀錄之實驗片,舉凡視覺藝術、表演藝術、文學、建築、民俗技藝、設計、城市美學、社區及各類相關延伸之文化命題與教育等內容。

嘉義影展今年主題為「找不到的我(Lost Piecesof Me)」聚焦自我與外在環境連結並以藝術探尋自身價值的同時,試圖為生命臨摹更為準確的定位。是次影展包括45部藝術紀錄片,其中有4部為世界首映、12部亞洲首映和2部台灣首映。

影展分「群摸索」、「揮灑大前程」、「地理漂流」、「藝術螺旋」、「法國全景窗」以及「喀什海默爾⼤師專題」六個放映單元,同時有12位國際影星到台分享。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