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季風書園的關閉,是中國公共領域的悲劇縮影,還是實體書店無可避免的消亡?

獨立書店是什麼?季風的關閉是獨立書店的痛,還是實體書店的傷?

2017年4月23日,上海季風書園,讀者在書園裏選購圖書。因續租無望,季風書園在上海的最後一家門店也將於2018年1月31日後將不再營業。

2017年4月23日,上海季風書園,讀者在書園裏選購圖書。因續租無望,季風書園在上海的最後一家門店也將於2018年1月31日後將不再營業。 攝:Imagine China

端小二2018-01-31 發起

有評論認為,季風的關閉是中國當下公共領域的悲劇縮影,亦有論者認為,季風的關閉源於網絡對實體書店的衝擊,季風的關閉是獨立書店的痛,還是實體書店的傷?

曾有人指出,「獨立書店有五個獨立,獨立於權威,獨立於市場,獨立於讀者,獨立於政治和獨立於你自己」,你認同嗎?

你何時認識「季風書園」,又曾經與季風有過怎樣的故事?

1月31日,上海「季風書園」長達283天的告別倒計時到了最後期限,這家經營了20年、被視為上海文化地標之一的民營獨立書店,將在今日關閉上海最後一家分店。書店昨晚的告別活動臨時遭遇一紙沒有蓋章的停水停電通知,致當晚原定的放映活動被迫取消,而該書店在大陸文化類社區網站豆瓣上的小組、小站、季風號等均在1月22日被停用及解散。

去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季風書園宣布將於2018年1月31日關閉,因書店「房東」上海圖書館在給付的公函中表示,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同時「結合本單位用房現狀和事業發展需求」,決定「在租約期屆滿後,收回房屋自用。」

季風書園總經理于淼曾對媒體表示,此前季風書園關店皆因商業環境、租金或經營狀況,但是次卻無經營及資金問題,「我們也不知道,我們不能生存在上海的真實原因是什麼,也不知道是誰最後可以決定一家書店的生死。我們只是希望,以一種從容的心態、優雅的姿態,和上海,和這個世界說告別。」

1997年,學者嚴搏非在上海陝西南路地鐵站創立第一家季風書園,店面不足40平方米,書籍僅8000多冊。隨後,這家以「獨立的文化立場,自由的思想表達」為價值追求的書店迅速擴張,鼎盛時期在上海共擁有8間連鎖店,成為當地文化地標。

然而,在網絡書店、租金上漲、電子書風靡等因素的不斷衝擊下,季風書園逐步衰敗,並因租金問題先後在上海掀起兩場「季風保衛戰」。2008年,因陝西南路店面10年租約到期,房東索要10倍租金,季風書園面臨倒閉,在上海文化界人士輿論壓力及後來上海市政府的施壓下,季風書園與地鐵公司得以續約兩年並獲第3年優先簽約權。2012年,陝西南路店再次遭遇租約危機,最終因無力承受高價租金而搬至上海圖書館,並成為後來上海市僅存的季風店面,原董事長嚴搏非亦同年將經營交付給企業家于淼。

于淼接手季風書園後開始轉換經營重心,他在去年《財新週刊》的採訪中表示,「我們希望把書店做成一個公共文化空間,用更鮮活的方式傳播進步的知識和觀念。」據《財新》,自2012年至今的4年中,季風上海圖書館店共組織443場活動,150場系列人文講堂,共累積10萬人次參加。此外,2016年,季風書園還獲得第二屆華文領讀者「閱讀組織者」的獎項。于淼在採訪中還表露了很多對實體書店經營的構想,包括去年年末在山東濟南開業的分店與實驗室合作等,直到突然接獲不再被允許續租的通知。

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離開這裏,那些閃耀的思想,請最後一次回到我的腳下。

——季風書園暫別倒計時

據《好奇心日報》,2018年1月22日,在季風書園「暫別倒計時」9天時,季風書園在大陸文化類社區網站豆瓣上的官方帳號依「中國的法律法規和相關的政策要求」及「豆瓣社區指導原則」被永久停號,官方小站及相關討論小組等也均遭刪除和解散。有不願具名的受訪者對《好奇心日報》表示,「這種做法是被要求的」。

1月30日,倒計時變成了「01」天,季風書園開展「買一送一」答謝促銷活動,並擬在當晚7點半開展一個放映交流活動及一個小型酒會。

然而,據媒體報導,當日下午,季風書園在17時20分、事故11分鐘前,突然接到通知,稱因要「對地下廣場的部分設備故障進行維修」,而將在17時30分停水停電。與此同時,于淼為客人預定冷餐的餐館也打電話回覆稱因「路上出了交通事故」,致使餐食無法送到。

斷電後,讀者及季風工作人員陸續打開應急電筒及手機進行照明,有工作人員開始拿起結他彈唱《他們》、《人民不需要自由》、《廣場》等李志的歌曲,後越來越多的人在下班後走入店內並用手機照明在書架間翻看遊走,警方曾到場進行安全警告後離開。當晚21時許,季風書園重新供電,收銀台重新響起音樂,當晚的音樂是電影《悲慘世界》插曲《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大陸媒體《好奇心日報》記錄下了1月30日晚上海季風書園的情境,但文章在今日發布不足半小時後被刪除。

然而,對於季風書園的關閉原因,論者們卻持有不同觀點。論者翁一在FT中文網撰文指出,季風的命運折射出了中國當下公共領域在短期內無可逆轉的式微。然而亦有其他論者認為,季風的命運只是實體書店在互聯網衝擊下毫無意外的結局。

季風書園的關閉,是獨立書店在中國當下公共領域的悲劇縮影,還是實體書店無可避免的消亡?

我想到一首歌,萬物皆有裂痕,但是光照進來。萬物皆有裂痕,但是季風吹進來。相信我們很快會再相遇,季風之所以是季風,不會停止,會重新回來。

——文化學者王曉漁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