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無法贏回DQ議席的香港泛民主派,如何才能谷底反彈?

缺乏直選經驗、地區工作不足、「市民同意DQ」......你覺得泛民失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麼?

2018年3月12日凌晨,香港立法會補選九龍西選區候選人姚松炎,於落敗後到中央點票中心的公眾席向支持者揮手。

2018年3月12日凌晨,香港立法會補選九龍西選區候選人姚松炎,於落敗後到中央點票中心的公眾席向支持者揮手。攝:陳焯煇/端傳媒

端小二2018-03-12 發起

泛民主派無法取回當初被DQ的議席,你怎麼看?

缺乏直選經驗,地區工作不足,「市民同意DQ」......你覺得泛民在這次補選的失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麼?

補選失利的香港泛民主派,要如何才能谷底反彈?

2018年立法會補選結果塵埃落定,三個地區議席和一個功能界別議席由建制派及泛民主派各取兩席。是次補選投票人數只有上次換屆選舉的72%至78%,更比以往補選低。而由於泛民主派在地方選區議席暫時較建制派少,繼續失去分組點票否決權,影響日後政局。

其中以九龍西一席爭奪最為激烈,此為非建制派的青年新政游蕙禎被褫奪的議席。泛民主派參選人姚松炎與民建聯鄭泳舜得票接近,經過重新點票後,鄭得107479票,以2419票之差擊敗姚,非建制派失去九龍西關鍵一席。另外新界東則由泛民主派范國威以183762票當選,比建制派的鄧家彪多出30858票。港島區結果由泛民主派區諾軒取得137181票勝出,較建制派陳家珮多9547票。建制派謝偉銓成為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功能組別的代表,獲得2929票。

是次補選焦點聚集在九龍西選區,被視為是奪回分組點票否決權的關鍵的一席。香港立法會分為地區直選及功能界別,建制派長期在功能界別的席數佔優;地區直選35席中,泛民主派原本有過半數優勢的19席,但去年6名泛民主派議員被撤銷資格後(DQ),泛民主派只餘下14席。

在分組點票的制度底下,議員提出的議案或對任何議案或法案提出的修正案,必須得到功地區直選和功能界別的議員各自半數通過。經過這次補選後,立法會地區直選的33席中,泛民主派有16席,建制派有17席,令建制派同時掌握地區直選和功能界別的主導權。泛民主派無法以否決權阻止建制派提出的任何議案通過,在立法會成為弱勢。

姚松炎在Facebook專頁上表示,他要為是次選舉落敗「負上全責」。他認為這次選舉失利不是因為缺乏地區基礎,而是缺乏直選經驗,「在各個地區的部署及策略亦確有很多不足之處」。但他不認同建制派「市民同意DQ」一說,因為區諾軒和范國威的當選以及他取得的10萬票都證明了市民不同意政府撤銷6名議員的資格。他希望能夠吸引更多年輕人從政,讓這份精神傳承下去。

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則不同意姚的講法,他認為姚落選的原因是缺乏地區工作。根據統計顯示,姚松炎失票集中在多個公共屋邨如啟晴邨和德朗邨,舊區如土瓜灣,相比起本身是南昌北區議員的鄭泳舜更顯弱勢。他以港島區勝出的區諾軒為例,強調借助有地區工作的人的重要性。思言財雋觀察到,泛民與建制的資源相距甚遠,例如宣傳直幡的數量和助選團的人數,建制派出的助選團人數足以輪班替換,但泛民只能夠靠義工支撐整天。

經民聯林健鋒也同意蔡子強的說法,鄭的地區工作較多,較能得到選民的認同。同時他認為建制派取得兩席的結果反映是市民厭倦了議會「拉布」的結果。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講師丘子勤分析姚落選的原因是缺乏地區服務經驗,而且他改變了傳統拉票策略,偏向網上宣傳,可惜未有成效。因為根據過往選舉經驗也曾出現與姚同樣情況的候選人勝出,唯姚未能在知名度上取勝。

2016年同樣遭撤銷議員資格的劉小麗和梁國雄由於就裁決提出上訴,所以待所有法律程序完成後才會進行補選。所以泛民主派和建制派的對陣並未完結,下一次的補選將會是一場更艱難的挑戰。對於建制派而言,能否進一步拉開地區直選的差距才是他們的目標。

你認為泛民歷經這次挫敗後,在未來能否力挽狂瀾,還是從此一蹶不振?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